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建芳
“齐心协力建包钢”,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这段历史佳话,让虽然不在岗、却时时关心包钢发展的老一辈包钢人激情澎湃,他们希望青年一代铭记历史,把包钢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新时期作出新贡献。
今年67岁的何岳峰是包钢五老讲师团团长,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关于包钢的这段历史佳话,他心情非常激动。“总书记讲到‘齐心协力建包钢’,我理解总书记更深层含义是在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包钢是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1958年,包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正当包钢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
1959年1月9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口号。全国上下积极行动,掀起一场支援包钢的热潮。英雄的包钢建设者们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终于使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如果没有全国各地的支援,没有当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包钢不可能提前一年投产,也不可能为我们国家钢铁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何岳峰说,作为老包钢人,他将发挥余热,讲好包钢故事,传承好包钢精神,通过宣讲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我包钢、爱我包钢,为包钢作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初,徐永恩跟随父亲从鞍山来到包头,参加包钢建设。“那时候我们弟兄五个都很小,老父亲经常半夜到厂子处理问题。”回忆光辉岁月,今年72岁的徐永恩心潮澎湃。他说,当年由于老父亲工作突出,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包钢一号高炉剪彩的时候,父亲作为单位的先进个人,有幸和包钢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一道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还一起照了集体合影。“这件事我们兄弟几个一直引以为豪,也激励着我们成长。”
作为第二代包钢人,徐永恩1975年从兵团来到包钢,在包钢工作了30年。“我见证了包钢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也经历了包钢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过程,更见证了包钢多年徘徊在年产钢60万吨止步不前的窘境,到我退休时包钢已经实现了年产700万吨钢的跨越,从中我感受到了包钢人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
作为包钢关工委、五老讲师团成员,徐永恩说:“在今年宣讲包钢厂史的时候,我一定要讲这段历史,让当代包钢人意识到,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才有包钢的今天。虽然现在我退休了,但我有义务把包钢精神一辈一辈传承下去,使红色基因永远在青年一代心中扎根,变成他们建设包钢、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
今年88岁的葛桂林老人虽然退休多年,但他始终关心着包钢的发展。“公司提出要打好‘稀土’和‘资源’两张牌,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是‘稀土’牌,要靠改革、创新打这张牌。”葛桂林老人说,在新的发展阶段,包钢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包钢人经过60多年的锤炼,新一代包钢人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新包钢。”
作为包钢五老宣讲团成员,葛桂林老人正在精心准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好宣讲,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回顾历史,包钢的建设发展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艰苦奋斗的历史,在包钢全力推进‘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包钢的这段故事讲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包钢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包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栓师说。(编辑 赵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