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6日在昆都仑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昆都仑区人民政府区长 田洪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昆都仑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面对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复杂的发展环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包头市“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和区委的部署要求,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敢于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力以赴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4亿元、增长16%。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以上。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和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7个、竣工49个,完成投资239.3亿元。龙马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71个新开工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招商引资有效扩大。全年引入落地项目154个,开工133个,当年完成投资39.8亿元。预计全年引进自治区外(国内)资金105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完成152亿元。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新型消费较快发展,潮盒街区投入运营,成功举办“约惠鹿城·悦享消费”、“燕京雪鹿啤酒节”等265场促消费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拉动消费1.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首位。各项收入持续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3.17亿元、同比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化解政府隐形债务6.8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助企纾困成效明显。累计办理留抵退税、缓税4.87亿元,银企对接帮助市场主体获得金融支持3.47亿元,落实稳岗返还资金、创业担保贷款各类资金9808.5万元,“真金白银”为企业减压力、添动力。
——精准发力调整产业结构,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成效明显。泰纳瑞斯石油管扣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标达110万吨超耐蚀稀土合金新材料项目正在安装设备,完成18个重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1-11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蓄势崛起。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满产运行,丰洲年产5万吨高端元器件材料加工及制造项目、乐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亩均产值过亿的韦尔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项目填补了自治区产业空白,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倍,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完成巨福路3.9公里道路建设,铺设13.9公里生活给排水、中水、工业给水管网,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实施硅产业区集中污水回用处理厂项目,通威220KV、协鑫22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完成龙马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施工用电及高压线迁改工程,有力提高园区发展全要素保障能力。深化智慧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集经济运行监测、安全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交通物流等七大应用场景的综合数据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引入中远海运、国能供应链总部经济项目,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酷车星城汽车交易市场开业运营。组建包头市科技金融联合服务中心,包头数字科技研究院启动运营,1-11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8倍。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货运代理等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全市大宗贸易集散地。发挥钢贸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产业聚集优势,带动形成钢贸交易量600万吨、交易额260亿元。农牧业发展更加优质精细。完成1.19万亩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实施福州康牧亿元农牧业产业项目,投资1.2亿元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初步建成。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中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成效显著,建成“区、街镇、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系统5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形成制度性成果54个。创新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成立赛创未来(包头)国际人才科创中心,举办首届“智绘昆都仑·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建成自治区首家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北方启川科技创新园,陕西技术转移高校联盟产学研办公室落地昆区。用好科技创新券、产学研融合、揭榜挂帅等模式培育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分别同比增长66.7%、271.4%。组织区内外21家企业和高校组建跨地域“高新技术党建联盟”,改造建设自治区首家科普主题公园。引入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全市知识产权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0%,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二批事项划转,区本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事项达1269项,113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式”综合受理。企业开办实现半天、零费用、单一环节、全程电子化,“好差评”常态评价机制迭代升级实现全区覆盖。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116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跨市”协同办理,99项行政权力向基层下沉,“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告知承诺”等便民利企举措全面推行。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建设成果持续深化。蓝天保卫战稳步推进。完成包钢1号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等7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程,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完成清洁能源替代16535户、144万平方米,全面治理建筑工地、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天、增加27天。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全面推动昆河等7条河道整治工作,完成包钢酚氰废水深度处理、包钢总排废水综合整治等3项水污染治理工程。持续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管理阿尔丁水厂、昆区清水池等3个饮用水水源地,封停地下水源井293眼。土壤保卫战持续推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依托“物联网”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77家涉危险废物企业考核全部达标,包钢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公司获评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双碳”工作全面推进。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5+X”工作方案,包钢薄板厂CSP加热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电、热、冷”三联产项目。组织8家钢铁企业全面开展碳核查工作,12家重点用能单位纳入能耗在线监测,2家电力企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包钢薄板厂硅钢厂房6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完成绿化面积5.6万平方米、恢复森林植被300余亩、养护林木9000亩,年固碳量达到7.08万吨。扎实推进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6项反馈问题、57件群众信访事项办理,全面完成破坏草原林地专项整治销号工作。
——以人为本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城乡建管实现质效并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实施北沙梁路等4条、3.09公里道路建设,改造完成雨污水管网7条、7.57公里,完成老旧燃气管线改造299.1公里,天然气入户更新改造9.2万户。建设20处小微景观、3处主题花雕花坛、4处口袋公园,完成道路两侧、公园广场补植复绿11.9万平方米。完成39处、17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友谊19小区成为自治区完整社区改造样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形成全民参与创城工作的良好氛围。整治背街小巷25条、“六乱”2.82万处,拆除私搭乱建4878处、9.87万平方米,打造28条“标杆街”、51条“精治路”。引入中国水环境集团承接全区环境卫生保障,城区内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六净六无”,9个街镇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健全完善“街长制”、“路长制”,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依托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全域覆盖、快速响应,有物业管理小区覆盖率达到97%。乡村基础设施实现较大提升。重点实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七大工程,拓宽改造乡村道路1.27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网41.27公里,完成乡村绿化美化200余亩,新建6处直饮水站,完成户厕改造820座,农村牧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3%,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甲尔坝村、南卜尔汉图村成为首批市级乡风文明示范村。
——凝心聚力推进惠民利民工程,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区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达34.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26%。12个区级、28个街道级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稳就业保就业成效显著。依托云端就业服务模式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66期,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990人,校企联动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465人,全市首家“零工驿站”投入运行,钢38社区荣获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万人、4.4万人和2.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1亿元。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2166.2万元。稳步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应用,5项高频医保经办服务实现全域就近办理。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投资5.1亿元实施钢三小南校区、包钢一小分校等12所学校新改续翻建工程,创建8家“一校一品”美育示范学校,校地合作打造大中小学优质思政课,义务教育“双减”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在自治区示范推广。区校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投入使用,荣获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称号。健康昆区事业深入推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处置机制,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16.5万管。包钢三医院国际部投入使用,卜尔汉图镇卫生院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的昆区医院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改造提升2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钢36社区创建成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提档升级32个文化馆图书馆、10座城市书屋,区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建成15处“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新增配套400余件健身路径,建成5公里健身步道,嵌入式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乌兰计三村获评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昆都仑召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钢工业旅游景区获评国家旅游示范基地。
——创新举措加强社会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织密多元矛盾纠纷调解网络。提档升级昆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打造22个品牌调解室,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首创政协委员参与劳动保障监督工作机制,全年为11754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57亿元。积极回应民生诉求,“12345”热线、区长信箱总计办理8万余件事项,居全市首位。打造昆区社会组织孵化实践园,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全覆盖。扎实推进平安昆区建设。顺利完成庆祝党的二十大信访维稳安保各项工作,办结中联办交办第一批、第二批信访积案112件,社会安全防控网编织得更密更牢。完成“百日行动”、“双清双打”专项行动,“两抢一盗”案件数量下降48.6%,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下降20.4%。顺利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校园“三防”建设实现“四个100%”。深入开展26项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大中型餐饮单位色标化管理和“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总计打造50家餐饮、药品、放心肉菜超市示范店。阿1社区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我区获评自治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红石榴家园”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
——强基固本提升执政能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和“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显著改善,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173件人大代表建议、23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达98%,为历年最高。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健全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政府法律顾问等制度,扎实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依法审结25件行政复议案件。包头法治公园获评第四批国家法治教育示范阵地,“八五普法”顺利开展,完成92项自治区法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
此外,审计、统计、供销、方志、老干部、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昆区阔步前行、跨越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稳住经济大盘,国有企业改革注入产业发展动能,市场主体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非公经济逆势而上激活市场潜能,78万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攻坚克难中打赢了一系列硬仗,在改革创新中破解了一批难题,成功上榜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主城区。一年来,我们坚持“两新”导向,强化增量意识,聚焦工业领域“五大产业”抓招商谋发展,全力破解资金、土地、水电要素制约,新开工建设19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增投资40.18亿元。年内新增规上(限上)企业35个、新增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通威二期、美科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金属深加工园区企业上缴税收40.16亿元,带动周边就业1.82万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一年来,我们全力妥善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统筹偿还北部区拆迁、道路建设等信贷资金,完成5234幢自建房排查鉴定工作,为1.18万户群众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有序实施“五个大起底”行动,全面起底938个项目,列入市级待批台账23个,盘活“批而未供”土地28.25公顷、“闲置土地”16.05公顷,缴回沉淀资金0.14亿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防疫和生活物资保障,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在应急期间转运病危居民赴京抢救治疗,建设全包头市最大的核酸检测机构。三天实现第二轮疫情的社会面清零,三轮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妥善处置,筑起全民钢铁防线。暖心承接1800多名内工大学生转运隔离治疗,用心用情接收8000余名呼市返昆大学生。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第一时间建立覆盖全区的医联体分级分类诊治体系和双向转诊机制,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充分展现了昆区速度、昆区温度、昆区风度,有力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妥善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严格落实自治区、包头市和区委部署要求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昆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真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业发展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各类产业集群成熟度不够,现代服务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急需拓展,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相对薄弱,营商环境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政务服务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等等。这些问题,有的需要立刻突破,有的需要久久为功。对此,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深入研究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区各级干部群众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务实的举措谋发展、谋进步。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落实总书记对包头市“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两新”导向,落实“一核双园、两链四集群”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争当自治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落实总体要求,实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促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以增投资扩消费为抓手,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增加有效投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增势、筑基固本。
一是全力抓实项目投资。强化“两新”导向抓项目。树牢增量意识,组织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0个(其中新建项目44个、续建项目36个),总投资722亿元,当年竣工项目39个、完成投资275.2亿元。强化产业意识抓项目。坚持“产业兴区”发展理念,实施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个,梯次推动韦尔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鑫元年产10万吨颗粒硅、美科三期20GW单晶拉棒等29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力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实现新增产值106亿元,切实稳住工业投资基本盘。强化政策支持抓项目。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全力做好“三争取”工作,储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06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7个。强化服务意识抓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项目建设调度会商机制,做实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全流程服务,确保2023年3月底前续建项目全部复工,4月底前新建项目全部开工,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二是全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持续强化高质量消费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支持国能、永辉等总部经济项目扩大规模,引进5家国家、自治区品牌首店。全面推开“线上直播间促销、线下实体店消费”模式,引导大型物流企业、百货、家电等品牌企业下沉供应链,开展汽车消费补贴等促消费活动,推动城乡群众共享品质消费。加强业态融合培育特色消费。依托包百步行街特色街区等“夜地标”,培育夜间经济消费业态,着力打造“特色美食、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消费链条,提高消费关联度和业态粘性。优化消费空间布局,启动包百、吾悦、神华商圈提档升级行动,推动神华超市等主力商家开业运营,打造5处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商业消费空间快速发展。
三是全力加强招商引资。更新思维观念抓招商。突出生态优先、科技领先、效益为先理念,用好平台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全员招商等方式,一手引进“链主”企业,一手导入上下游企业,确保全年引进落地项目180个,签约金额1000亿元。引入自治区外(国内)资金121亿元。紧盯重点领域抓招商。统筹推动工业、现代服务业“两翼”驱动,瞄准工业五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16个领域,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全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字号”、“央字头”企业,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专业力量抓招商。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智囊库”,精心办好区域专场招商座谈会、首届外资外贸企业推介会,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信息来源。建强招商引资专班,刚性执行考核激励制度,让昆区成为国资敢干、民资敢闯、外资敢投的发展高地。
四是全力做好助企纾困。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健全完善“一企一策”、“一类一策”帮扶措施,充分发挥驻企“联络员”作用,继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我帮企业找市场”活动,全力做好畅通运行、生产保供各项工作。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认真落实企业纾困和留抵退税、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健全政银企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用足用好用活各类金融政策,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精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蓄积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有中生新”,推动传统产业延链补链、新产业新业态融链创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提速。做强钢铁新材料产业。支持包钢大力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稀土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实施丰洲年产5万吨高端元器件材料加工及制造项目、中油中保年产20万吨螺旋钢管等18个钢铁新材料产业项目,延伸优质钢水—板/管/特种钢新兴冶金产业链。做优稀土新材料产业。重点实施北方稀土15万吨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动金蒙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提高稀土冶炼分离环节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原料产业基地。做精循环经济产业。持续推进包钢200万吨CCUS项目建设,实施缘涛90万吨硫酸镁废水回用、玺骏年产3000吨稀土氧化物料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强基增效。实施新能源产业提质工程。推动硅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通威20万吨高纯晶硅、32GW电池片等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单晶、切片、电池产业规模,全力延伸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全产业链。高标准实施龙马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重点推进年产10万吨风电主轴、20万吨风电法兰以及风电机舱罩、变速箱、塔筒等13个风电装备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底全部竣工。抓好新增长点产业培育工程。全力引入韦尔晶圆外延片、国家智传中心智能传感器芯片制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芯动智造产业园”,力争三年内形成年产值超50亿元的“设计—封装测试—应用”产业链,在全市打造硅产业集群旗帜示范。
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质效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提档升级鹿畅达、鑫港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升级改造新奥蒙华铁路货运站点和铁路线。建设快成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对接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物流枢纽强链补链示范项目,加大对北跨境资源产品和对东港口贸易交易,打造对外开放“腹地经济”,力争物流园区吞吐量增长10%以上。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鼓励餐饮、住宿等行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依托华住集团、万豪集团引进高端酒店,打造各行业“百店千铺惠生活”等商业品牌,全力提升消费繁荣度。培育发展“文旅+”新业态,有序推动昆仑滑雪场项目,加快打造昆河公园成为“鹿城会客厅”。大力发展周末经济,依托昆河景观打造精品露营基地,做精乌兰计二、三村乡村休闲旅游线路。
四是促进现代农牧业高效发展。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坚持绿色兴农兴牧,优化卜尔汉图镇特色种植产业结构,支持发展肉羊产业联合体,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建设现代农牧业生态产业园。持续推动“印象乌兰计”、“卜尔汉图鲜肉礼”等品牌高端化、精细化,以现代农牧业、乡村文旅产业经营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健全城乡冷链建设。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和平村冷链基地扩容建设,多渠道建立农畜产品直销店,集聚生产、储藏、冷链物流、销售等各类优势资源,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发挥近郊农牧业区位优势,持续推广“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休闲农牧业产业规模,发展大众消费农旅融合新业态,全力打造观光旅游、农事体验、自然研学为一体的“2.0”版特色文化旅游乡村。
(三)强化改革创新驱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力度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集聚发展资源、厚植发展优势。
一是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设立政府专项资金200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培育认定自治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重点实验室1家,金属深加工园区创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深化“以赛引才、产融赋能”融合发展路径,精心办好第二届“中国·包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以上。强化科技创新要素聚集。高标准打造北方启川科技创新园品牌,年内引进科技企业70家、高校科研院所6家、科技服务机构20家。依托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头部企业,打造技术转移交易、数字科技金融、研发中试孵化等五大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10项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新增30%以上。推动华润环投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校地企合作打造一批中试研发平台。统筹推动包头钢铁冶金开发区和北方启川科技创新园技术合作、资源互补。加强全流程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推出“科创e贷”金融服务产品,引进会计师、税务师、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要素专业服务。深化科技技术人才培养。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赛创培训学院、聚创谷、链湾商学等平台,力争年内培育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20人,新增专业技能人才200人。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拓展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支持区属国企战略性调整和专业化整合,健全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进一步深化国企负责人绩效改革,切实提升国企运行效益和质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持续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实现全域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在更多领域简化涉企审批,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更多市场主体实现“准入即准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500家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注销等重点高频事项“一件事”集成服务,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发挥“蒙速办”服务集成、数据集成优势,动态更新完善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事项,推动119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做细“领办”、“帮办”、“代办”服务,构建一流数字营商环境。营造公平法治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审管互动机制,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共享。推进信用承诺制改革,严格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快“信易+”应用场景建设。健全完善企业分类联动信用修复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园区十条”、“科技兴蒙二十三条”、“人才十条”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助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定期召开“企地融合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全面提升企业投资便利化水平。
四是优化提升园区品质。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兴华大街等3条5.2公里道路和14.5公里取水管线、管网建设,年内收储土地40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7.5万平方米,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强化园区要素保障。实施硅产业集中污水处理回用厂、园区污水应急事故水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卜尔汉图500KV变电站建设,全力保障园区用水用电需求。提升园区发展能级。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加强安全环保和消防管理,完成补短板各项任务,力争获得自治区级化工园区(板块)认定。强化“以亩均论英雄”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加快整治低效闲置土地,力争投资强度达到270万元/亩、产值335万元/亩、税收14.5万元/亩,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打造园区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和智能化载体,梯次推进监控预警、治超系统、地下管网三维建模和巡控、分布式光伏发电、园区标识建设、光缆覆盖铺设等六大工程,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完善功能品质,推动城乡建设实现新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投资41.6亿元实施七大类城建重点工程,在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中打造宜居韧性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推动“提升核心区、开发北部区、完善南部区、发展西部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双修”。结合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完善工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精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集成娱乐、健身、社交、文化、城市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便捷实用的生活休闲空间。
二是惠民为本推动城市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续建昆工南路等8条3.2公里道路,统筹推进白云路(兵工路-110国道)、沼园路(林荫南路-白云路)、兵工路西沿(林荫路-白云路)3条主干线建设,改善城区出行条件。新续建地下管网5条5.7公里,完善居民燃气技防设施安装,强化“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宜居城区建设。践行“三问于民”理念,投资4.52亿元实施95处、276.4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友谊19小区创建国家完整社区试点,持续推进均和金宸府、保利天汇等房地产项目顺利实施。投资3480万元推进区域整体绿化,实施60条道路补植增绿工程,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建设30处口袋公园,拓展小型绿地增量,实现“绿随路沿,普遍绿化”。
三是精细智慧加强城市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创城工作,扎实开展市容市貌巩固工程,持续加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治理占道经营、城市“六乱”、生活噪声、油烟污染,打造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道路巡养一体管理机制,优化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造提升8座主路段装配式环保公厕。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清理整治,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依托智慧昆都仑市域治理平台,建立城市运行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分类开展农村(牧区)自建经营类房屋排查整治,实现危房动态清零。新改建户厕500户,农村(牧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样板示范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3类10种示范村庄创建。实施建设文明乡风示范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广泛收集解决农村“五治”民意,打造和谐稳定美丽乡村。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转型、治气、减煤、抑尘”系列行动,实施包钢薄板厂冶炼区域超低排放改造等11项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系列工程,开展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评估。加强城市面源、移动源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3200户、28.8万平方米,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市下目标。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组织实施包钢氟化物削减、尾闾提标工程等水污染治理工程,完成昆都仑河昆区段综合治理收尾工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加强农村牧区水源地巡查,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土壤环境污染源头防控,做好农业、畜牧业、在产企业土壤污染治理,持续拓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果,持续巩固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
二是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森林抚育9000亩、人工造林3400亩,巩固大青山南坡绿化成果,提档升级昆河湿地公园,提高自然保护地整体水平。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机制。完善林草长制工作体系、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体系,持续开展破坏森林、草场、林地、湿地等违法违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围封禁牧工作力度,保护森林草场生态。
三是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引入专业力量组建碳资产管理公司,打造绿色资产开发、管理、交易、配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实施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监测20个重点碳排放单位,为政府科学决策、企业智慧减排、公众绿色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全面推进包钢薄板厂CSP屋顶光伏、包钢新体系镀锌厂房屋顶光伏等8个自治区级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有序推动协鑫电港、宁普时代换电重卡等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持续推进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烧结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等9个重点项目。强化能耗“双控”管理。推动金属深加工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集“发电、输送、储能、消纳”于一体的绿色低碳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严格执行用能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机制,合理保障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开展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强化公共机构资源节约,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六)大力改善基本民生,推动群众生活品质再上新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打造更高质量就业环境。优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建立政校企互动合作机制,开展新型学徒制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创业内蒙古行动”,新建创业园孵化基地2个,培训创业人员800人以上,发放创业贷款6000万元以上。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就业实习实践与服务中心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筑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投资1亿元实施育才、新时代等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推动公办幼儿园提质增效。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投入7.1亿元实施包钢八中、包三十五中昆南分校等16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做好初高中剥离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南北部区学校布局。主动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改革,发展特色多样高中教育,打造包钢四中国防教育特色校,其他普高发展艺术、体育、小语种等特色项目,打造高质量特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与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继续推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二期重点项目,启动区校一体化教育中枢平台建设,更新85间中小学计算机房、60间初中创新实验室、60间录播教室,争创“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试点区”、“国家教育大数据示范区”。推动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师计划,推进“名校、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工程建设,加大人才引进,激励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执教水平,全力打造自治区一流教育强区。
三是深入推进健康昆区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千方百计关心医护人员。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全力以赴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切实守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依托辖区三甲医院整合区内医疗资源,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卜尔汉图镇卫生院、昆区医院年内投入使用,打造12家优质型、2家示范型中医馆(蒙医馆),建设昆都仑区心理服务中心。改善“一老一小”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优质养老产品和托育服务供给,建成一所公立托育服务中心,打造26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将友谊19小区打造为社区养老模式典范,建成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的幸福城区。
四是构筑更加健全的社保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异地就医结算等政策,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常态化帮扶与临时性救助“双兜底”。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跨省通办”,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
五是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开展“魅力昆都仑”品牌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阅读”文化活动450余场。用好7家数字型文化总分馆,持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广全民健身理念。实施“1+1+N”全民健身工程,整合公园、广场、小区内空间资源,新增配备全民健身设施,打造布局合理、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点线面结合的“15分钟健身圈”。树牢社会文明新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礼让行人、光盘行动、规范停车、爱护环境等文明新风,引导公众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七)全面抓牢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最坚决态度守牢安全底线,夯实平稳发展根基。
一是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持续加强全社会安全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关注、监督、参与安全生产,依法打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强化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机制,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做好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全力抓好平安昆区建设。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构建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养老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搭建“综治中心+辖区民警+网格员+义警队+群众”联防联控模式。
四是全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嘎查村)网格化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强化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智慧党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监管等拓展应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依规维护信访秩序。高质量完成“和谐同行”三年行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五是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促进各族群众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深刻内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增强理想信念,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是全面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接受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各项制度规定,依法履行政府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权责清单,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推动法治昆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是全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求,在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思想,主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社会事务共治、共建、共享,充分体现群众意志,激发群众创造力。
四是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主动适应新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树牢在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工作理念,在“爱包头、作贡献”主题活动中身先士卒做奉献。强化实干精神,树牢有解思维,坚决做到“七个摒弃”,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加强执行力落实力,聚焦区政府既定工作任务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在攻坚克难的斗争中增强工作本领。
五是全面强化正风肃纪。认真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抵制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十一种现象”,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压缩政府“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资金使用评估,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起航。站在昆区发展的新征程新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善做善成,奋力谱写新时代昆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无废城市”:即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零工驿站”:是指集就业信息推介、现场招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3.五个大起底:即对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大起底。
4.“三争取”:即争取上级资金、争取政策支持、争取试点示范。
5.“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6.“三问于民”: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7.农村“五治”:是指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
8.“五育融合”: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0.校园“三防”“四个100%”:校园“三防”即“人防、物防、技防”;“四个100%”即“专职保安配备率达到100%,护学岗完成率100%,校园封闭管理完成100%,校园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联网达到100%”。
11.揭榜挂帅: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12.科技创新券:即由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用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
13.“先照后证”:是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
14.“两新”导向:是指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衡量检验招商引资是不是抓实了,用新增规上企业衡量检验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
15.“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即2009年8月2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包头视察,要求我们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提升优势产业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规模效益,不断增强产业接续能力和工业发展后劲;要下大工夫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在统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16.一核双园、两链四集群:即“一核”是以工业发展为核心;“双园”是做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两链”是做强钢铁新材料产业链、稀土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四集群”是做优光伏装备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科技创新生态集群。
17.“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三多”是会议多、活动多、外出多;“三少”是调研报告少、工作思路少、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慢”是决策慢、行动慢、结果慢。
18.“七个摒弃”: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做法、“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