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详情 返回上页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发布日期:2023-09-29 00:22  发布单位:昆区统战部2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量:3363   [字体: ]  打印保存 

习近平总书记6月8日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两者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既是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使命,又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落实到民族工作中,就是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图片

2019年10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华社发


第一,“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表明了我们党致力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保障更加有力。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以经济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需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需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在实现共同富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为建设经济共富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经济基础。


图片

在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彝族群众马海日聪喜搬新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各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制度基础;需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需要不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为建设政治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化政治保障。


图片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们盛装步入人民大会堂。甘南摄


第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统一性,建立在强大的文化认同之上,铸就了共同理想信念。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需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为建设文化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思想共识。


图片

内蒙古赤峰市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居民柳桂侠(右二)为民族技艺传承班的学员讲解编织技巧。新华社记者 贝赫摄


第四,实现和谐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人员跨区域流动,改变了民族空间分布格局,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据统计,居住在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超过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增长至3000多万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需要从就业、就学、安居等方面入手,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有关政策举措,引导鼓励人口双向迁移流动,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公共服务管理,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需要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需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为建设社会互嵌共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社会合力。


图片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永兴街道东港社区在红石榴家园开展“石榴花开迎新春”主题活动。图片来源:永兴街道


第五,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夯实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态基础。


民族地区大多位于我国边疆地区,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使命尤为重大。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空间,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意识,民族地区首先要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讲大局、担重责、走新路,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需要民族地区发挥生态、文化、资源等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需要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各民族共同守护美好家园、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篇章,为建设生态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绿色支撑。


图片

持续保护让青海湖生态华丽“蝶变”。新华社记者 吕雪莉 摄


第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彻新时代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成功,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最根本的保障和最重要的经验,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原则。需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按照“四个特别”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需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需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继续发扬自我革命和斗争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保驾护航。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