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共有钢铁、铝业、装备制造、能源等中央、自治区驻包企业(以下简称驻包企业)33户,这些驻包企业拥有着全市75 %的钢铁产能、60%的电解铝产能、27.3%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和44.2%的电力装机容量,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思想观念、机制体制等原因,也存在着龙头企业中领军企业少、企地深度融合不够、国有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带动不强、地方企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企地融合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包头市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工作方案》全面落实,促进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制定《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地方政府和驻包企业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构筑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坚持龙头带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资金、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地方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销售、后期服务等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的产业协作配套,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地方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整合龙头企业与地方企业各自优势,推动全市企业共同做大做强。
--坚持项目引领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企地双方在发展混合经济、产业链条延伸、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方面,共同组织实施一批大项目,以项目建设引领企地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针对企地融合不深入、国有大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地方企业协作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地方政府与驻包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化解企地融合中存在的短板,推动企地有效融合。
--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地方政府要借助驻包企业的平台,积极推动与央企集团的战略合作。驻包企业要借助地方政府与国家部委的沟通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支持。
二、《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不断扩大。以包钢、一机、北重、北奔、包铝、北方稀土为产业核心,带动地方配套企业形成高品质特殊钢、装备制造、新型轻金属、稀土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2018年实现产值16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2022年实现产值2500亿元。
2.地方企业的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地方企业配套产品占驻包企业采购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2018年为30%,2020年为40%,2022年达到50%。
3.企地重大项目合作不断深化。未来五年,企地双方共同实施产业升级项目、混合所有制项目、产品配套服务项目200多项,其中,2018年完成投资40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120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200亿元。
三、《实施方案》主要涉及重点工作有几项?
针对企地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平台搭建、项目实施、产业集聚、机制构建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驻包企业与地方企业交流合作,努力形成企地深度融合、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搭建一批平台,畅通企地融合发展渠道。
一是搭建产业协作平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1.建立产业协作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
2.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企地合作,延伸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稀土、电力、煤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条,促进不同产业间相互配套。
二是搭建产品购销平台,推动企地产销合作。
1. 建设包头市重点工业产品、原材料供需平台,驻包企业和本地配套企业的产品、原材料供求信息全部通过平台发布。
2.推动龙头企业编制《驻包企业重点配套产品名录》,提高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水平。
3.制定《包头市地方名优产品推广目录》,鼓励驻包企业采购目录中产品。
三是搭建军民融合平台,推动军转民、民参军。
加快建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北重实验室、一机实验室、五二所理化中心等资源,组建包头市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开展军民两用前沿技术领域研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提供中介、二次研发、信息咨询、人才输送、工业设计、产品开发和推广服务。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地自主创新能力。
1. 进一步加大政府与驻包企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企地融合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驻包企业与地方企业科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联盟。
2.积极培育企地联合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北方稀土与地方稀土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提升我市稀土新材料研发应用水平。
五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建立企地融合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驻包银行积极争取上级信贷规模,增强对包头地方经济的信贷支持。
六是搭建信息通信平台,为企地融合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1. 制定《包头市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对通信设施、广播电视传输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基础配套进行统一规划,支持信息通信基站、通信管网及室内分布系统建设。
3.鼓励各电信运营商及广电企业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支持企业发展。
(二)实施一批项目,夯实企地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政府对企地融合项目的支持。
1. 在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时要充分征求驻包企业意见,把驻包企业项目纳入到全市项目计划中。
2.精简企地融合投资项目申报材料,加快实施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明确并公开各环节审批时限和进度。
3.采取多样化方式供地,并给予优惠政策,保证企地融合项目用地。
二是推动企地双方共同谋划延伸产业链项目。
推动企地双方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共同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高端产业发展项目。
三是以项目合作推动企地间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
1. 鼓励驻包企业与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强强联手,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充分利用包头市各类公共服务实体平台,为开展企地合作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财税代理、法律援助等 "一站式" 公共服务。
(三)壮大一批产业集群,推进企地在融合中共同成长。
一是打造高品质特殊钢产业集群。
重新修编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总体规划,建立通畅的全领域合作机制,以金属深加工园区为载体、包钢为核心,促进双方在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公共资源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围绕驻地企业主导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到2018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50亿元,到2020年达到570亿元,到2022年达到600亿元。
二是打造新型轻金属产业集群。(责任领导:王秀莲)
围绕包铝集团已形成和拟建的电解铝产能,优化包头铝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铝产业发展层次,打造新型轻金属产业集群,到2018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70亿元,到2020年达到190亿元,到2022年达到200亿元。
三是打造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 产业链前端,围绕一机、北重等龙头企业开展粗加工生产、切割下料、喷漆业务等外包服务。产业链中端,推动本地零部件生产企业,配套加工设备的,龙头企业不新增同类设备。
2.加大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力度,推动网络协同应用业务开展。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到2018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0亿元,到2020年达到900亿元,到2022年达到1200亿元。
四是打造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
1. 探索建立市政府与北方稀土共享指标、共同配置原料的调控机制,稳定稀土价格,让稀土企业有更好的生产预期。
2.充分发挥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作用,推动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打造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8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达到300亿元,到2022年达到500亿元。
(四)构建一套工作机制,促进企地融合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开展。
一是建立企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驻包企业负责人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企地融合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
二是建立企地高层互访会商机制。市领导不定期拜访驻包企业总部领导,加强交流沟通,寻求合作机遇;积极邀请驻包企业总部领导来包考察,进一步增加互信、共谋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建立企地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抓好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青年拔尖人才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4支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建立企地融合工作督查落实机制。把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列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任务,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创新机制体制,以改革的精神推动企地深入融合发展。
四、《实施方案》分为几个步骤?
(一)起步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各专项组要进一步加强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各自领域的企地合作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报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出台。各牵头部门把企地融合列入本部门、本行业重点改革任务,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推进实施阶段(2018年7月-2019年6月)。各专项组及相关牵头部门要在产业融合、企业协作配套、混合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采取混合经济、产业链延伸、产品供给等措施,确保企地融合深入推进。
(三)深入融合阶段(2019年7月以后)。各专项组及相关牵头部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驻包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同建成一批有影响的企地融合项目,驻地企业在产业带动、企业配套、人员就业等方面为地方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企地融合发展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动企地深度融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动企地融合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企地融合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工作组要根据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时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专项工作方案,落实各自职责分工。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领导、时间进度和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责任落实。
(三)压实工作任务。各专项工作组和相关地区、部门,要加强沟通,紧密合作,推动形成部门互动、区域联动、上下齐动的工作局面,营造企地深度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各驻包企业要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对接,深化交流合作,确保各项融合发展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四)开展新闻宣传。市属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栏、人物专访、设立专题等形式,广泛开展企地融合宣传报道,深入宣传企地融合典型案例,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企地融合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