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
-砥砺奋进十年间-
-高质量发展谱华章-
夏日的昆都仑河畔,垂柳依依,芳草萋萋;暖风和煦,山青水碧。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河边漫步,树下乘凉,享受惬意时光。河道西岸,工业生产热火朝天;河道东岸,城区繁华似锦。这条昆都仑区的母亲河,连接着历史和现在,见证了昆都仑区十年来的华美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昆都仑区上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十年。
十年间,昆都仑区坚持不懈促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定不移增活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最鲜明导向。
十年间,昆都仑区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和活力进一步提升,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底色。
十年间,昆都仑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惠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宜居、宜业、宜游”渗透到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最鲜明目标。
十年征程,步步精彩。
一、从无到有 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内蒙古工业长子——包钢集团的所在地,昆都仑区因钢而生、因钢而兴。十年来,随着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已成为过去式。
“那么大的工程量,从开始建设到投入生产,仅仅用了12个月的时间。”回想起参与建设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的日子,负责该土建工程的工程师张万宝依然热血澎湃。2017年10月,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启动建设。2018年10月31日建成投产,在刷新了当年业内同类项目建设的全国速度的同时,也成为了昆都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成效的重要标志。
投资45亿元的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随后的几年间,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晶辉硅业、康碳碳/碳复合材料、乐橙光伏用热场材料等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昆都仑区,硅基产业呈现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业已形成。
“从最开始的一片平地,到现在一天天发展壮大,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这在当年根本无法想象。”张万宝感慨地说。眼下,内蒙古通威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也已进入了收尾阶段,将于6月底按期投产。
“这些年,昆都仑区在加快传统钢铁产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布局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管委会综合部副部长张彦强介绍:“目前,凭借传统产业多年形成的良好基础和配套优势,昆都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到14.3%。”
2021年,总投资160亿元的龙马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昆都仑区,为昆都仑区发展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努力建成产值五百亿级的绿色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再添“生力军”,以光伏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为主体的风光新能源产业集群蓄势崛起。未来,昆都仑区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钢铁深加工、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建成产值百亿级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产业迎头赶上。通过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引进实施,昆都仑区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钢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优质钢占比达到80%以上,稀土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提高。诚钢复合螺旋焊管、Φ100mm热轧无缝管、泰纳瑞斯石油管扣项目、玺骏1万吨稀土金属及合金等一批钢铁稀土精深加工项目,为昆都仑区建设钢铁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稀土新材料生产应用基地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十年间,昆都仑区不断筑牢“稳”的基础,实现“进”的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前列,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72个。2020年,昆都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3.96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自2011年以来首次位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区首位。2021年,昆都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2.86亿元。
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让这个传统工业大区实现经济的“爬坡过坎”、砥砺前行,再次焕发出无穷魅力。
昆都仑河,北起阴山,南入黄河,碧波悠悠,这条流淌千年的河孕育了昆都仑,昆都仑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母亲河”。
“以前的昆都仑河就是个土河槽,一刮起风来两边都看不见人,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现在能建设得这么美。”站在昆都仑河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80岁的包钢老工人罗金波发出由衷赞叹。
美丽如画的昆都仑河
2007年开始,昆都仑区用三期改造项目,反哺母亲河,为昆都仑河披上美丽新装。2012年,总投资6.4亿元的昆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阶段性目标。2014年,昆都仑区将昆河上游(110国道-水库段)水系向北延伸5.8公里,建成昆河湿地公园,向南与已建成的8.6公里长的昆河水系景观相连接,形成了全长14.4公里的昆河生态景观带,千年古河与现代化的公园绿化景观融为一体。2019年,一条盘旋在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西岸乌拉山上的木栈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网红打卡地”。2020年,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昆都仑区生态建设画卷添上了最靓丽的一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昆都仑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区、模范城区,建成城市品位高、空间结构优、生态容量大的宜居幸福城区。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时期,昆都仑区就已经累计投入近36 亿元,实施了118个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完成了23个砂坑的整治修复,实施8300亩绿化、国家湿地公园、大青山区域废弃采坑生态修复等工程,建成了5.5万亩北部绿色生态基地,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263天提高到292天。人均绿地面积由2012年的9.3平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15.2平方米。
十年间,昆都仑区大气环境质量显著好转,生态建设成果显著,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昆都仑区有序实施城市改造,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昆都仑区有序实施城市改造。“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城市道路37.1公里、地下管网61.3公里,改造棚户区4547户,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46个,推行准物业化管理小区111个,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十年来,一条条新改扩建道路四通八达,像经络一样延伸,记录昆都仑区的变迁,丈量前进的脚步。
十年来,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城市筋骨一样舒展,老旧小区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十年来,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十年来,昆都仑区坚持北部区、南部区、西部区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推行“基础设施推动+精品工程带动+资源配置联动”模式,加强对腾空区域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建设,吾悦、富力等一大批优质商住项目相继落地,配套建设商业、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备,连续三年荣获“国家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称号。
道路整洁开阔,房屋纷纷穿“新衣”、戴“新帽”,一面面3D手绘墙画寓意生动……漫步在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处处是如画的田园风光,“争妍斗艳”的各家庭院分外惹眼,一道道独特景观创意十足。在以前这是村民们想象不到的情景。
“以前,村里的环境差,房子也有的破破烂烂的,连个路灯也没有,城里的人都不愿意来。”提起十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张建平感慨良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几年村里发展的越来越好啦,这回还专门弄了这个墙画,成了‘网红村’,我的农家院也越来越红火,村民们都和我一样,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潮盒街区带动火热的夏日经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包百步行街潮盒美食街区人头攒动,特色小吃香气四溢,集装箱、商亭、国潮风主题胡同3大特色潮流业态备受瞩目,成为了昆都仑区的新地标。常年在外地打拼的苗景硕与几位朋友一起在街区开了家咖啡馆,准备借火爆的夏日经济,在“一年一个样”的家乡创造新生活。
共同富裕,政之所谋、民之所向。十年间,昆都仑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牧民“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全部达标,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提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452元增加到58700元,居民生活真正实现了“量”“质”并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都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全面提升企业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居民工作生活品质化、便利化水平,努力让昆都仑区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昆都仑河静静地流淌,见证了昨日的荣光,也赋予未来砥砺前进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都仑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昆都仑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