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 > 详情 返回上页
重心下移接地气丰富服务增活力
发布日期:2015-05-16 00:00  发布单位:昆区政府管理员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8210   [字体: ]  打印保存 

按照市委、市政府“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的改革要求,昆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街道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工作,将其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一把手” 工程。从2012年5月开始,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式,逐步在全区全面铺开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12个办事处共设置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12个、居民服务站27个,通过精简街道机构、下沉服务职能、划分网格管理、运行一站式服务等措施,着力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办事处协调指导、居民服务站承载、社区居委会自治的工作格局,形成社区党务、政务、居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逐步推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一、精街道,创新体制机制,注重统筹协调

昆区通过明职责、精结构、把关口,充分把社区治理的自治性和基层政府管理的行政性区分开来,使得街道社区治理体制上更加合理,机制上更加高效。

(一)明职责,定清单。昆区以政社互动为抓手,优化社区管理职能、结构、方式,通过梳理“三份清单”《居民服务站工作清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中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开展社区工作,理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各街道办事处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及与之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下移,设立居民服务站,直接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构建街道党工委领导、居民服务站承载、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的新型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二)精结构,减人员。昆区通过街道精细化管理,实现街道体制结构“三精”,即精简人员,每个街道科级领导干部由过去7人精简为4人,工作人员由过去的50多人精简到11人,其余选派到社区服务站;精简机构,每个街道由过去8个科室精简到3个科室;精简职能,重新科学合理界定街道职能,发挥街道统筹协调作用,街道由过去的行政治理和公共服务一把抓,转变为重点抓“统筹规划、指导服务、协调资源、监督治理、综合治理”。

(三)把关口,防摊派。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准入目录,明确社区工作任务清单,切实理顺街道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关系,不得将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移交给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应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专业和人员支持;委托给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的有关事项,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的方式,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二、强社区,理顺职能关系,完善社区运行模式

昆区积极探索将政府职能下放到社区由居民服务站承接、社区居委会向基层群众自治回归的工作体制,通过强人才、强服务、强自治,让社区全身心的开展自治活动,更加贴近贴心的为居民服务。

(一)强人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结合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双联系”工作机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派7类人员共24名领导干部进社区挂职工作,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居民服务站锻炼的长效机制;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志愿者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建立“三社互动”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志愿者为载体、专业社工为骨干的工作模式,共发展社工专业人才445人,其中国家级社会工作师10人,国家级助理社会工作师4人;引导居民委员会广泛吸纳志愿者,培育和充实志愿者队伍2000余人,形成政府与社会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强服务,推行社区事务“一口受理,二级代办”。各街道根据社区人口结构、老旧程度、就业状况等特点,因地制宜设立居民服务站,居民服务站是街道办事处派出机构,归办事处领导,就近服务居民。同时,选择其中一个居民服务站作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置多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都可集中办理政府所有的行政事务,实现居民办事一门式、窗口受理一口式的“一口受理”机制。其它居民服务站承接政府延伸下来的政府公共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可以为居民代理代办社会事务。社区居委会剥离过去不应该承担的行政职能,强化自治服务、专业服务、公益服务,可以为居民代理代办社会事务,行动不便的居民可以委托就近服务站或居委会代办社会事务,实现让居民少跑路、干部多跑腿的“二级代办”机制。

(三)强自治,完善自治机制,推行众人议事。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居委会剥离过去承担大量行政业务工作回归自治功能,重点做好服务社区居民工作;推进社区居民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居民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中来,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民事民意受理机制,重点发挥社区内离退休老专家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化解社区内矛盾纠纷的独特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运用自身优势、经验,广开言路,奉献社区,实现社区事居民议、社区事居民管。

三、促服务,立足群众需求,突出服务特色

昆区依托政府购买服务,搭建社会服务发展平台,并充分调动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中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格局。

(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公益志愿服务。昆区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包头心愿公益协会运营管理志愿者活动,采用志愿者管理4M工作法,搭建“四个平台”实现注册登记更便捷、供需对接更务实、志愿活动更创新、4M机制更专业。目前,昆区注册的各类志愿者达8万余人。这些志愿者重点服务“两个领域”,即社会公益和社会援助,为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志愿服务。

(二)引入政府购买,促进社会组织专业队伍。昆区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连续6年投入180万元购买为老服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昆区率先出台了《关于昆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并投入100万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涉及5个领域7个服务项目。2015年,昆区进一步加大力度,投入15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社会保洁、婚姻调解、志愿者培育、社会组织孵化等5个领域服务,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探索“政社互动”新路子,昆区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承接政府职能,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专业管理、群众受益”的原则,完善“三级联动”(成立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街道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促进会)、“二级登记”(区级直接登记、街道级备案)、“分层级培育”(区级培育骨干型枢纽型社会组织、街道社区培育备案矛盾调解类、家庭服务类、精神慰藉类、专家服务类、文体活动类五类社区服务组织)、“四项措施”(制度、场地、资金、培训四个方面扶持社会组织)的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和项目运作的方式,全面培育发展壮大了社会组织514家,这些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就近服务、随叫随到,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2015年,昆区组织60余家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参加了自治区投向包头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专项资金的申报,经过审核,向自治区申报项目17个,申报资金共计75万元,占自治区用于包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105万专项资金的71%以上,逐步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公共服务新格局。

    (三)解决社区服务突出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化。昆区积极探索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按照“9073”养老格局(90%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政府购买服务养老,3%的老人机构养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昆区特色的“五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概括起来为,“一线”—12349为老便民服务热线、“一院”—实施银龄虚拟养老院、“一站”—社区日间照料站、“一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一组织”—社会组织,为昆区和谐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