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2月6日在昆都仑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时间:2017-12-14 15:15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9190

     

 

——2017126日在昆都仑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邵文祥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1212月选举产生,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强基固本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抢抓发展机遇中阔步前行,在战胜风险挑战中砥砺奋进,圆满完成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调整后的45个方面、89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8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促项目、稳增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坚守发展底线,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年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3个,截止11月底,完成投资35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1%,已有67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额、竣工项目数量位居自治区各旗县区前列。充分发挥工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落实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企业争取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等各类奖补资金1.9亿元,协调落实银行贷款4.4亿元;7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截止10月底,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1.5%,盈利企业利润总额是去年同期的4.7倍,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下降2.6%,亏损面收窄3.8个百分点。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途径,成功引入四川通威、上海新城控股、富力集团3家上市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截止10月底,累计引进自治区外(国内)资金141.3亿元,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增长8.3%。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的排名由去年的第26位上升至第24位,稳居包头市首位、自治区前列。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调结构、提质效,产业升级构筑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镍氢动力电池、大型变压器(二期)、特种压力容器等装备制造项目投产运营,热镀钢复合板热转印、水磨砂浆除锈设备、耐磨材料及特种陶瓷等新材料项目试生产。以粗苯综合利用及深加工、5万吨高纯晶硅为代表的立区工业项目全面开工,按计划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成效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区注册电商企业达到91家。商贸流通企业互联网利用率超过90%,交易额攀升至120亿元。本土电商“和兴惠客”再度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现代物流业稳步壮大,完成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包钢铁捷物流信息化共享平台投入使用。钢银网、运钢网等六大综合性全产业链钢贸电子交易平台快步发展,挂牌资源达到1470万吨,交易量超过110万吨,交易额突破47亿元。文旅产业加快推进,编制完成《昆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目前,工业、乡村体验等10个研学基地已经挂牌,成立了以“旅游智库”为支撑的智慧平台,包钢“工业游”3A景区通过自治区验收,昆都仑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量价齐稳,新建商品房累计销售(网签)6565套、67.98万平方米,占全市销售市场份额的22.16%20.56%现代农牧业稳步发展,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破难题、激活力,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主动承接区委下达的改革任务87项,已完成79项。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拆除大鹏金属和西创公司轧辊厂“地条钢”生产线,淘汰“地条钢”产能40万吨。以昆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和夹心房改造货币化安置为契机,消化存量商品房5907套、57.22万平方米;出台《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方案》和《政府投资项目清理整顿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轻了政府债务的压力。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机制不断完善,1—10月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936户,增长18%;市民大厅标准化改造已全部完工,行政审批透明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牧区流通体制改革,通过“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了部分农副产品与市民的有效衔接。预计全年农副产品同城配送将超过8万次、交易额将达到3300万元。加快社会治理体制改革,30个社区建立起“一委三会”嘎查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构建起“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管、居民事居民办”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城市网格化综合治理架构初步形成,建成“两中心一平台”4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取得明显实效。扎实推进幼教体制改革,通过“资产国有、自收自支、财政奖补”的办法,推动公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与此同时,以包钢预防保健中心等医疗机构的移交为契机,着手制定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和体制改革方案。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夯基础、优环境,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组织实施了754个城建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0亿元。尤其是本着“拆改结合、拆建并举、配套同步”的原则,全面打响棚户区改造“攻坚战”。按照“属地负责、单位包户、领导督查”的工作要求,全区400多名干部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12365户年度棚户区改造任务。挂牌出让土地208亩。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新增为零、存量递减”的目标,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累计拆除违建472处、8.5万平方米。强化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拆除各类违法建设6.7万平方米,受到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评价。实施道路畅通工程,三八路等16条道路建成通车,同步完成供水管网3.6公里。金属深加工园区完成道路建设17.7公里,铺设雨污水管网43.2公里、自来水管线23.4公里。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新建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新、改建16座公厕。完成16条道路的绿化和5个公园广场的提档升级,新增绿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全市首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开放。打造景观示范街17条,综合整治背街小巷21个,新建便民市场4个。全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综合整治老旧小区31个,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81.2万平方米,路面硬化改造62.6万平方米,给排水管网改造39公里,打造青七、青八街坊等样板小区5个,规范准物业化管理小区10个,受益群众5.6万人。完成160个住宅小区环境治理,拆除危建、违建、临建2380处近3万平方米。这些民生工程的扎实推进,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市容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包头市第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守底线、补短板,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坚守生态安全底线,依法清退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及沿线的工矿企业72家,修复治理矿坑5处。实施“五大重点区域”绿化1030亩、大青山南坡绿化5250亩。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投入3.11亿元,完成西创热焖渣余热回收利用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0个;加大燃煤散烧管控力度,清理原煤销售点242个,完成居民及商户清洁能源替代9362户。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投入3.84亿元,完成华美氢氟酸再生及硫酸镁循环利用等项目9个。加强固废治理和土壤修复,投入2.86亿元,完成包钢冶金渣综合利用等项目12个。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稀土生产“三废”综合治理、包钢热电厂2号锅炉脱硝改造、废水资源回收再利用(一期)等27个项目已竣工。截止11月底,全区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达到265天,同比增加21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严格环保监管执法,累计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358起,收缴罚没款1500万元。中央环保督察、自治区、包头市生态环保大检查反馈的问题已完成年度整改任务。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保民生、兜底线,群众福祉跃升新台阶。坚守惠民生的根本,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达到86%以上。建立精准脱贫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全区1.04万户农牧民家庭再次进行了详细摸底排查,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牢了基础。社会保障扩面,截止10月底,为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人员和享受遗属补贴人员发放养老金3.1亿元,预计全年3.7亿元;投入1亿元,为4223名失地农民补办了养老保险,截止目前,全区失地农民已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3925人、达到20.4万人;为1614人发放低保金899万元,为1146人发放临时及一次性救助金208万元,为420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578万元,为419户计划生育家庭发放特别扶助金3559万元,为361名义务兵和退役士兵发放安置金1690万元,为2763户低收入农牧户按期、足额供应冬季取暖用煤。配租公廉租房1473套,充分满足低收入群众住房需求。“健康城市”扎实推进,在自治区率先推行智慧养老,建成“智慧养老”社区4处,“健康小屋”4处,涵盖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多项功能,累计服务群众7100人;新建“家庭健康”服务中心15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23.9万人。积极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均衡、重品质,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投入3418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全面落实“大学生集聚计划”,集聚各类人才近7400人,入围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在各类餐饮企业探索推行“五化四到位”管理模式,促进食品安全共享共治。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城市服务综合体”,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处。启动“智慧昆区”建设,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3个智慧平台有序建设。馆藏民生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扎实做好医疗卫生工作,昆区医院、昆区中医院2家区属医疗机构与内蒙古人民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市内外9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健康体检温暖民心,投入236万元,为1.4万余名公共服务人员、427450岁以上农牧民进行了免费体检。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6个街镇建立“两馆”分馆12个,成功举办首届“市民大舞台”、“市民体育大会”,“魅力昆都仑”文化品牌得到充分彰显;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新建高标准笼式足球场5处,健身路径等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成就,完成北部区包29中、钢三小分校土地征拆和手续办理工作。包钢实验一小、团一小等6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10所学校的体育场提升工程及包钢十七小等3所学校的体育馆新建工程已全部竣工。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抓基础、促和谐,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创立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遵循行政决策程序,强化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凡属重大问题均由政府常务会、政府党组会讨论研究、民主决策。区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1—10月份,累计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委员提案70件,答复率为100%,满意率为96.6%“法治昆区”、“平安昆区”建设扎实推进,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两抢一盗”案件下降33%,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26.8%,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平稳;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下降19%,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了国务院、自治区专项巡查;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实效,自治区、包头市交办的16件和区本级梳理的25件信访积案均得到妥善解决。荣获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强素质、提效能,政府建设树立新形象。区政府党组充分发挥核心和示范作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深学、笃行,努力做到十个“深刻领会”和“六个聚焦”,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坚决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头等大事,对中央、自治区巡视反馈的28项和21项问题立行立改。坚决把抓好政府党建作为第一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坚决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第一标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包头市和区委的相关配套规定,强化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的规范管理,集中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等问题,1—10月份,“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48%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权责清单、“三公”经费、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政务晒在阳光下。改造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启用OA智能系统办公,全区政府系统信息化和对外宣传水平大幅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此外,民族、宗教、双拥、志史、老干部、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鼓舞人心、令人振奋。一年来,我们一件一件事情盯,一步一个脚印走,一天赶着一天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好成绩,奏响了昆区最强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守望相助、风雨同舟、苦干实干的结果。我们不会忘记,2017年的发展成绩是在过去坚实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的接续奋斗,五年的励精图治,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这五年,是昆区经济实力持续壮大的五年。我们不断筑牢“稳”的基础,实现“进”的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包头市各旗县区首位、自治区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累计建成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44个,引进主板上市企业16家,在“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115家,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非公企业由传统的商贸、餐饮、房地产等行业迅速向金属制造、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非公经济单位达到55000余户,注册资本超过4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4.7%提高到70%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额的比重均达到70%以上;主城区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得到全面体现。

——这五年,是昆区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的五年。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538.7561.0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10.7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比例更佳、活力更足,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现代农牧业稳健发展,万开现代农业观光园、蒙源种羊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金属深加工园区在扩容提质中加快发展,跻身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入选国家钢铁及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钢铁及稀土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自治区第七批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传统商贸规模、层次、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引入民生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挂牌运营,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网点达到227 个,非银行金融机构达到43个。

——这五年,是昆区城乡环境日新月异的五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打通全长约20.5公里的25条城中骨干道路,人均道路面积增加近3平方米、达到18.2平方米。加大城市化改造力度,累计完成25607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完成各项林业绿化工程近2.3万亩,实施城区道路沿线及重要节点绿化和公园广场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2平方米,达到12平方米。110国道、G6高速两侧的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昆河综合治理工程总长度达到16.1公里,“昆都仑国家生态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授牌,“国家级湿地公园”申报成功。努力还百姓更多“蓝天碧水”,构建“地企联动、共建共享”环境保护大格局,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实施了包钢原料场封闭工程、包钢高炉出铁场除尘改造、一电厂煤场全封闭等80余个环保项目。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三片两线”综合治理,“关停”污染企业91户,整治完成工业企业和生活服务业燃煤锅炉651台、燃煤窑炉88台。淘汰落后钢铁、水泥、稀土、焦化产能274.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680吨、氮氧化物1764吨,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7%。环境空气达标天数逐年增加,蓝天白云基本成为常态化。

——这五年,是昆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5.25亿元,新建、改扩建8所幼儿园、10所中小学;采取“划片招生”、“电脑派位”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2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就近入学。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一本上线累计达到7548人,上线率为32%,占全市上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59名高中毕业生迈入清华、北大校门,占全市总数的51.75%。从教育部重点师范大学累计招录教师458名。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两次圆满完成全市60%以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30个、自治区级荣誉65个、市级荣誉360个;我区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产生“全国孝心少年”的城区。建成“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平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五个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成1处银龄虚拟养老院、39处社区日间照料站、17处服务中心、45处服务站,累计服务老年群众30万人次,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地区。新建昆区图书馆、文化馆及111个文化站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成功创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这五年,是昆区百姓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累计达到163.8亿元。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47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由505元提高至620元。累计发放就业困难群体社保补贴8502万元,各类支农惠农补贴1776万元,低保金9428万元,各类救助金3896万元。累计投入2.5亿元,为10035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建设保障性住房2.97万套,圆了近3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投入11亿元,对辖区内的147个老旧小区实施全面综合改造,总面积达到517.5万平方米,惠及16.3万居民。农村牧区旧貌换新颜,累计投入约6亿元,改造危房451户,新建村级道路144公里,建成21个村卫生室、17个村文化活动室、21个便民连锁超市,安全饮水、电力供应、广播电视通讯覆盖全部嘎查村。积极畅通就业渠道,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2.5万人、城镇居民就业5.1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被评为自治区充分就业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中心一平台”机制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虚拟社会防控网等一批典型创新项目在包头市、自治区获奖并推广;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社会组织1639家(总计1762家),每万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22.6个,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认可,并荣获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地区”称号。

——这五年,是昆区美誉度不断增加的五年。先后进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国家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等多个试点城区行列;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第三批法治创建先进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自治区文明城区、自治区校园足球优秀旗县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区”、自治区维稳典型示范区、自治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五星级”达标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昆区的知名度已经跃升到更高层次,跻身到更加倍受关注的平台。

各位代表,我们在总结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极大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较弱,招商引资力度不够,重大优质项目落地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任重道远;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解决途径狭窄,处理成本逐步增加;税收增长放缓,民生和社会事业刚性支出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显现;政府组成部门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总结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昆区的事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依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自治区、包头市发展战略,敏锐捕捉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依靠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基础上,高度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必须强化法治保障,规范社会行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和社会监督;必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创性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特别是必须牢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过去五年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根本保证。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昆区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从发展战略到政策资金给予昆区的指导和帮助,不会忘记区委从战略指引到推动实践给昆区带来的巨大变化,不会忘记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履职的倾心努力,更不会忘记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付出的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区单位和企业,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昆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继往开来,迎难而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必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当好排头兵的使命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包头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推进“五区三基地”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昆区新征程,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

按照以上要求,今后五年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扩大去产能、因地制宜去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综合施策降成本、扎实有效补短板,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创新力和竞争力。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突破口,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优化升级工业经济,延伸钢铁、稀土、硅基材料等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工业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打造新型冶金产业基地、稀土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着力点,抓项目增投资做强产业增量,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成新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构建多极支撑的工业体系。深化企地融合,支持包钢加快发展,实现共融共赢。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提升壮大现代物流业。引进发展现代金融业和互联网经济。做精做优文旅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都市休闲观光特色农业,规划建设特色化小镇,全力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政府效能。不断加强财税金融运行机制改革,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平衡发展格局。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提升核心区、开发北部区、完善南部区、统筹发展西部区”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区域布局,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完善城市功能体系,提高城区承载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管理出规范、改造出效果、城市出形象;北部区有序推进城市化改造,配套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延伸城市发展空间;南部区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引进现代商业综合体,打造现代化城区;西部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品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信心、践行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美丽昆区。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兴区、绿色惠民的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理念,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率,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大青山南坡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环境行为,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环境更优美。

(四)坚持开放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实施更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拓展活动,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升经济外向度。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策、区位和土地、电价等综合优势,引进一批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长的重大项目。主动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产能输出为重点,加强钢铁、稀土及新材料、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对外合作。主动加入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资源要素整合、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对接、旅游资源共享,构筑开放发展的新空间、新优势。

(五)坚持共享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优先发展教育,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引进和培育优质师资力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建成优质基础教育示范区。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保险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好特色产业、就业保障、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扶贫措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汇聚高素质人才,加快建成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围绕“健康昆区”建设目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体制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的发展潜力,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以城乡社区协商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示范区。

(六)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政府党建工作质量。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断提高政府党建工作质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头脑,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201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承前启后、开创新局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把握机遇、大有作为的起步之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和区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全力抓好明年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新气象、新面貌当好排头兵、开创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厚植地区发展优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狠抓实体经济,加强项目储备,实施精准招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一是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研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企地融合的政策措施。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农牧业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努力做到“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支持包钢做大做强,进一步延伸钢铁、稀土产业链条,做精做优稀土钢、高速重轨等优质钢,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大安、吉宇等钢铁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帮助永达特钢、同达乌拉山等困境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快推进西创公司与北京顺鑫公司合作发展装配式住宅产业。健全完善银政企定期协商机制,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扶持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主动争取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补贴、助保贷基金等减税、降费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负担。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本着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规模向重效益”转变的思路,夯实项目数量,提升项目质量。实施中创装配式建筑等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3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10亿元,竣工34个。其中,新建项目59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竣工21个;工业项目49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27.6亿元,竣工28个。统筹实施以改善民生、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亿元以下、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3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1.87亿元,竣工33个。

三是提升项目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区级领导、科级干部、业务人员包项目责任制,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部手续一包到底。加大项目服务工作的督查力度,试行“首问负责制”,对项目服务过程中不热情、不主动,推诿、扯皮的人员,要严肃问责。明年拟实施的所有重点项目的全部前期手续力争在第一季度办结,上半年开复工率达到90%。为确保5万吨粗苯深加工及综合利用、5万吨高纯晶硅两个重大项目9月份如期投产达效,投资2亿元,建成220千伏变电站,打通拓业路、守业路等8条道路。探索非政府投入的方式,收储土地2000亩左右,切实解决新的重大项目落地难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流程,稳步加大PPP项目的储备、推介和实施力度。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设立招商工作组、外派人员、定点招商、购买服务招商等办法,集中打好精准招商攻坚战。发改、园区、商务、经信4个部门年内分别引入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不少于15个,且有1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全年策划储备重点招商项目130个以上。紧盯在谈的优质项目,争取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基地、包头汽车产业园等33个项目上半年签订正式协议;安阳方圆稀土抛光粉、托丰特种钢深加工等6个新材料项目年内签订正式协议。在谋划引入亚洲硅业的同时,全力推动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二期项目年内开工。谋划建设新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在硅基材料、硅片、电池片等领域开展拓展性招商,围绕新的产业引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落实招商工作例会制度,健全招商项目责任制,动态调整优化招商队伍。

五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化解债务风险,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慎重研究、科学论证、严格审批,严控新增债务增量;制定债务偿还计划,稳妥有序做好现有债务化解工作;统筹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PPP项目、各类基金的监管,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融资举债,对新增债务严格划分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落实流动性风险审慎监管要求,抓好处置非法融资、整顿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交易场所等工作,确保金融体系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争取资金力度,将政府各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列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工业经济,做活做强现代服务业,做精做专现代农牧业,逐步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优工业。聚焦“三个基地”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存量、做大做特增量。围绕新型冶金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实施国港金属(三期)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个、投资106.7亿元,完成投资34.7亿元,竣工12个。围绕稀土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实施5万吨粗苯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个、投资123.45亿元,完成投资42.7亿元,竣工8个。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实施碳酸法钢铁渣综合利用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个、投资117.05亿元,完成投资50.2亿元,竣工8个。

二是改造提升服务业。研究制定包百王府井商圈提质改造方案,力争红星美凯龙商住项目年内落地;进一步扩大阿尔丁商圈品牌效应和辐射范围,推动茂业天地(二期)全面完工;完善城区优质商贸资源配置,在南部区新建华发新天地、吾悦广场等新型商业综合体。围绕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筹备召开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积极壮大金融业,力促国际金融文化中心部分原金融单位回迁;以凯旋银河线为载体,确保渤海银行、英大财险等金融保险机构开业运营。大力培育以钢贸大宗商品交易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钢银、钢联等6个钢材电子交易平台力争交易量突破130万吨、交易额超过50亿元,助推钢铁物流园区年内钢铁贸易量达到600万吨、交易额超过220亿元;统筹提升电子商务大厦、青年创业园等电商聚集区的服务保障能力,争取第五大道网站、天润嘉能数据中心等电商企业年内入驻。引入社会资本完成草原钢城研学旅行目的地(一期)规划中的工业、教育两大类、4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三是稳健发展“高精强”现代农牧业。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依托近城优势,着力推进卜尔汉图智慧物流、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有序实施农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加快推动优质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内蒙古好鲜羊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一期)顺利落地、蒙源肉羊新品种研发中心年内建成。规范整顿屠宰市场,谋划建立全区统一的畜禽屠宰厂。积极做好粮食储备及管理工作。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添永续发展活力。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创新破弊端、优环境、拓空间。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探索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办公,有效提升行政效率。扎实做好经济体制改革,适时启动核工业208大队、呼铁局等5家驻区央企“三供一业”移交接收工作;认真落实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做实经济数据;统筹抓好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持续巩固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成果,顺畅网格工作机制、夯实具体人员责任、实现执法力量下沉,真正做到有人管、管得住。有序推开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互联网+文化”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在A级景区、星级酒店的全覆盖。积极推动校长职级制、班主任职级制和办园体制改革,完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康发展蒙中医药事业。

二是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谋划成立产业政策研究室,修订完善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以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内科大、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等创新孵化平台优势,支持浙大包头工研院公共服务创新应用平台及中试基地加快建设,年内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争取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3家。牢牢抓住自治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机遇,采用PPP模式,投资2.62亿元,建成体系完善、功能先进、高效快捷、便民共享的“智慧昆区”系统。努力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创业载体品牌,年内新增2家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带动就业超过500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草原英才”、“鹿城英才”工程和“大学生集聚计划”,引进各类人才达到7000人。鼓励更多劳动者自主创业、成功创业,大力推行1+X”创业培训新模式,完成培训1500人。

(四)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倾心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宜居城区。围绕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改善城乡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美好家园的内涵。

一是稳步提升核心区品质。落实好城市“双修”要求,优化人居环境,实施主次干道、区间道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及时修补工作。加大公园、广场的新植补植,投资1.14亿元,启动“两园两路”生态建设及修复工程。持续治理交通堵点,投资5.18亿元,10月底打通莫尼北路(林荫路三八路)、林荫南路(稀土大街沼园南路)等10条道路和1座桥梁。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投资1039万元,新建、改扩建垃圾压缩转运站3座、公厕7座,新增环卫专用车辆16台。

二是全力推进北部区开发建设。编制完成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以建定拆、以供定拆”的原则,投资12.5亿元,实施昆北、昆河等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确保完成总面积37.9万平方米、2335户的年度棚改任务,并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利用土地。投资7.2亿元,10月底完成白云路(团结大街—110国道)、民族西路(环城铁路北100—110国道,莫尼北路兵工路)等6条道路的建设任务。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工人文化宫)建设,同步完善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本着“建管并举、以管为本”的理念,投资4.6亿元,实施数字化城管建设、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及燃气配套等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工程。完善和落实好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发挥综合执法、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进一步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同时,持续统一集中开展拆除违建、危建、临建行动,强力打击私搭乱建、破墙开店、沿街油烟污染、小广告等顽疾。新建3个便民市场,有序治理流动摊贩、店外摆摊、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管地用地,降低卫片违法比例,扎实做好卫片执法检查及整改工作。加强居民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和物业管理星级认定制度,对366.2万平方米的107个老旧住宅小区推广准物业化管理模式,力争到年底居民小区物业覆盖率达到80%

(五)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不懈促进绿色发展。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

一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投资6400万元,完成1000“五大重点区域”和1800亩大青山南坡绿化任务。投资3000万元,做好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收尾工程。深入实施大青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投资5000万元,年底完成8处生态恢复治理任务和剩余5户企业的搬迁整治。依法严管严惩保护区内私挖乱采等破坏生态行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在昆都仑河等4条河道设立区级河长,完成哈德门沟的河道整治任务。统筹加强对私排污水、肆意倾倒、挤占河道等违法行为的管控,努力打造河畅景美的水生态体系。

二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动落实包头市环境总体解决方案的要求,实施总投资4.02亿元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及固废污染等19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年内完成投资3.98亿元,竣工18项。积极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力抓好中央、自治区、包头市环保督反馈涉及我区剩余25项问题的整改。加大燃煤散烧管控力度,在禁燃区内全部进行集中供热、天然气替换和型煤替代,年内削减耗煤量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12吨、氮氧化物118吨,力争环境空气达标率达到75%。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加强生态综合执法,统筹健全环保、国土、规划、林业、安监、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大力推进环境在线监测体系建设,真正形成不敢、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地办好民生实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优质基础教育示范区建设,办好全市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全面实施北部区教育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确保11月底建成包二十九中分校、钢三小分校;投资1.5亿元,完成中小学研学旅行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谋划在南部区新建一所中学。主动落实包头市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建立“领航校长、卓越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年内新增领航校长5人、卓越教师15人;稳步推开分层教学等10项教育综合改革,保质保量完成市级下达的知名高校入学指标。统筹加强无证托管班的排查整治,营造安全健康成长环境。

二是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年内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新增280人、280人、60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力做好救急救难工作。

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现有脱贫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确保不发生返贫现象。研究制定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是繁荣兴盛文化事业。实施文化阵地服务、志愿服务,投资340万元,打造“两馆”分馆18个、名家工作室10个、社区(村)史馆6个,成立5所社区文化学校,新增3支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昆仑书画院力争在第一季度挂牌。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五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按照“健康城市”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自治区健康促进区”、“自治区卫生应急示范区”和“包头市健康城市试点地区”建设。探索推动包钢预防保健中心、昆区医院、昆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的资源综合利用,力争入选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职业病防治示范院。引入社会力量新建5“健康小屋”、5个爱心健康驿站,建成41处青春期健康教育等五大类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投资860万元,新建1个体育主题公园、1个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公园、3个街镇级全民健身中心,打造形成10分钟健身圈”。举办以第二届“市民大舞台”、“市民运动会”等为品牌的“魅力昆都仑”文体活动550场次,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是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在推广“两中心一平台”社会治理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总结经验、丰富内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投资1亿元,8月底完成16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同步有序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与执法、城市管理与执法、生态环保执法、劳动监察执法等业务相继入驻。投资120万元,建立起“一所三化三平台”、“五化四到位”、“互联网+”市场监管体系,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方位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成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二期),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法治昆区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确保通过“七五”普法中期验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力度,推进诉访分离,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四级巡控”、“三见警”工作,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视频监控系统,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蒙古语文健康发展。统筹做好档案、双拥、供销、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七)强化政治担当,全力做好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巡视巡察整改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区政府对反馈的意见诚恳接受、照单全收,以坚决果断的态度和有力有效的措施抓好整改。

一是坚决整改。对中央、自治区党委巡视、市委巡察和各级各类的督查、专项检查、领导批示反馈的问题,在进行认真梳理、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可操作可实施的整改方案。每一类型问题的整改都要建立有一名区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个部门牵头落实、有关单位配合实施的责任体系,确保按要求完成整改并销号。

二是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在积极整改反馈问题的同时,“以点带面”,认真查找在相关领域、单位存在的类似问题;“从面到点”,深刻剖析引发共性问题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长效措施巩固整改成果。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全区人民大力支持;每一步跨越,都需要全区人民共同努力。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一届政府将更加重视自身建设,以实际成效回应78万人民对政府工作寄予的厚望。

我们将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严格尊崇党章,不折不扣自觉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系统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精神要求,规范政府及其组成人员的行为。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全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我们将进一步苦练内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坚决服从区委的领导,主动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持续完善决策咨询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让政府行为始终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度审视调整政府工作的思维方式,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研究破解各种难题。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做到公用经费只减不增。

我们将进一步躬身入局,始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与广大干部同舟共济,撸起袖子加油干;与全体人民同甘共苦,扑下身子促发展。无论付出多少心血,不管流淌多少汗水,只要我们的昆区更加美好,一切都值得。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才有辉煌。“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做好今后的工作、完成好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但“路虽远,行者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区人大、区政协的正确监督和鼎力支持,有包括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在内的全区78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戮力同心,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3.“旅游智库”:是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的专家智囊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国旅游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进行咨询;对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4.“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地条钢”: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6.“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7.“一委三会”嘎查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党委领导、议事会协商、居民委员会实施、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嘎查村(社区)自治新格局。          

8.“两中心一平台”:指社会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社区信息化平台。      

9.“五大重点区域”绿化:指公路、村屯、厂矿园区、城镇周边和大青山南坡五大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10.“健康城市”:指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11.“智慧养老”社区:指以社区为单位、政府机构为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支撑、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导向的“六维社区智慧养老”新模式。

12.“健康小屋”:是在老年人口相对集中的街道或社区内,建设507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性场所,为3.5公里服务半径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等服务。

13.家庭医生:指以家访的形式上门诊治,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      

14.“大学生集聚计划”:指包头市从2016年到2020年,五年内采取创业带动、产业吸纳、党政选聘、服务促进、待遇吸引等,集聚市内外大学生20万人左右。   

15.“五化四到位”:指针对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倡导推行“整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培训到位”的管理模式,针对小型餐饮单位倡导推行“厨房管理透明化、食品摆放超市化、厨具管理色标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监督管理常态化”的管理模式。             

16.“智慧昆区”: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17.“两馆”:指图书馆、文化馆的简称。   

18.“两抢一盗”:指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19.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指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犯罪行为。                        

20.“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            

21.“三会一课”:“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

22.“新三板”: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        

23.“新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        

24.“三片两线”综合整治:指对主城区的包钢厂区、火车站南、金属深加工园区三片区域和110国道、210国道沿线的钢铁、稀土、建材(含水泥粉磨站、搅拌站)、化工、铸造、煤炭储运等企业,进行就地改造、异地搬迁、关停转型等综合治理。其中昆区承担的“一片一线”(即金属深加工园区片、110国道沿线昆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内共涉及“两高”企业91户,占全市159户的57.2%

25.“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平台:指区、街镇、社区(嘎查、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平台。     

26.“五个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线”,即包头便民为老服务热线12349“一院”,即银龄虚拟养老院;“一站”,即社区日间照料站;“一中心”,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一组织”,即社区各类社会组织。   

27.零就业家庭:是指本地区非农业户籍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内退人员、办理提前退休人员除外)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均进行了失业登记,且无一人就业的家庭。             

28.“五区三基地”:即建成创新创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优质基础教育示范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示范区,新型冶金产业基地、稀土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9.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30.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3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32.“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 通过在增加三方贸易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过境运输便利化、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中蒙俄三边合作。                       

33.医养结合: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4.“三供一业”移交接收:指国有企业将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或供气)及物业管理职能剥离,供水、供电、供暖(或供气)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物业管理职能移交给所属地旗县区政府,实行社会化管理。

35.1+X”创业培训新模式:为确保创业培训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在保留创业培训原有精华的同时,增加更具有实用性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多种内容,帮助创业者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更好地适应当下创业的大环境。 

36.“两园两路”生态建设及修复工程:拟建设昆都仑召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友谊广场主题公园改造及生态修复工程、莫尼路景观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民族东路立交桥两侧绿化提档升级工程。

37.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38.爱心健康驿站:指通过建立卫生计生综合服务健康平台,统筹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老年人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工作进行整合,运用互联网远程功能,提供网上预约、在线咨询、医生一对一诊疗等服务,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卫生计生服务。         

39.10分钟健身圈”:指居民在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800—1000),有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地)或设施。

40.“一所三化三平台”:“一所”,即建设以市场监管信息化为特色的标准基层所;“三化”,即局所登记一体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农贸市场管理信息化;“三平台”,即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维权处置平台、特种设备信息平台。

41.法律“八进”活动:指法律宣传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 

42.“四级巡控”:指由市公安局巡控、旗县区分局巡控、派出所巡控、社区巡控四个层级组成的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巡控工作新模式。 

43.“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