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详情 返回上页
《内蒙古日报》刊文:一曲亮丽北疆的民族团结颂歌 ——《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开启全区巡演
发布日期:2023-09-28 01:33  发布单位:昆区统战部2  来源:内蒙古日报   点击量:4683   [字体: ]  打印保存 
图片


一辆勒勒车停在苏木政府门前,年轻姑娘都贵玛把孩子一个个往勒勒车上抱。温暖的家是从勒勒车开始的,长长的车辙,辗开了此后长长的岁月……9月2日,《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礼堂温情上演,拉开了该剧在内蒙古12个盟市巡演的序幕。

图片

△演员集体谢幕。

图片

△琪琪格在生日盛会上翩翩起舞。

跌宕起伏的情节,堪称是一曲民族团结的美妙颂歌,短短一个多小时,观众完全沉浸于视听盛宴中。

  演出结束后,笔者在随访现场观众时发现,大家纷纷表达出对这部剧发自内心的喜爱。

  锡林郭勒盟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那日森表示,要把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好,把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发扬光大,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模范体现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相当真实,尤其是像孩子们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牧区的生活环境,在草原上扎下了根等细节,让人看了非常感动,更深刻认识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演出结束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徐若晗依依不舍地回味着。

  这部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与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出品,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创作,并与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联合演出的《国家的孩子》是一部怎样的剧?

  首演之前,主创人员写下了这样一段“自我介绍”—— 该剧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故事为背景,以“人民楷模”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的故事为原型,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方式,以现代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呈现了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血缘的伟大母爱和人间大爱,展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动人历史故事和内蒙古各族人民由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生动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国家赞歌。

  “我们以‘三千孤儿入内蒙’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题,制作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舞台剧,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民族工作处处长韩春晓告诉笔者,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向全国人民展现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可贵品质,助力把内蒙古的正面形象立起来,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图片

△都贵玛和孩子们。

图片

△都贵玛给孩子们科普草原上的植物。

图片
图片

投入炽热真情  铸就文艺精品

图片
图片

“风儿啊,你轻一点吹。草儿啊,你轻一点摇。小鸟你不要再叽叽喳喳,阿妈睡着了……”轻柔的旋律响起,舞台上,都贵玛照料着体弱的婴幼儿,做饭、洗衣、煮牛奶、教儿歌,和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睡觉对她来说成了奢侈的事儿。

  “当音乐响起,站在舞台那一刹那,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演母子戏的时候,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在剧中扮演都贵玛的演员杨蕊仍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艺术因为真实而动人。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有几次,都贵玛和孩子们还被饿狼追着跑。这些过程不仅考验着都贵玛,也让孩子们在风雨中成长起来。因为真实,观众共享剧中的情绪和感悟,作品也有了更强劲的生命力。

  “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部剧就从真实历史中获得了力量的源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编剧、导演石学海说,都贵玛作为一名保育员,养育了28个孤儿,其中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创作初期,我内心也有疑虑,所以创作时总是躲躲闪闪,这就导致故事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推动和提升,一直没有亮点,是国家一级作家,《国家的孩子》报告文学作者,《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艺术顾问萨仁托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所在。

  为什么不敢大胆地去写真实、生动的生活呢?萨仁托娅的建议坚定了石学海的信心和决心,戏一下子“活”了。除了剧本以外,剧中的场景和服化道也力求逼近历史真实,这些都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空间,让观众信服。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萨仁托娅也表示,这部《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对历史的尊重并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人物形象,该剧让人们感觉到它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用现代的眼光和意识来关照那段历史,不过分地渲染欢乐,不刻意地表现苦难。

  “《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是一部能够让孩子、大人同时感受到感动与大爱的作品。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舞台上的骆驼、狼群以及羊羔等这些木偶形象,既逼真又具有童趣,舞美音乐更加感受出制作团队的用心,而最令人感动的是舞台上孩子们质朴的表演。”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品牌总监俞燕说。

图片

△宝音书记带着乡亲们为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送来羊羔及奶酪。

图片

△“国家的孩子”在生日盛会上比试身手。

图片
图片

弘扬北疆文化  用心精雕细琢

图片
图片

不管描绘出怎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不管有多么大开大合的设计和视觉震撼效果,如果没有让人记住的绝妙细节,都难以让观众产生持久的感动。

  情感真诚可见、艺术创造的独特与审美的当代性,是观众喜爱这部舞台剧的原因。创作团队秉承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剧本创作期间就多次前往纪念馆,探访当事人,并邀请《国家的孩子》报告文学作者萨仁托娅、著名导演宁才、蒙古族民俗专家那顺、文艺评论家张世超等专家提建议、想办法,在深度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在思想上不断挖掘,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在舞台呈现上不断突破。

  为了准确捕捉真实信息,石学海阅读了许多与内蒙古相关的书籍,通过和都贵玛本人、“国家的孩子”、了解都贵玛的亲朋好友们交谈,和一些熟悉内蒙古生活的专家交谈,和一直从事民族工作的党员干部交谈,他深深地被打动了。

  “《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中,我们采用了生活流的方式,通过大量生活细节,让整部戏感觉像生活在流淌,让有趣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笑声。”石学海深有感触地说:“剧本到现在已经是第5稿了,从策划之初,就是要创作出观众愿意看,演员愿意演,能够真实打动观众的作品。”

  从剧本创作到带妆彩排,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剧组制作了32件道具、53套演出服装,原创了6首歌曲及23段音乐,真实再现了都贵玛工作生活的场景。在舞台布景与灯光音效方面,该剧遵循简约精练的原则,打造虚实结合的舞台风格,在满足剧情基本需要之上,追求自然唯美之感。

  “在舞台上,我们全身心演出,观众的掌声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为了让观众看到一场精彩的演出,加班加点排练对我们来说是常事,但是演员们乐在其中。”剧中电力安装队长的扮演者吴旭说。

  舞蹈纵情矫健、刚柔相济;韵律悠扬起伏、快慢和谐……该剧打破常规,有别于相同题材,众多没有舞台剧经验的小演员,虽然在表演上尚显生涩,但他们体现出来的孩子之间性格和生活情趣等,都充满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起到了出乎意料的精彩效果。

  演员们配合默契,从主角到配角,表演一丝不苟,合作堪称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哈日巴日的演员杨辉,他的表演感情真挚,一个动作、一声召唤、乃至于一个眼神,都有生活的积累,因而在表演时放得开、特色鲜明、充满活力。

  “这部舞台剧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关照儿童的审美和接受力,加入了骆驼、狼、羊等动物形象,涵盖舞蹈等现代元素,处处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剧中有一幕叫‘彩色的肚子’,说我们吃的牛奶是白色的、蔬菜是绿色的、羊肉是红色的等等细节,非常受小观众的欢迎。”萨仁托娅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们内蒙古的题材,石学海导演带领团队排出这么好的一台戏,我们特别高兴,预祝《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在内蒙古巡演成功。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介绍,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纪实题材舞台剧,《国家的孩子》儿童舞台剧既有童心童趣,又充满民族大爱。2024年1月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亮相,我们会把一部精彩的作品、一段打动人心的故事呈现给全国观众。

(本版文字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提供、图片由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提供)
图片

(具体演出时间以实际为准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