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昆区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力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在节能降碳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式发展,着力打造产值500亿元的绿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一、抓好生产端新能源替代
全面实施新能源扩能计划,多措并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加快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充分利用辖区内厂房、尾矿库、砂坑等资源,启动分布式光伏设施和光伏电站建设,预计近三年可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以上。充分利用山北风、光资源,建设跨大青山电力绿色能源输送通道,引进储能、氢能等项目,形成发电、输送、储能、消纳为一体的“风光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运营生态圈。充分利用国家增量配售电改革试点优势,成立配售电公司,积极融入国家特高压智能电网,在实现园区生产用电“自发自用”的基础上,为全市绿色发电贡献力量。
二、发挥光伏新能源制造业优势
充分发挥内蒙古通威、美科硅能源等光伏产业链上游项目产能聚集效应,进一步壮大光伏产业基础,加快推动通威20万吨高纯晶硅(二期)、协鑫30万吨颗粒硅、美科硅能源30GW单晶拉棒、晶科10GW单晶拉棒及电池片、东旭10GW组件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中下游产业,实现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半导体多单晶项目向园区集聚,全力把我区硅产业园打造成为包头市光伏产业集聚区、光伏产业研发基地和半导体产业集聚区。
三、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多元产业体系
坚持“洁能+储能”双向发力。在洁能方面,重点围绕发展风能产业,充分发挥包钢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优势和山北地区风能资源优势,探索引进风电叶片、风电塔筒、回转支撑、风电电机等项目。在储能方面,重点围绕发展储氢产业,引入上海攀业等氢能企业,大力发展电解水制氢、氢气提纯、氢燃料电池等项目,打造氢能产业集群,逐步布局我区光伏制氢、绿氢生产、氢储运系统、液氢加氢站、智慧管控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动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新能源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