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详情 返回上页
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钢城唱响最美晨曲|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日期:2023-09-23 02:59  发布单位:昆区统战部管理员  来源:道中华   点击量:4378   [字体: ]  打印保存 

图片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图片

▲2021年3月,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走进包钢宣讲。(包钢集团 供图)

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一批3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包钢一号高炉就是其中之一。62年前,内蒙古第一炉铁水从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也流传至今。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足当时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为加快钢铁工业发展,“一五”期间,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重建设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三大钢铁基地。其中,包钢是国家在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包钢兴建之前,为了支持白云鄂博矿藏顺利开采,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毅然将坐落在白云鄂博主峰的敖包搬迁至白云查干。包钢厂房破土动工后,大量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源源不断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包头,和当地各族群众一起战风沙、斗严寒,投身火热的生产建设当中——

1954年,年仅19岁的葛桂林随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包头市工作团从山西老家来到内蒙古,同年8月调到包钢工作,一干就是40年,离休后依然在包钢关工委任职,把一生奉献给了包钢。他说,正是支援包钢建设的这一大批人,铸就了包钢精神的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1957年,蒙古族军人呼尔宝音从部队转业来到白云鄂博铁矿,他主动选择了十分辛苦的操作穿孔机的工作。鞍钢来的师傅知道他普通话不太好,就耐心地手把手教,帮助他只用3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技术要领。他说,在零下40℃的冬夜,大家住在单薄的铁皮房子里,火炉子烤着前胸,后背却是冰凉的,可是为了祖国的钢铁事业,没有一个人叫苦。当年,有很多像呼尔宝音这样的蒙古族工人,他们在各地师傅的精心指导下,不仅学会了技术,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生产实践中把自己锻造成一块素质过硬的“好钢”。

……

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建设进入关键期,但却面临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为此,党中央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人民日报》号召“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全国上下迅速掀起支援包钢的热潮。

感受着振奋人心的时代脉动,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也前往包钢。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说:“我的书房下就是马路,马路上24小时机械喧腾,汽笛长鸣,就像最热闹的繁华街道一样,都是拉建材的车辆。我感到特别甜蜜,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的声音。”很快,他就创作完成了电影剧本《草原晨曲》,用文艺的手法生动展现了牧区人民保卫祖国、支援包钢建设的生动画卷。玛拉沁夫作词的电影同名主题曲《草原晨曲》也唱响大江南北,当时全国各地的火车都是伴随着这首节奏欢快的歌曲开动的。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1959年9月26日,包钢提前一年建成我国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20天后,周恩来总理来到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包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内蒙古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60多年来,包钢累计产钢超2.6亿吨、实现利税830亿元以上,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振兴民族工业、维护国家安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有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以及钢结构领域,包钢的无缝钢管占据一席之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高铁线路铺着包钢制造的钢轨……

包钢不仅见证了共和国建设、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还不断丰富发展着“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时代内涵。

在纪念包钢成立50周年画册《镜头中的包钢》中,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包钢白云铁矿职工医院的医护人员簇拥着“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1964年2月,龙梅、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了保护羊群,姐妹俩被严重冻伤。在包钢白云铁矿职工医院,她们得到及时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60多年来,包钢始终心系各族群众。包钢成立扶贫办公室,专门帮扶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每年派出医疗队到周边农牧区义务巡诊,送医送药;包钢白云铁矿职工医院坚持实施牧民就诊、住院、手术“三优先”政策,对生活困难的牧民减免治疗费用;包钢所属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预科班,重点招收边远农村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80%以上的毕业生走上了包钢的工作岗位;招收大批少数民族职工,把换上炼钢服的草原牧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的产业工人……

包钢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凝心聚力谋发展。从1981年开始,每年联合白云鄂博矿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召开“两地三方”民族团结座谈会;从1983年开始,每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总结表彰大会;2009年以来,对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晋级为模范单位的集体给予表彰;2015年以来,“一周两月”(民族宗教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活动纵深推进……

实干诠释责任,奉献彰显担当。包钢先后五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走进新时代,包钢人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续写着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精彩篇章。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报》2021年5月11日05版,执笔:牛锐。



道中华

道中华之美 美中华之道

43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监制 | 杨新华 肖静芳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审核 | 牛锐
编辑 | 李翠 郭家翔
制作 | 胡琪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