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文件十二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22日在昆都仑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张玉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昆都仑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包钢等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战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跃升新台阶。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推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9.63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43.68亿元,同比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7.21亿元,同比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0.51亿元,同比增长17.9%。组织实施了13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工业园区发展实现新突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园区被正式命名为“内蒙古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发展空间拓展为3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自治区住建厅评审,园区发展迈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新建西哈公路竣工通车,天然气环城次高压管网全线贯通,5公里雨污水管网铺设完毕。积极培植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新的支撑点,全力支持包钢综合技改项目,协调在我区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包钢稀土钢板材有限责任公司。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异地搬迁、大安100万吨特种钢、吉宇200万吨钢铁技改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着力加快入园项目实施进度,直径100mm无缝钢管生产线、大型变压器制造、新舜太阳能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上润精密仪器仪表、美国肯纳金属制造、博伟特LED生产线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工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全区工业用电量达到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29.5亿元,同比增长15.8%。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大型百货、综合超市和专业性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业态进一步完善,包百—王府井商圈、神华国际城、维多利商厦、万號国际酒店、海德酒店等重点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企业持续繁荣活跃。友谊蔬菜批发市场、甲尔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生活性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总投资15亿元的华蒙钢铁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引入中铁物总与新奥蒙华合作建设铁路油品仓储物流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18.3亿元,同比增长14.3%。
现代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哈德门村180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区和卜尔汉图嘎查3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展顺利,分别建成温室大棚20栋和64栋;边墙壕村优质肉羊基地初步形成,建成990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羊舍。
(三)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了新突破。认真开展了淘汰落后产能、 “五小”行业燃煤设施整治、清洁能源替代等重点工作,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6%,完成了包头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2天,同比增加19天。
扎实推进“两片一线”范围内“两高”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关闭淘汰了5户钢铁企业,整合5户稀土上游企业;结合包钢综合技改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0多户;清理取缔“小炼铁”78处、“小选厂”4处、“小煤场”11家、“小砂石厂”7处。认真组织开展了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积极推动林业棚户区改造,不断加强禁牧禁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强化对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组织实施了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工程1500亩绿化任务,在城郊结合部实施绿化造林2500亩,开展义务植树1.7万余株。昆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阶段性目标,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进展顺利,西郊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四)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次评选为契机,组织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旧小区治理、城乡结合部卫生治理等31项重点城建工程。实施完成了8条城区道路升级改造、6.85万平方米道路硬化、30个旧小区治理改造、14处棚户区改造和46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开工率达到136.8%,全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472套43.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486套2.4万平方米,改扩建公共租赁房1094套,为1251户廉租家庭发放租金补贴286万元。改善提升了26个居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深入67个无物业社区开展了“环卫进社区”活动。在110国道、团结大街等主要道路两侧栽植大树5.3万株,民族东路等17条道路新植补植各类苗木3.5万余株,灌木2万余丛。苏雅拉游园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31平方米。新建9座、改建4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新增移动公厕30座和固定公厕3座,改建公厕14座。全面加强城区长效化和精细化管理,实施了市容秩序、户外广告、退路进场等综合整治工程,改造完成了光彩街市场和广汇市场,对钢铁大街(昆区段)沿街全部25家商业楼体实施了亮化,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按照“北开南拓西进”的总体思路,昆北街道五村城市化改造有序实施,新东方汽车城已投入运营,甲尔坝商业中心、亿正国际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南部区建设初具规模,东亚世纪城、华发新城等一批现代化商住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保成上元名府等项目已开工建设。西部区卜尔汉图中心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五)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改革确权工作全面完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把财政资金更多的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26601户和4992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54869人和104028人。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先后参加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不断扩大和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优化了对外合作的环境。全年引进自治区外(国内)资金90亿元,同比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37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六)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达到26.57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85%,同比增长22.7%。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853元,同比增长15.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48元,同比增长14.8%。20件30项好事实事基本完成,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全面实施“三个1000万”工程。为137名区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补贴养老保险40万元。加快社区“两室”用房建设,覆盖率达到93%。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1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达到1584元;全年为4091名企业退休人员共发放养老金925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稳步扩大全区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23055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339万元,为242人办理了养老保险领取手续。扎实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155048人,共为6828人报销医疗费用1679万元。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至232元,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8.4%。将城乡低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至450元,全年发放低保和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742.6万元。投入500万元开展了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对296名困难大中专学生进行了资助。开通自治区首个社区便民服务热线“12349”,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七)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533万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金属深加工园区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加大教育改革和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学前教育协调快速发展,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蒙古族学校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蒙古族幼儿园翻建项目稳步推进。落实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1791.5万元,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开展以“魅力昆都仑”为品牌的各类特色文体活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食品卫生、爱国卫生工作扎实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六五”普法规划颁布并顺利实施。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积极推广使用社区矫正GPS定位管理系统和法律援助信息系统。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进京非访整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平安昆区”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和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继续强化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整顿药械市场秩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杜绝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国情国力调查取得新成果,荣获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坚持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全面完成了市里下达我区对口帮扶固阳县和达茂旗的任务。档案、民族宗教、双拥、志史、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实现新发展,工商、税务、交通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和国土资源、规划等执法部门认真履行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和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和效率,全年办理自治区、包头市、昆区三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5件,办结率100%。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强化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开展了全区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清理确认工作。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公务员队伍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扎实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政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编制完成了昆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包头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不断深化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一是全力促发展。坚持不懈抓招商、上项目,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不懈抓调整、促转型,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坚持不懈抓载体、强功能,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不懈抓服务、保运行,积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着力破难题。采取有力措施,破解工业园区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瓶颈制约,园区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积极向上多方协调,有效解决原包钢学校过渡期结束后经费缺口难题,保障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全市50%以上的“创卫”迎检任务,为包头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次评选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尽力保民生。坚定不移地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一年来,我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制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包钢等驻区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单位和企业,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昆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两片一线”环境综合整治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繁重,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工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不高,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需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仍需加大力度;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凸现,社会管理需要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公共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要求,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战略,积极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味,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力争加快建成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包头市的要求。
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作为壮大和优化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合理引进增量,着力优化存量,全力抓好园区建设、项目实施和技术改造等重要环节,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今年拟实施工业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568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56亿元。
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科学谋划园区发展,坚持用规划促发展,坚定不移地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实施经一路和纬三路修建工程,协调推进园区工业用水、供暖热源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优化园区发展硬环境。盘活园区存量土地资源,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增强园区“造血”功能,确保如期启动园区后续土地征拆安置工作,为五个功能区扩展建设空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进一步健全园区运行机制,有效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执行园区项目准入规定和入园企业管理办法,严把项目落地关,加强对入园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牢把握和用好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给予有色金属深加工积极扶持”和“在内蒙古自治区打造包头钢铁基地”的战略机遇,不断完善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围绕钢铁、不锈钢、稀土等主导产业,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发达地区,着力抓好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和关键缺失环节配套产品招商,发展壮大钢铁精深加工和稀土应用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地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包钢多领域、深层次的互利合作,全力支持包钢综合技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为二冶、包钢综企、西北创业等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集群化水平。推动稀土原材料生产基地整合力度,提高稀土原料生产企业装备水平,加大环保设施的改造和投入力度,延伸稀土产业链条,提升稀土产业发展层次,做大稀土产业功能区。加快华业特钢100万吨不锈钢异地搬迁、吉宇200万吨钢铁技改和大安100万吨特种钢等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加大非资源产业比重,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上润精密仪器仪表制造、美国肯纳金属制造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谋划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光伏电子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深入推进“两片一线”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工作思路,抓紧完善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争取市里专项资金支持,在已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对“两高”企业实施清理整治。
(二)全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促进、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巩固和扩大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地位,精心打造钢铁大街沿线商业区,完善和提升包百—王府井和神华商圈服务功能,推动东正国际广场、金融文化中心、银河SOHO等商贸项目加快实施。继续发展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引进深圳茂业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加快实施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升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层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抓住包头市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这一发展机遇,科学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独特的区位、交通、钢铁产能优势,实现与钢铁、不锈钢、稀土等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支持和加快新奥蒙华物流中心和华蒙钢铁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培育形成以钢铁化工为主的现代物流港。完善生活性物流市场功能,促进友谊蔬菜批发市场、甲尔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楼宇项目招商运营,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和各类中介服务,支持科技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推广等科技型服务业发展。借助包头市打造沿钢铁大街中央商务区的有利契机,以金融文化中心等项目为依托,调动和发挥投资机构、商会、协会等社会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积极发展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配套发展会计、评估、经纪、咨询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逐步实现我区金融业多元化集聚发展。
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积极培育和拓展多层次消费市场,发挥我区消费辐射带动优势,吸引周边地区人群消费,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凭借我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备的城区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把握和用好我区特有的房地产发展比较优势,着力激发和释放房地产刚性需求,全区房地产新开工建设119.5万平方米,年内计划完成182.2万平方米,年内预计实现销售113.6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充分激发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性消费,扩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需求,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消费环境,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在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牧区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按照业已形成的多种城市化改造模式,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扩大和推广甲尔坝村集体经济模式和新城村整村开发模式,实施建设阳光国际新城、亿正国际中心、甲尔坝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带动和加快昆北街道五村城市化改造步伐。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加快卜尔汉图中心集镇燃气等配套管网设施建设进度,有效提升中心集镇承载能力,全力推进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生态移民搬迁。深化南部区集中连片开发改造模式,继续实施中冶世家、保成上元名府、恒大名都等商住小区项目,加快发展阿尔丁南大街周边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不断完善南部区生活居住、商务办公和文化休闲功能,切实提升南部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加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农牧业设施化、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哈德门村180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区和卜尔汉图嘎查300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度。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信息、质量检测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河道治理、村镇路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牧区生活条件。
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出台的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和围封禁牧等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加强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流动,加大各类支农支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建设重大农牧业工程项目,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
(四)加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继续实施昆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继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全面完成总长6公里的道路景观后续护坡任务。深入推进大青山南坡昆区段绿化工程。
依托城市设计,抓好城市建设。坚持用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建设,加快昆河两岸规划设计的深化和延伸,做好与包头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有效对接,尽快完善昆河东岸900亩土地开发相关手续,确保按期开工建设,逐步将昆河两岸打造成特色鲜明、精致大气的休闲长廊、景观长廊,不断激活城市灵气,进一步彰显城区魅力。
加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施55.5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小区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和7公里小区排水管网改造。筹集资金对团15#街坊等旧小区进行治理改造。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建设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486套廉租住房和837套公共租赁住房,改造850户城市棚户区危房,妥善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大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昆河西路、昆工路(昆河东路至南排道段)等道路,着力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改善环卫基础设施,新建4座、改建2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取得良好成果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综合执法、环卫、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市容环境和违章建筑的整治力度,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达到管理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监控全天候。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施西郊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确保年内建成。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巩固五项重点医改成果,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健全区、街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争取融资。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招商方式,面向京津沪、港澳台等经济发展前沿地区,围绕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专题招商、重点招商和小团组招商,有针对性地与世界和国内500强等大企业集团对接洽谈,在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和完善重大签约项目分级跟踪落实责任制,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继续为人民群众兴办13件24项好事实事。
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大对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通过项目建设拉动就业,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岗位扶持就业,加强培训提升就业等形式,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支持和鼓励社区服务业发展,提高社区服务业发展比重。计划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0000人,其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4000人,确保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三个1000万”工程。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投入资金500万元救助特困群众。继续对困难家庭大中专学生进行资助。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审查工作,确保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群众实现老有所养。继续扩大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08元。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环卫一线清洁工人和农村计生助理员待遇。
推进科技创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统筹各类教育和谐发展,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加快落实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强化校车安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实施包钢实验二小分校和蒙古族幼儿园分园等建设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教育强区品牌。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街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村(嘎查)文化室、图书室建设,加快专职文化站长配备步伐,逐步完善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文化促文明、以文化促和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昆都仑河、昆都仑召、石门文化等基础条件,进一步发掘城区特色文化,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逐步培育形成文化产业聚集区。
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严格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日常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支持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统计工作,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好档案、民族宗教、志史、扶贫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积极稳妥地开展“精街道强社区”试点工作。坚持“夯实基础、重心下移”的原则,着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职责明确、机构精简、责权统一、监督有力的要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通过试点打造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平台等措施,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委一站一居”的新型社区组织构架和“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模式,推进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加强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媒体等的作用,搭建多形式、多元化的沟通对话平台,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完善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听证会等制度,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创新维稳工作模式,实现由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转变,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制定重大政策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做到先期评估、先期预防、先期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确保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做到信息灵敏、反馈及时、指挥有序、处置果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工作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做好财税增收节支工作,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办好“政府热线”,畅通政府与群众双向沟通的渠道。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 “六五”普法规划。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继续压缩经常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三公”费用。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强化执行力建设。坚持和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大力倡导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开拓创新、高效服务、主动协调、团结协作、快速应变的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包头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为加快建成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