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4日电(记者勿日汗)3月的内蒙古草原春寒料峭,但新生羔羊的咩咩声给沉寂一冬的草原带来生机。
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牧民图雅家,春日的阳光从羊圈上方的窗子照进来,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棚内温度摄氏15度。在这个散发着淡淡消毒水味道的温暖棚圈里,一只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依偎在母羊身边,稍大一些的羊羔三五成群、蹦蹦跳跳玩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今年的接羔工作从春节开始,现在接近尾声,我家为98只母羊接了100多只羊羔,有好几只母羊生了双胞胎。”43岁的图雅指着身后现代化的坚固棚圈和堆满青干草的储草棚说,有了这些保障,连续好多年接羔成活率都是百分之百,母羊和羊羔没有一个冻死、饿死、病死的。
内蒙古牧区冬春季寒冷、风雪大,属于易灾型畜牧业,但日趋完善的牧区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保障着牧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天灾影响。
目前,内蒙古牲畜过冬度春全部实现棚圈化,1只羊平均拥有1平方米的棚圈,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98.7%,牧区常年青干草储备能力达到140亿公斤,可基本满足牲畜3个月过冬需求。
虽然当前全国各地正处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但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生产有序进行。图雅生活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两大牧区之一,目前这片草原共接产仔畜近140万头只,比去年同期增加9.6万头只,成活率达到99.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