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详情 返回上页
巴盐古道上的南剧: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
发布日期:2023-09-30 11:56  发布单位:昆区统战部2  来源:道中华   点击量:3978   [字体: ]  打印保存 

图片

本文约 1600 字

阅读需要 4 min


近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咸丰等县市的南剧传习研究所与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编了《唐崖土司夫人》等剧目。

《唐崖土司夫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唐崖土司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改编而成,通过唐崖土司夫人覃田氏招外乡汉族人为婿,释放奴婢选择自由婚配,推行闲时为兵农时为民兵制,令其儿子奉朝廷调遣赴边关建功立业等多个小场,颂扬土家族人开明、包容、仁慈的个性特色,勤劳睿智、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该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受到观众好评。


图片
《唐崖土司夫人》剧照。(图片来源:新华网)
南剧是流行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民族剧种,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恩施州“五大地方戏曲”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鄂西实行“改土归流”,改十八个土司世袭制为派流官制,设六个县,成立府,沿用“施南土司”之名,叫“施南府”。南剧取“施南”之南而得名,又叫“施南调”,旧时由于常在庙台(高台)上演出,又长于演唱连台大戏,故又俗称“高台”“人大戏”。

01

巴盐古道上的多民族文化交融

巴渝地区古盐道有很多条,“巴盐古道”从巴渝产盐之地向鄂、湘、黔穿越武陵山区,历史上的“川盐济湘”“川盐济楚”正是通过这些古道完成。

图片
来凤县境内的巴盐古道。(叶明理  摄)
明末清初,其中一条重要陆上盐运古道日益繁荣起来,该古道地跨川、渝、湘、鄂,西起石柱西沱,经楠木垭、青龙场、石家坝、黄水坝、万胜坝、冷水溪,翻七曜山到湖北利川、咸丰、来凤和湖南龙山、花垣 、凤凰、吉首等地。这条蜿蜒于群山之中的通道贯连起汉、土家、苗等多个民族,是一条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互动于一体的空间走廊。
在运盐过程中,沿途各大名城名镇逐渐成型,比如石柱西沱古镇、利川汪营镇、来凤翔凤镇和卯洞镇。随着客商涌入,各乡集建立起万寿宫(江西会馆)、川主宫(四川会馆)、禹王宫(湖南会馆)等会馆,且大多附有戏楼。巴盐古道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汇聚于此,语言、风俗、建筑、歌舞戏剧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
随着巴盐古道贸易日益兴盛,秦腔、吴腔、苏腔、楚调等外地戏曲文化相继流入鄂西,成为容美庙台戏曲(容美属今恩施州鹤峰县),这是南剧形成的前奏。
到清康熙年间,容美戏曲常出现由多声腔演唱,且在同一庙台上演出的一种“人大戏”,这是南剧的雏形。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打破“汉不入境,土不出峒”的旧例,地区之间自由交往,汉民流入土家地区贸易、置产,汉文化与土家族文化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鄂西的戏曲中心由鹤峰转至恩施,容美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南剧正式形成。
清乾隆、嘉庆年间,农村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庙宫戏楼相继增多,富裕阶层开始兴办南戏科班,职业艺人兴起,南剧日趋成熟并慢慢与鄂西民间音乐、地方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大剧种,区别于鄂西木偶、皮影(矮台)、傩、灯、堂、柳子等草台小戏,其音乐曲牌和旋律风格也不断丰富。

图片

百福司镇酉水河上通往湘西的老码头。(叶明理  摄)

02

南剧是多地区多民族戏曲精华碰撞的结果

南剧在容美土司戏曲的基础上,糅合并改造了汉族传统戏曲与其他少数民族戏曲艺术精华。

南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多声腔同台演唱。南剧有南路、北路和上路三种声腔,兼有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南、北路声腔源于楚调,与荆河戏(楚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之一)有直接渊源关系,由湖北荆州、江汉地区传入;上路声腔由源出陕西的秦腔(梆子腔)演变而成。三大声腔同台演出,长期流传,唱起来高亢强烈,似“深山峡谷之音”。昆曲则用恩施地方语言演唱,再融合土家族山民歌、宗教音乐等,使得南剧唱腔跌宕多变、独具特色。

图片

古戏楼上的南剧演出。(叶明理  摄)
南剧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演唱内容多取材于“列国”“封神”“三国”“水浒”“说岳”等传奇、演义,以及汉族民间故事、土家族生活;南剧除一般戏曲程式唱作念打外,还有“杀叉”“吐雾”等惊险奇绝的动作表演;在化妆、造型方面则沿袭土家族习俗,采用传统土家服饰。

参考资料:

1.卢海晏.南剧[M].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等.恩施文化简史[M].湖北文化史丛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8.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唐胡浩,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民族文化、基层治理与民族地区发展。
胡晓,湖北开放大学副编审,研究领域为民族文化、出版编辑史。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