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峰
在友谊大街与阿尔丁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南角,拆下绿色的绒草围挡后,一个全新的公园展现在游人的眼前。
即将于9月17日与包头市民见面的内蒙古首个法治公园,用新颖的设计、丰富的法律知识、难得一见的法律主题雕塑等元素,让一座20年的老广场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古韵长廊
20年老广场蝶变
鲜花织路,绿植层叠,9月的包头法治公园很难再看到曾经的友谊广场的影子,从友谊大街与阿尔丁大街十字路口西南角的正门进入,巨大的景观石告诉游客这里的全新名字,而两旁由40面玻璃钢大鼓、224面小鼓组成的古韵长廊,似乎用“咚咚”奏响的鼓声,向人们诉说法律的威严。
从入口进入到宪法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以宪法内容为题材的主题雕塑,这个由不锈钢打造的镂空巨型雕塑,全长28米,高6米,坐落在浅水中央,其中镶嵌了298个字,体积庞大,工艺复杂,结合原有环绕广场的文化图腾柱,共同构建庄严的宪法宣誓广场,是将来我市举办法治集会,宣誓活动的重要场所。
“来到这个巨型雕塑面前,就感觉到了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力量,有深入了解法治公园的渴望。”一对老夫妻认真地说。
3个月前,友谊广场开始蜕变,听说要建设内蒙古最大的法治公园,附近的居民非常期待。
昆区住建局园林绿化股主任张志强告诉记者,友谊广场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约8.5万平方米,因建成时间久,公园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绿地功能退化以及综合功能不够完善等原因,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上提升民众法治意识,建设法治文化宣传阵地的需要,遂将友谊广场升级改造成为包头法治公园,改造包括硬化工程、绿化工程、水电工程、钢结构廊架、小品雕塑、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将法治文化与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昆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昆区住建局对原友谊广场原有景观进行改造,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布局、构筑物、大中型乔灌木植物群落的前提下,通过梳理功能,叠加文化,优化旅游界面,遵循三大改造策略,形成公园‘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从而将公园打造成为普法、休闲公园,包头法治风貌展示客厅,内蒙古法治公园建设标杆。”张志强说。
法治风貌展示厅
“一带·三区·多节点”成为包头法治公园的最大特色,行走在金色廊架构筑物和彩色混凝土园路上,一路欣赏,一路学习,一路收获。
沿着金色纽带一路深入,更多法治元素涌入眼中,以叙事的方式展开,结合透景、柜景、俏景的造园方法,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法治溯源区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新中国成立至今法治的发展历程。沿着红色透水混凝土地面一路走来,进入普法互动区,该区域通过趣味互动场景的构建,让法治科普变得生动有趣。旁边的普法剧场,将广场空间改造成露天活动剧场,围合成看台,将来这个舞台可以开展法律咨询,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也是周边群众社交的重要场所。
翻动墙上的法律知识翻板,进入到与法同行区域,精巧的设计让大家通过翻板墙设施,增加法治知识。平安家园区域,设计了学法飞行棋,学法游戏供大家互动学法,主要介绍贴近百姓生活的法治常识。动静有法区域则记录了中国古代关于法治内容的一些经典名人名言的出处。园中新增的景观灯柱,均为定制版法治主题,柱子上呈现了包头市的各项法规条例。
张志强介绍:“一带: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提出‘金色纽带’主题概念。‘纽带’是诠释法治精神、连接市民法治的纽带,意寓宪法为基础秩序的法治之路,以灵动飘逸的线条在原有主园路上构建的金色纽带,串联各个功能板块,并延续至消防公园,使两个地块连接呼应。三区:公园共建设宪法宣誓区,法治文化区,普法互动区。通过主题雕塑,景观小品,艺术场景等表现形式,记录新时代法治宣传要素。融入地方人文法治特点,展现包头特色的法治文化内涵。”
金色廊架构筑物和彩色混凝土园路形成灵动飘逸的场地结构骨架,串联三个功能板块,包括宪法宣誓区、法治文化区和普法互动区,利用主题雕塑、景观小品、艺术场景等表现形式,汇聚法治要素、地方法治亮点等元素形成多节点的展示路线,展现包头特色的法治文化,各景观节点分别为今治广场、古韵长廊、宪法广场、法治溯源、鹿城律韵、法印流芳、法制剧场、与法同行、平安家园、动静有法、浪漫有法、明日广场。
参观完整个广场的几位老人说,包头法治公园围绕新时代法治宣传要素,以寓教于乐,步移景异的形式,践行了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精神,打造市民普法休闲公园,一定能够成为包头法治风貌的展示客厅。(昆都仑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