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为了充电,得从好几层楼上拉电线下来,既不美观又不安全,要是小区里能有充电桩就好了。”
“小区供暖的很多阀门老化,亟需统一更换。”
……
这几天,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黄河西路街道东亚一社区居民闫胜山有时间就找居民唠一唠,一边仔细地听居民反映诉求,一边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他说:“社区经常开‘板凳会’,我就把近几天大家说的问题,一条一条给社区领导念一念。”
一张板凳,让党员和居民聚在一起,听居民话家常、谈问题,不拘泥形式,气氛轻松愉快。
“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辖区已经安装了186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真正将居民急难愁盼直接化解在了基层一线。去年初到现在,我们已召开‘板凳会’38场,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解决民生实事21件。”社区主任吴维珍告诉记者。
2024年以来,昆都仑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积极探索推行“板凳议事会”活动,搭建“干部说、群众听”和“群众说、干部办”沟通桥梁,干群之间“双向奔赴”,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族群众关切的“小事情”相结合,以“拉家常”的方式,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目前,“板凳议事会”已开展66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490余条,解决民生实事350余件。如今,坐在小板凳上开会,已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以其独特的方式,激发着基层治理活力,坐热了群众的心窝子。
前不久,记者来到昆都仑区白云路街道友谊23街坊,一场关于今年生育政策解读的小板凳会正在召开,50多名干部群众围坐在一座凉亭里,聆听街道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区妇联执委韩沙沙的详细讲解。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嗑”,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让群众听得明明白白。“以前总觉得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通过‘亭院课堂’,啥都清楚明白了。”社区党员李兵说。
白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佳媛告诉记者:“百姓渴望政策信息,期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亭院课堂’小阵地的作用,把群众的期盼、期待一件接着一件办好。”
昆都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瑞龙表示,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开展‘板凳会’‘庭院课堂’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更多群众的声音被听见,更多实际的问题得到解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