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 > 详情 返回上页
扶贫当增强改革紧迫感
发布日期:2016-10-31 00:00  发布单位:昆区政府管理员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5415   [字体: ]  打印保存 

扶贫既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向上迁徙,也意味着一场发展方式的变革

  采访一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西部省份,当地一位领导干部讲:不仅要把扶贫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还要把它当成一次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自身改革创业的重大机遇。这个想法,很有拼劲。

  扶贫,的确需要这么一股劲头。未来3年内,该省要完成超过100万人的移民搬迁,几乎与当年三峡移民相仿。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他们从中央获得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各类补助扶持人均6万元,再加上自身的筹措与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单论建房、安置,可能不成问题。问题是搬迁出来后能否稳得住?有没有致富的门路?显然,光靠资金和政策扶持远远不够。只有创造出更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社会经济容量,才能消化搬迁后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脱贫攻坚的理想状态,是让贫困人口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更多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这意味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来增进人民福祉。因此,扶贫既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向上迁徙,也意味着一场发展方式的变革。

  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言,一方面是要把握好当前全社会脱贫攻坚的有利形势,更重要的是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从分析自身短板入手,积极寻找改革突破口。

  当前消除贫困的深层阻碍,并非区位、资源、环境等客观原因或历史因素,更多来自于思想的封闭、行动的保守和改革的乏力。有些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西部省份,一个去年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总量只有18亿元,另一个半年就达200亿元。还有投资者发现,由多达20多位省级领导亲自挂钩或关注的、已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序列的试点,却在各种审批中难以落实;由国家政策性银行主动出面计划安排的25亿元贷款,当地政府也迟迟不敢申请。而沿海某个与之情况相当的县,这样的贷款申请使用已超100亿元;同样是连接省城与山区的高速公路,西部某些地区路旁不仅鲜有广告牌,而且看上去装修一新的服务区里,只有加油站运营,多个服务区里却大门紧锁,空空荡荡……

  资金发不下去、贷款不知如何使用、资源闲置而形成不了效益……这反映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驾驭能力不足。从这个角度看,扶贫尤其需要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穿上别人送来的新鞋还在走老路,依旧会一脚泥泞。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刚刚结束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闽宁合作经验引人注目。其中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便是重要的一条。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解决脱贫攻坚的各种难题,既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也必须不断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前所未有的资金注入和政策配套,能否带来包容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突破旧有模式、打破利益藩篱的改革创新勇气。

扶贫先扶志。资源不会自变资产,机遇也不会自动落地。西部地区要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10年前曾在西部某省工作一段时间,彼时当地正在为获得一项国家级战略规划的批复而兴奋。10年后再访,变化虽然不小,但与沿海的差距却在加大。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克堡垒的关键阶段,谁都耽搁不起。只有锐意改革、力创新,才能形成合力,迎头赶上,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

(来源:《人民日报》)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