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春燕 通讯员 才诗慧
“多亏有你们上门帮忙,不然我手机认证真不知道该咋办!”近日,昆都仑区鞍山道街道团16#社区居民王师傅,紧紧握着无职党员孙爱霞的手连声道谢。原来,认领了残疾人帮扶“微岗”的孙爱霞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王师傅解了燃眉之急。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好无职党员作用,昆都仑区在全面摸清无职党员基数与特长的基础上,让党员的能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彩。推出“设岗定责、选岗亮责、评岗议责”全链条工作机制,让4400余名无职党员变身基层治理“生力军”,以“红色力量”填补基层服务“空白点”,让社区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退休后总觉得没处发挥余热,现在认领了帮扶岗,能为邻居办点实事,心里特踏实!”孙爱霞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无职党员的心声。昆都仑区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创新构建“总岗+微岗”岗位设置体系:17个“总岗”全面覆盖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近40个“微岗”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从助老买菜送药、小区设施管护,到青少年课业辅导、政策解读答疑,真正实现“群众有需求,岗位有回应”。为确保人岗相适,区委组织部在全面摸清无职党员基数、特长及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党员特长库”与“群众需求清单”,通过“组织统筹+党员自愿”的双向选择模式,推动党员优势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黄河西路街道东亚二社区的退休教师徐秀英,凭借30余年教育经验认领“宣传宣讲岗”,在社区“红色广播站”用家常话解读惠民政策,阐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内涵,成为深受居民追捧的“政策宣传员”。截至目前,昆都仑区无职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2800余次,惠及群众4.3万人次,让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真正落到实处。
“季度‘摘星榜’出来了,咱们社区的老党员又上榜啦!”在昆工路街道西友谊22社区,公示栏前的“志愿闪耀摘星榜”总能吸引不少居民驻足。为激发无职党员履职活力,昆都仑区建立志愿服务星级评定机制,将服务时长、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转化为量化积分,每季度根据积分排名评选“星级党员”并公示上榜;积分还可在“积分超市”兑换家政服务、日用品等奖励,真正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区别”。与此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同步推行季度评议制度,通过召开评议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居民代表打分等方式,邀请服务对象和群众对无职党员履职情况“亮分评议”,形成“群众点单、党员接单、组织督单、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完善的评议激励机制,让无职党员从“要我干”主动转变为“我要干”,履职实效显著提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昆都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瑞龙表示,无职党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力量。持续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通过增设基层服务点、优化岗位设置、升级激励措施,进一步健全“总岗+微岗”动态调整机制、积分评议激励机制,让无职党员成为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全方位参与基层治理,让更多无职党员在基层治理一线“亮身份、践承诺、显担当”,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编辑 赵金凤)


蒙公网安备
15020302000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