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职业变化,离开教育行业很久了,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一是不甚了解,二是认可度没有什么提升。
但是,通过一部书和它的作者,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建构我的认知和判断,因为这些阅读后的感受,是一位小学校长用十年时光所辐射过来的,这些文字包含着 "知行合一" 的能量,更拥有着 "筚路蓝缕" 付出十年生命践行的光芒……
这部书就是包头市团结大街第四小学校长闫华英所著的《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付梓刊行,油墨芬芳背后,透射着一份温暖与执着。
中国教育的传统是 "述而不著" ,近些年风气大改,又 "述" 又 "著" 的师者不乏其人,但是真正接地气的著作在我看来不多,因为 "高大上" 的文字太多,回归教育本性的感受和体会的寥寥,往往给人一种基础教育者得有大学教授水准才能著书立说的误导。
教育这个行业,既是千秋事业也是百年工程,各个教育阶段是各有侧重,不能一概论之的。当下的教育,和我们许多其他行业类似,做精细活儿的多,打基础的人少;做露脸事的人多,做费力不见好的人少。所以,教育往往就不经意间变成了展示,讲台变成了舞台,师与生鱼贯期间,即便有才华显现,也是人前的掌声一片,背过脸来如何,每个人心知肚明。
如是延伸,教育其实就进入到了一个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品德塑造,两者相向而行、知行合一才能达到 "百年树人" 的期许。于是,我们还可以延伸,教书和育人、知识和品格、孰重孰轻,如何选择或者平衡,我们又回到了多少次出发的起点。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品德与人格的塑造应该是出发点也是终极点。在这样的节点,《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确实是一个值得再认识的对象,是应该回首和总结的。这本书初稿名为《十年》,作者想从自己的十年小学校长生涯中找出一些记忆点滴以及所作所为,述说自己十年心路和十年努力。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由《十年》再到《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立足点的转换,提升了作品的高度与深度。这本书虽然只是聚焦在教书和育人这样一组镜像之上,但是,更重要的是拮取汇聚珍贵心路历程为历史存照;系统地再现了一位校长对自己学校、学生的品德塑造;也为育人留下了一幅绵长而温暖的长卷。
在闫华英校长眼里,慎独之根本就是要我们回到本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要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观照。以此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先贤已经做了很多、做到了很高、甚至于极致。可是,高山仰止并不是仰止于行,今天我们反观其思想价值、借鉴其文化品格,变革其内在蕴含,也是一件需要坚持和推进的事情,关键在于 "行" 。
万木有根,万水有源。前事不远,有文可鉴。
《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在回顾一位小学校长所走过的历史;是在重温一代代师者人对这份职业的坚守与执着;是在提示我们不忘初心,始终保持一份恒久的拼搏热情;更可贵的是用心,把自己的事业和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用图文结合在了一起,其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 "慎独" 教育的力量和效果。
在这本《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字里,我们不仅可以见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慎独" 思想的大而化之,还可以听到当代教育理论的美妙奏响, "慎独" 思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道德审美中有一个教化偏差,好像这不是一个属于今天教育的理念,更好像是一个传统符号。其实,真正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那么多功能含义,更多的是对自己和生命的感受、理解、表达、以及无法言说的情绪。严华英的《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并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更可贵的是观照人和命运的纠结。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看这场书,能够用 "慎独教育" 点题,既是教育理念的品格定位,更是一次对自己实践的展示和认可。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 "我的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都出自我的内心深处。" 沿此说开,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接受的理念作品,都是作者的内心之花,而这样的花朵不仅开在一个人的心里,还应该开在所有人的心里、梦里;为此,才会有跨越时空的流传。《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会不会让许多人心为之动,会不会在一个十年里还有人阅读它、提及它,我想 "知行合一" 就是最有征服力的 "品格塑造" 。
作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范本,《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不断丰富、不断改变、不断弥合自己的短板,客观地讲,作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小学,其学习能力和品德教育都是近期才有了较大的改观,这部书继过往的品德教育模式来了一个 "三级跳" ,跳过了 "程式教育" 这个踏板,一下子来到 "慎独教育" 这样主题集中、指向具体的大场面,说明这所学校不仅能够为基础教育演奏热闹音符,而且还能够用自己的 "品德塑造" 力量来完成一个宏大主题演绎。
所谓短板,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观念的尺幅,这不仅是一所学校之短板,亦是一个民族在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不够之遗憾,更是一个时代将文化刻意划开明暗两面的残酷之所在。在《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字上,作者采取了最朴素也是最实用的表达,在品德塑造上加入了互动环节,姑且不论此番评说中肯与否,但至少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就是-- "慎独" 也是可以见仁见智的,也是可以彼此评说的,也是可以把每一个生命加入进去的。中国文化里面讲究 "兴、观、群、怨" ,《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性格色彩里面更多的是人心和情感的表达,更多是对于生命和教化相互关系的纠结和追问。对于我们今天看到的实践,闫华英校长和她的学校所有的师生已经做了他们的理解和阐释,他们挥动 "慎独教育" 之彩带,把我们带到一个值得回味的阅读世界,也将为我们的教育大厦打开一扇观察 "品格塑造" 的天窗。
我想说,《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应该是包头创新教育理念的成果之一,从前些年外请优秀教育家开场启幕,到今年以本土教育理念为主角唱响,包头教育界可谓是 "风生水起" ,不仅仅专业人士为之兴奋,广大的关注者也是渐入佳境。从 "敬而远之" 到 "亲密接触" ,这可能也是一种 "知行合一" 的造化吧!
此时已经是北方大地五谷灌浆的季节,尽管气温起起伏伏,风雨密密疏疏,一切皆无定数。但是,会有春华秋实如约而至,《品格塑造:慎独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其中之一,华之,英之;赞之,贺之!
作者:杨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