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昆区残疾人事业 > 详情 返回上页
32年的温暖相伴
发布日期:2022-07-29 17:12  发布单位:昆区残疾人事业  来源:包头晚报   点击量:3421   [字体: ]  打印保存 

image.png

工作中的王海燕

32年,她把最美的人生全部奉献给残疾人事业。

32年,青丝变白发,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辛苦服务的每一天。

即将年满55岁,退休的日子近在眼前,可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残疾人做好服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个人叫王海燕,人们都亲切地叫她“海燕姐”。

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海燕姐”说,总觉得还没有给残疾人服务够。

享受助人的快乐

王海燕从事服务残疾人的工作可谓阴差阳错。不过用她的话说,这条路选对了,这是一份值得一生骄傲的工作。

1989年7月,王海燕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现在的内蒙古农业大学),9月,她被分配到昆都仑区城建环保局绿化办工作。

专业基本对口,正当王海燕要用专业知识好好建设家乡的时候,昆都仑区政府决定成立昆都仑区残疾人联合会。1990年5月,相关领导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说话办事都热情、爽朗、利落的姑娘,将她调到残联工作。

昆都仑区残联成立之初,由民政局代管,工作人员只有5人。王海燕一人身兼数职,办公室、康复、教育就业工作全部一肩挑。

在服务残疾人的岗位上,王海燕一干就是32年。32年里,昆都仑区残联所有的业务工作,她都做过、负责过。一些见证过昆都仑区残联发展的人评价,任何从零开始的工作交到王海燕手上,最终一定变得有声有色。

“干得时间长了,昆区的大部分残疾人都认识我,大家有啥问题和要办的事情,来残联都会找我,我也都会认真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尽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特别享受给残疾人解决各种问题时的快乐。”王海燕说,最初和残疾人打交道,心软的她内心更多的是同情,时间久了,她发现在保留这份善良的同时,要学习更多的残疾人政策和相关业务,从根本上帮助他们。

残疾人的“娘家人”

残疾人工作非常复杂,特别是每一位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难。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人”,王海燕用心、用情对待每位残疾人,将“代表、服务、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兑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诺言。

时间久了,很多残疾人都愿意和王海燕打交道,一些比王海燕还大的人都亲切地称她“海燕姐”。他们说,“海燕姐”人好,就像他们的家里人、亲戚、好邻居。

昆都仑区残疾人信息库里有一万多持证残疾人,其中的70%王海燕都能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

这么多人,怎么能记得住?王海燕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办法。“把他们每个人的事都当成大事,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家了解情况,一来二去,他们就住进了我的心里。”王海燕说。从为他们申请办理残疾人证到做各种服务,王海燕努力地走近他们。一位残疾人说:“海燕陪我们哭,自掏腰包给我们买东西,三伏天、三九天、大风天,为了我们的事,从来不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耽搁。”

王海燕也有非常冷静的一面。多年前,个别残疾人曾因为一些问题聚集,残联领导第一时间派出协调解决问题的人一定是王海燕。

一次快中午了,昆都仑区残联派王海燕去解决一件残疾人集中反映问题的事。当时大家情绪激动,场面难以控制。王海燕到达现场后,直接走到领头的残疾人面前,讲出问题的所在和大家情绪失控带来的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沟通,半小时后,在场的残疾人各自驾车离去,道路恢复平静,当时涉及单位的负责人激动地说:“想不到你一个女同志能有这么大的震慑力!”

王海燕说,不是她有震慑力,是因为残疾人太了解她,把她当成娘家人一样信任她。

给出最温暖的爱

给残疾人最温暖的爱,是32年来王海燕始终遵循的原则。

几年前,包头人民广播电台一档节目播出时有个聋儿咨询“人工耳蜗”方面的问题,王海燕立即与主持人取得联系,利用更大的平台现场回答了听众的诸多问题。节目结束后,王海燕还以多种方式帮助了那个残疾人家庭。从此,她与各类公益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福利院孩子捐款捐物,为沙河五小的孩子捐书,家里替下来的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以及被子、衣物等,王海燕都送给有需要的残疾人和养老院。得知自家小区里打扫卫生的大爷家有个精神二级残疾的儿子,长期靠老两口的退休金和老人打扫卫生的收入看病服药,王海燕主动帮他们申请残联“精神病免费服药”救助。大爷耳朵聋得厉害,她又帮忙申请办理了残疾人证,申请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她还主动承担与团16#社区的结对共建工作,重点为辖区的残疾人服务。

多年前,在一次探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是否可以运营的会上,相关部门决定不允许机动轮椅车运营。王海燕撰写了题为《残疾人机动燃油轮椅车的现状》的调研报告,文章被《中国残疾人》杂志采用并刊登。不久后,就有了每年给以代步为主的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的惠残政策,虽然钱不多,从过去每年的200元到现在每年的260元,但体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发声的重要性。2007年12月,王海燕又撰写了题为《在基层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树立政府形象》的文章,被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信访工作创新与实践》采用。

站好最后一班岗

对待工作,王海燕从不含糊。残联成立初期,持证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多,王海燕撰写多篇调研报告,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残疾人的整体结构和身体状况,为现如今一二级重度残疾人能够享受重度护理补贴、轻度残疾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能够担任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聘用和管理方面,王海燕以身作则,用自己切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引领和教育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不仅是他们在工作中的带头人,也是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好多到残联咨询、办事和有各种诉求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都曾由衷地对接待他们的王海燕说:“你怎么这么好!”王海燕总是回答:“我们都好,因为我们想让你们更好!”

2017年10月15日,王海燕挑战自我,在四川阆中古城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王海燕说:“跑半马,坚持20年打网球,一直坚持学习英语,组建学习营等等,我最想让身边的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人们看到,我们的生活虽然有很多不如意、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对自己对生活有信心,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都会变成可能。”

今年,王海燕即将面临退休。倒计时的钟声敲响,却没有让她有丝毫懈怠,反而更加珍惜岗位上为残疾人服务的每一分钟。盛夏最热的时候,王海燕经常加班加点,她说:“之所以这样,一是热爱这个工作,有太多的不舍;二是要为年轻人们做个好榜样,站好最后一班岗!”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