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共同创建文明家庭,内蒙古文明网策划推出“家风家教话传承”专题。今天,为大家讲述杨树桐家庭的故事。
杨树桐家庭的家国情怀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来自于祖祖辈辈传颂的“杨氏家训”,世世代代、时时处处发扬并践行的家训,激励杨树桐一家人敦品励行,爱国爱家爱他人,在这样优良家风的影响下,他和老伴做为人师表的表率,他们的三个子女也都成为了教师。家风在杨树桐这一代有了更加深刻的阐释和更加丰富的实践。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杨树桐家庭先后被评为包头市文明家庭、自治区最美家庭。2025年,杨树桐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杨树桐(前排右二)一家。
以德立家、坚定不移走正道
家住包头市昆都仑区市府东路街道办事处金华社区的杨树桐是一名83岁的退休教师,在他的家族中,有一部“杨氏家训”,供家族成员规范自己的人生道路。这部“杨氏家训”的内容概括为:五遵五奉。五遵为:爱国报国、兴业敬业、敦品厚德、尚学励学、自强自立。五奉为:奉忠、奉孝、奉义、奉勤、奉恕。每年家族、家庭聚会时,老两口都会带领全家人大声诵读“杨氏家训”,学习、传承祖辈们的优良品德。同时,杨树桐带领家人历时十年,将家族六代38人的立身格言汇编成《杨门家语》,作为全家共同的人生指南。
有国才有家,杨树桐一直觉得,爱国是一切优良品德的母德,有了爱国情怀,才会派生出忠诚、无私、勇敢、坚强、刻苦、勤奋等这些优良品德。他和老伴花了五年多时间,从各种旧报刊文摘里收集代表中华精神文化根脉的先圣、先师、先哲、先驱、先烈的图像,汇编成一册《圣贤英烈图册》,里面有 545 份图像,还附有文字说明,杨树桐儿子杨舜禹说:“每次翻开这本图册,就好像经历了一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的精神洗礼。”
2010年6月,杨树桐出版了一部名为《感悟集》的书,这部书全部是爱国报国、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作品。其中一篇《家风漫谈》的文章,在2014年初被中央电视台采纳“家风是什么”,曾在“百度百科”热播,而且被《内蒙古晨报》、《山西晚报》等报刊转载。对于家风是什么,杨树桐这样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形成的,能长远影响家庭、家族成员思想、精神、品行,还能影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强大的精神风气或风尚,它的传承性和熏染性很强。”
文化兴家、明理增智好家风
杨树桐家庭还以文化兴家。他们深信,只有知识的良药才能拯救愚昧无知的心灵,只有在充满文化阳光的家庭中,才能培养出奋发有为、自强自立的人才。为了让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茁壮成长,杨树桐和老伴结婚六十一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杨树桐回忆说:“刚结婚那几年,尽管生活不富裕,我们还是勒紧裤腰带省出一部分钱用来买书,家里的书和报纸都视若至宝”。杨树桐常常教导孩子们说:“处事莫如为善,传家唯有读书”,在老两口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们也形成了读书、学习的自觉。他的大女儿参加工作早,但一直坚持自学,考取了北京大学硕士,并成为了高级讲师;二女儿通过多年刻苦研读成为了年轻的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孙辈们也都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考取了“985”院校。翻开从孙子杨伯昊出生起就开始记录的成长日记《脚印》,那些温馨的成长片段依然清晰。4大本、1300多页的点点滴滴,无声地记录着这个家庭对下一代的用心,也见证着在优良家风熏陶下,孩子们逐渐养成的坚强、刻苦、勤奋等品质。周围的邻里亲朋都羡慕的直夸:“杨老师家的子孙真优秀,个个都是栋梁!”
为了让文化兴家的理念传播得更广更久,杨树桐和老伴将自己宣扬的正能量思想和情感诗文出版发行,2011年以来,出版了诗文集《桑榆诗章》、《敏诗淑韵》等。2014年,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特意印制了《杨德铭先生墨迹》,供子孙后辈传承。
为了让社区的孩子们在书香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杨树桐和老伴穷数十年之功,取夫妻二人名字中的“桐”“敏”二字成立“同文书庐”,目前约有藏书 6200 余册,并向金华社区捐赠800余册,帮社区建立图书室,供更多人阅读受益,育德增智。
和睦润家、笙磬同音万事兴
杨树桐有一句口头禅“和谐理家,和睦润家”。他说:“家是个什么地方?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也不是一个讲利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夫妻走到一起,不是1+1=2的关系,而是0.5+0.5=1的关系。这个‘1’是一心一意过日子,一门心思养儿育女。”杨树桐与老伴张淑敏是大学同班同学,因读书结缘,他们有相同的家国情怀,相同的志趣爱好,相同的家庭责任感,始终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被同学、同事称赞为恩爱夫妻。
杨树桐和老伴在年轻时家遇变故,老伴眼睛近乎失明,杨树桐不离不弃,陪老伴度过了至暗时刻,她的眼睛不好,杨树桐就当她的眼睛,给她讲书、陪她写书,主动承担家务……在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伴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十多年前,老伴写诗道:“争争吵吵四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今生争吵未尽兴,相约来世再续缘。”杨树桐回诗道:“都说相识便是缘,与子缘上又加缘,已品甘芳四十载,再沐晚霞五十年。”
杨树桐家庭一直重视优良家风的建设与传承,把“以德立家、文化兴家、和睦润家”的理念根植于血脉,子女、孙辈个个成才,家庭和睦兴旺,真正以良好的家风涵养了社会文明新风。(文明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