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这两个字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在这里有一心扑在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凭着过硬的“功夫”和一双火眼金睛,每天对上万份送检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令人由衷敬佩。但我今天想说的不是方舱检测者,而是那些不可或缺而又默默无闻的全能战士,样本接收、物资整理、秩序维护、协调各方,方舱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昆河镇、昆河镇的试管来了!准备干活了”第2窗口负责人、组工干部武晓萌喊道。在移动方舱实验室前面,一排彩板房中,从凌晨6点开始,7个窗口就开始了扫码接样、核对管数、插管排板、送舱检测……
“之前我是1号窗口组长,负责高风险区核酸样管接收工作,就担心数错样管、漏掉箱子,其实心理压力特别大”脸上还带着N95勒痕的90后小姑娘武晓萌又说到。
昆都仑区预保中心方舱实验室是昆都仑区抗疫前沿阵地,为保障核酸检测顺利进行,这里集结了组工干部、退役士兵和社会志愿者等工作力量,自10月5日昆都仑区疫情以来,他们24小时驻守方舱,执行全区核酸样本接收和检测任务至今已19天。
他们也是最辛苦的一群人。
“快让我喝口水!”出了样品接收区,一边脱去防护服,组工干部郑丽一边说到。十一期间,已经离包探亲的她,听到昆都仑区再次发生新冠疫情后立刻返回,居家健康监测结束后,立即扎进了这个所有核酸样本的聚集地—方舱实验室,开始了埋头奋战。
忙起来有时一天只吃一顿,没有人看得见他们流下了多少汗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将所有的“疲惫”遮挡得严严实实。为了与病毒抢时间,一天工作一连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全程几乎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完成每日的任务量。江涛打趣自己说:“里里外外好几层,捂上这么10来天,我觉得自己比之前白多了,以后谁都不能说我黑了”,江涛是组织部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也是方舱的元老之一,可以说,他披过方舱的军大衣,也穿过短衫套上防护服数着样管,昆都仑区每一轮全员核酸,方舱中都有他的身影。
他们还是最操心的一群人。
“同志,现在是转运高峰期,请你多理解,别着急,排队等候,我们工作人员很快就会清点你带来的转运箱”,组工干部那日苏正在劝导一位因着急返回检测点运送样管而略显急躁的转运员。在他的耐心劝说下,转运员们耐心地排队等候,不再推挤。
“同志,您再数数,我刚和检测点联系了,他们说试管数量没有错啊”转运员焦急的对着窗口大声的说到。
“别着急,跟我说一下你的情况,我帮你解决。”那日苏第一时间冲上去了解情况,原来是一线检测人员误将废管装入转运箱,而导致试管数量核对不上的特殊情况,他多次了解后,快速沟通解决了问题,有效避免了窗口发生堵塞。
“他们太有责任了,遇到特殊情况的,还耐心细心地协调解决,看着他们24小时坚守在这里,我们都很敬佩”转运员们感叹道。
“方舱工作连续性强、强度大,即使休息时间,我们也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样管进舱检测后,我们还要盯住检测数据,直至结果全部报送,及时协调各方突发状况,但我们所有人都会坚守”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两新”党工委书记,也是此次负责方舱检测点统筹协调工作的负责人岳婧芳说到。统筹协调的工作繁琐细碎且环环相扣,面对不同的领域、紧急的事件和错综复杂的需求,如何解决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各项需求,需要细致入微的考量。“这已经是区委组织部第4次承担方舱任务,我们的组工干部对各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她又接着说道。
在方舱,这群人一直默默坚守着,不喊苦,也不说累。“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份热发一份热,能为抗疫工作献一份力,是我们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义务和荣幸。”这是方舱这群全能战士共同的心声。(来源:红色昆都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