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晋“归义”印:“慕义而归”的见证丨文物中的三交史
1956年,考古专家在云南省晋宁县(今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一枚金印,其印台呈方形,蛇钮,背有鳞纹,印面边长2.4厘米,印身高0.7厘米,通高2厘...
2023-09-26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融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文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
2023-09-26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榫卯,何以能撑起广厦千万间?
本文约2700字阅读需要7min一榫一卯,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屹立不倒,是力与美的统一。它蕴含着中国人深邃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
2023-09-26 | 来源:道中华
-
“国宝守护人”!中南民大教师传承8000年漆艺文化
“2023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日前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示了来自中、日、韩、法等百余位艺术家的约200余组漆艺作品。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纲作...
2023-09-26 | 来源:道中华
-
雪域高原的关公庙,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
关帝庙无论是被称为“关帝庙”“云南庙”,或是当地藏族群众俗称为“加拉公寺”,还是被称为“革塞结波”“格萨尔...
2023-09-26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为什么晋商拜关公,而徽商拜朱子?
本文约2000字阅读需要5min谁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人?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将视线投入到中国辽阔的历史中,晋商和徽商肯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这两...
2023-09-26 | 来源:道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