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详情 返回上页
他们为何要战胜千难万险回归祖国?一张拓片告诉你!
发布日期:2023-09-25 02:44  发布单位:昆区统战部2  来源:道中华   点击量:4312   [字体: ]  打印保存 

图片

图片

看过电影《东归英雄传》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大漠草原、策马扬鞭的壮丽画面。该片中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原型就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17世纪30年代,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草原游牧,约一个半世纪后,为了挣脱沙皇俄国的统治,英勇战斗,不惜承受巨大的牺牲,历尽艰辛困苦,行程万里,于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东归故土,为反抗压迫与维护民族团结树立了良好榜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民族文化宫博物馆藏的清代“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昭日格图汗”官印拓片,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图片

颠沛流离 忍辱负重

图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牲畜的繁殖数目增加,在游牧民族各部之间,出现了为扩大牧地而产生的矛盾与争夺。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准噶尔部的逐渐强大,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恃其强,侮诸卫拉特(厄鲁特)”,并意图兼并土尔扈特部。1628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其所部,联合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一部分,越过哈萨克草原,到达里海额济勒河流域(今伏尔加河)游牧并在此定居。

沙皇俄国进一步向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扩张势力,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便成为觊觎和侵略的对象。面对着沙俄武力侵略的威胁,土尔扈特蒙古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领导下,不仅“没有宣誓隶属于俄国之意”,而且进攻俄国里海边的重要城市阿斯特拉罕。和鄂尔勒克在攻城作战中,不幸战死。和鄂尔勒克长子书库尔岱青继承父位成为土尔扈特部的新一任首领。对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来说,土尔扈特部坚持独立自主的态度,自然是难以容忍的,可是要以武力征服彪悍、善骑射的土尔扈特部也是难以做到的。于是沙俄政府采用强行改变其宗教信仰和经济侵略等手段,以期逐渐加强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
到了17世纪,从彼得一世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沙俄加强了对土尔扈特蒙古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掠夺,土尔扈特蒙古深受沙俄侵略战争、残暴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之苦。沙俄为实现其侵略野心,大量征调土尔扈特蒙古人充军,土尔扈特人民人人危惧,更加怀念故土,东归故里的愿望日益强烈。
图片

艰苦卓绝 长途迁徙

图片
为了免遭沙俄的侵略,土尔扈特蒙古首领多次和清朝政府联系,向清王朝寻求支持,表示承认对清朝中央政府的臣属关系。从书库尔岱青——朋楚克——阿玉奇——策伦敦罗卜——惇罗卜旺布(阿玉奇之孙)到惇罗布喇什(阿玉奇之孙),一直保持着与清政府密切的往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土尔扈特首领惇罗布喇什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史书上又称乌巴锡、乌布沙),年轻的渥巴锡倾听到了土尔扈特人民的心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产生了重返故土的想法。尤其是受到沙俄政府要挟交出一个王子和300个贵族子弟作为人质的命令时,新仇旧恨,义愤填膺,决意东迁回国。1770年秋,渥巴锡从高加索前线回来立即抓紧筹划,召开了策伯克多尔济、巴木巴尔、舍楞、达什敦达克和大喇嘛洛桑丹增等人参加的绝密会议,商讨东迁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5日,渥巴锡带领3万多户16万余人,及其全部牲畜东撤,踏上了东归的艰难征程。
图片

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东撤,引起了沙俄的惊慌,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大为震怒,加紧了对伏尔加河北岸土尔扈特人的防范。沙皇政府派出将军济纳拉喇领兵数万追击拦截,同时唆使挑拨民族矛盾,沿途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受到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等各游牧部落的阻击和掠夺。

为尽快地摆脱沙俄控制,渥巴锡采取乘敌不备、先发制人、且战且走,寻找机会痛歼追敌的方针,保证大队人马的顺利东进。派出巴木巴尔(渥巴锡族弟)和舍楞率精锐部队为开路先锋,而自己率领二万人为大队作掩护。起程8天后,来到了乌拉尔河流域。在沙俄军队的乌拉尔河要塞,一场浴血战斗,近万名土尔扈特勇士牺牲,换来部族大队人马履冰而过乌拉尔河,进入了万里风雪的哈萨克大草原。
由此,开始了返回祖国旅途中最艰难的历程。渡过吐尔盖河后,长途行军和不停战斗的土尔扈特人因困倦至极,在河畔休整。受沙俄蛊惑的哈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的联合部队,因“土尔扈特攻打哈萨克,你们要和他们战斗,胜利品全归你们”的承诺,野蛮而疯狂,战斗进行了两天,血流成河。土尔扈特人付出巨大牺牲后,击溃了这支联合追兵。
土尔扈特东归的征途,不仅路程遥远,自然条件也十分恶劣。所经地广人稀、山川纵横、冬苦风雪严寒、夏苦暑雨涝淖、人马难行。经过450公里拉乌孙黄水草滩时,泥泞难行,大批人马因难忍酷暑饥渴,喝了有毒的黄水而丧命。为了躲避敌人袭击,他们走入千里沙漠戈壁滩。这里无滴水寸草,马牛羊死亡极多。1771年3月,气温转暖,许多人因用马牛生血解渴,致使瘟疫大流行,数万人丧命,牲畜剩下十分之三、四。尽管如此,也没有动摇土尔扈特人民反抗沙俄压迫,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虽然鲜血又一次染红巴尔喀什湖水,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向东迁徙。
图片

回归故里 团结进步

图片

图片

土尔扈特自1770年年底起程,由伏尔加河下游渡过乌拉尔河,经过哈萨克草原,绕道巴勒喀什诺尔戈壁,至伊犁界,历时数月,行程万余里,历尽艰辛,损失惨重,16万余人的部众只剩7万多,牲畜损失大半,土尔扈特人民艰苦卓绝的长征,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壮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6月,战胜千难万险的土尔扈特,终于回到了故土。
清朝中央政府对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非常重视。乾隆帝于三十六年(1771年)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接见了渥巴锡及其率领的部众,并在行帐里用蒙古语询问了渥巴锡回归祖国的情况和土尔扈特的历史。为嘉奖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的行为,清朝政府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土尔扈特蒙古首领渥巴锡为昭日格图汗银印章,上面刻有满文和蒙古文的“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汗印”,这是土尔扈特受到清朝廷敕封的最高爵位。随同东归的策伯克多尔济、舍棱被封为布延图亲王和弼里克图郡王,还有部众成员被封为贝勒、贝子、辅国公、台吉等官位。旧土尔扈特部由渥巴锡汗统领,分东西南北四路,共10旗,都是和鄂尔勒克的后裔,渥巴锡旧部,属伊犁将军管辖。新土尔扈特部由舍棱统领,分二旗,为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察齐的后裔。随舍棱复归的,隶属科布多大臣兼辖,归定边左将军节制。随渥巴锡归来的和硕特恭格贝勒则自成巴图色特启勒图盟,附属于旧土尔扈特南路。
土尔扈特回归后,清朝政府给予了大量物资救济,使他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得以休养生息,建设家园。土尔扈特人民反抗沙俄压迫和重返祖国的光辉历史,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这一英雄壮举见证了一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剥削、追求和平自由的光荣传统,将永远光耀史册。
(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化宫微信公众号,彤丽格,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图片资料部副主任、馆员。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