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昆都仑区各中小学以思政课创新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思政育人新模式。通过“三大行动”,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全过程,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在师生中传播爱国爱党“正能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教师信仰锻造 促使“单兵作战“转向“全员育人”
昆都仑区昆北小学“梦起航 心飞扬”经典诵读活动
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少年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承担着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责任,要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前提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各中小学校每周的理论必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教师有信仰、有情怀。同时常态化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思政课各项活动,把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引导科任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德育队伍悉心引航育人、干部队伍倾心服务育人,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学生初心培育 带动教学与育人“双管齐下”
赏秋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
全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上下了大功夫。教学中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及学生特点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坚持把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等九个方面有机融合和细化到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中,大力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逐步形成了以思政课为关键,语文、历史学科为骨干,其他各门课为支撑的“1+2+N”德育课程体系,把“枯燥”的思政课变得有“滋味”,让每一堂课都指向育人的“目标”,提升了思政课质量,使思政课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可。
包头市第六中学积极探索一体分层的中学生团校课程,开设了“青年班”“青团班”“青干班”“青马班”和“青青班”,常态化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有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从少先队活动礼仪规范抓起,开设少先队礼仪学堂,帮助学生在“低、小、细、实”的实际问题和操作中感悟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包钢五中在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地理课上组织开展“千年友谊,彼此中意”主题活动,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出访”脚步,探寻意大利的美食、俄罗斯的美景、德国的工业发展等,不仅一系列的时政元素融入课堂、融入鲜活案例,也在探访、比较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实现了课程德育。
红色基因传承 推动“千校一面”到“一校一品”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各中小学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红色元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色传人,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包钢实验二小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中国雷锋小学”,发起“暖阳”志愿服务活动,28年来,接力照顾孤寡老人陈玉珍,感染了一届又一届昆区学子主动帮助他人、奉献爱心;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以倒计时30天的方式每天展示推进少代会的筹备过程,通过“小耳朵听民声”“小眼睛看校园”“小嘴巴讲文化”“小小手写提案”等集民主化、具体化、生活化于一体的实践方式,充分提升了孩子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主人翁精神;包钢一中通过“领航计划”宣讲活动在学生中树立青春榜样,发挥示范引领,通过“模拟联合国”等丰富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各学校积极探索研学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与教育局“爱祖国·守规则·讲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走进科技馆、博物馆等的考察探究型研学课程,走进养老院、福利院、贫困山区等的社会服务型研学课程,走进工厂、军营、法治教育基地的参观体验型课程,帮助学生在行走的社会大课堂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系统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总结经验,直面问题,推动包头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在加强中改进,在实践中创新,以守初心和担使命的态度和决心,写好“三全育人”奋进之笔,回答好思政教育这一时代命题,力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昆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