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评选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要求,经昆区科技局民主推荐、考察审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审议决定,拟推荐包头市昆都仑区科学技术局申报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现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2022年6月29日至7月6日。
对上述拟推荐名单如有问题和情况,可在公示期内反映,反映情况和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应签署或告知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
电话:0472-2836235
附件:全国科技管理先进集体评选条件、基本情况和事迹材料
全国科技管理先进集体评选条件、基本情况和事迹材料
一、评选条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17年以来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违纪案件和严重“四风”问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改革创新,开拓科技创新管理新局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新定位、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具有本地特点、务实创新、操作性强的科技创新工作新思路、新设计和新举措。
2.锐意进取,敢于应对科技创新发展新问题。坚持“四个面向”,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民生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扩大开放合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提升国家科技安全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创新治理的新机制、新做法、新经验。
3.精准施策,积极落实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科技改革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加强科技与经济、金融等其他领域部门长效协同联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统筹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协同、高效、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4.作风优良,领导集体凝聚力、战斗力强。领导班子信念坚定,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富有进取精神,能够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坚持民主集中,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创新文化、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可度或社会公信力。
5.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二、单位基本情况
包头市昆都仑区科学技术局为昆都仑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目前,下设昆都仑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昆都仑区科学技术协会2个事业单位,拥有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8名。
三、主要事迹材料
2017年以来,获得科技进步奖61项,其中国家科技部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9项,包头市科技进步奖21项。2021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荣获12项,占比全市52.2%。
(一)深化改革,优化生态,夯实基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基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党和国家进行机构改革,昆都仑区本着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设置并保留昆都仑区科学技术局,成为包头市9个旗县区中唯一独立设置科技局部门的地区。2021年,事业单位改革新设置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为二级单位,新增配置事业编制6名。强化组织制度化和规范化,实施企地双向挂职锻炼工程,先后有包钢设计研究院、包钢集团、北重集团等3名科技干部挂职,推动“最强党支部”、“特色党支部”创建工作,探索建立跨地域高新技术党建联盟。
落实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4+8+N行动,制定《昆都仑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率先推出《昆都仑区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明确23条政策措施,区本级配套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企业主体创新发展。先后制定形成《昆都仑区深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科技服务业“一业一策”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着力提升“政治三力”建设。局党组立足全局统筹谋划,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执行力落实力等方面推动工作。
(二)创新驱动,锚定目标,推动科技创新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7年以来,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自治区领先,2019年R&D投入强度达到2.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列自治区各旗县区首位。区本级安排科技项目112项,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7456.9万元,实施国家、自治区、包头市科技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360万元,自治区科技厅项目79项4404.1万元,包头市科技项目70项1638万元。2022年上半年,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科协专项资金4大类32项1054.8万元。
科创要素快速集聚。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获得自治区“绿色制造示范园区”称号,创建自治区高级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北方启川科技创新园项目,打造集聚技术转移交易、人才孵化培训、专业科技服务、研发中试孵化、数字科技金融以及政务便捷服务等“六位一体”的科创综合体。先后签约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钢设计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重要科技攻关项目达20项。目前,拥有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4家、重点实验室21家、众创空间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2021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12家、自治区级各类研发平台6家,分别达到39家、55家,占全市10.24%、44.72%。
创新成果有所突破。包钢集团吸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世界先进的碳化法钢渣综合处理技术,建成国内唯一的钢渣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生产高纯碳酸钙中试示范线。浙大包头工研院热镀钢(铝)复合板热转印产业化项目,首次实现了数字化高性能工艺金属印刷和热转印工艺的完美结合,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首套“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进入国家CCUS低碳发展重大项目库。2017年以来,我区发明专利授权751件,占全市授权发明专利的53.9%。2021年,我区授权专利1181件,占全市授权专利的2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7件/万人,比全市多出4.8件/万人。
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2021年以来,先后签约落地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探索实施职业经理人、科技(金融)创新卷、产学研高校联盟等创新举措;先后签约浙江赛创未来、青岛链湾研究院,联合建设赛创未来(包头)国际人才科创中心,包头数字经济研究院,举办首届中国·包头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申报国家“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技术交易更加活跃,2021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28项2742.25万元,同比增长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