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昆都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包头市昆都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交昆都仑区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二OO六年三月九日 &nbs...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包头市昆都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交昆都仑区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三月九日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发展定位
第二节 指导思想
第三节 主要奋斗目标
第三章 加快产业集聚 实现产业升级
第一节 重点支持钢铁产业基地建设
第二节 全力打造不锈钢特色产业园区
第三节 大力促进电力和建材产业升级
第四节 全面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第五节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章 努力壮大服务业 构筑第三产业新格局
第一节 加快神华中央商务区建设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第四节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
第五章 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推进南部新区建设
第一节 优化城区规划与布局
第二节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推进南部新区建设
第四节 加快昆河及两岸综合治理
第六章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 突出抓好社区建设
第四节 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第五节 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
第六节 拓宽就业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第七节 建立健全社会应急伓系
第八节 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第九节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第七章 推动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附 录:包头市、昆都仑区“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
指标
序 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强区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科学制定和实施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于加快建设经济强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包头市昆都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议和包头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昆区实际制定的全区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区“十一五” 时期制定各类规划、计划以及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各产业、项目及市场主体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 年到 201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五”时期,昆区紧紧抓住全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上升阶段的历史机遇,全面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解放思想,大胆构筑,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优势进一步凸显,第三产业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同时,城区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 287 亿元,较2000年77.9亿元增长2.7倍,“十五”期间累计实现 856.3亿元,年均增速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较2000 年的 32 亿元增长2.3倍,“十五”期间累计完成265亿元,年均增速 27.0%;财政收入完成 10.52 亿元,较2000 年的 1.52亿元增长5.9倍,“十五”期间累计完成34.83亿元,年均z增速 3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308 元,较 2002年的 7650 元增长 0.87倍,年均增速 23.2%;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九五”末的0.07:72.26:27.67 调整为0.06:61.74: 38.20。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区面貌进一步提升,入选国家园林城区行列。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国文明社区建设成果显著。科教强区战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科研转化能力明显提升。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扶贫济困体系初步形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是“十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带来的良好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上升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包头市“十一五”期问将全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产业基地,这为我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依托包钢、华业特钢等优势企业,打造钢铁基地和不锈钢产业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是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整合和国家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力度,为我区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呼包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区经济结构升级和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是包钢“精干主体、分离辅业”为核心的改革,在极大地带动我区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我区发展钢铁配套服务业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六是我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必将为工业配套的物流、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社会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增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合分析,“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全面提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经济强区建设进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发展定位
昆区作为包头市党政机关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企业包钢(集团)所在区,是包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十一五”时期,要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为核心,将我区打造成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呼包鄂”金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商务中心、自治区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大力提升钢铁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包钢、华业特钢为龙头,培育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商务中心。依托自治区最大的城市包头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凭借包头中央商务区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努力打造辐射“呼包鄂”金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商务中心。
——自治区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精品城区。在国家园林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和品位,使昆区成为展示包头城市形象和特色魅力的城区,打造自治区最具时代气息、高聚集、高品位、园林式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第二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经济规模和质量、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产业结构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打造经济强区和人文昆区、科教昆区、园林昆区、和谐昆区。
第三节 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 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2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58:42。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强区前列。
——社会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科技三项费用占本级财政支出的 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況得到进一步好转。
——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十五”期末降低26%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5%以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8%;工业废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9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9%。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城市建设。全面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昆河镇城市化,城镇化率达到 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0平方米;加快昆河综合治理,完成蓄水景观和道路建设工程。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7%以上,达到30000 元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30%以内;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经过五年的奋斗,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强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
第三章 加快产业集聚 实现产业升级
以科技和生态为先导,大力优化布局,突出特色,扩张总量,以园区和企业为重点,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素质和竞争实力,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支持钢铁、电力、绿色食品产业。依托包头市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大环境,突出钢铁及其深加工产业优势,服务和支持包钢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到2010年,使钢铁产量达到1000 万吨以上,销售收入实现650 亿元,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不锈钢产业园区进而打造全国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电力和建材工业,加速打造以燕京啤酒(包头雪鹿)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全区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2%左右,工业增加值达到450 亿元以上。
第一节 重点支持钢铁产业基地建设
一、全力支持服务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全力支持和服务包钢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延长产业链,向钢制品产业发展。扩大稀土应用范围,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在扩大板、管、轨、线等普通钢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支持发展不锈钢、稀土钢等精品钢材,形成独特的多用途系列化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加快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河西工业区建设,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特色钢铁产品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包钢集团抓好 1000 万吨钢铁(其中140万吨中厚板、390万吨热轧薄板、213万吨冷轧薄板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50亿元。同时,全力服务好包钢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加强与包钢的融合及合作,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促进包钢、二冶整合存量资产
充分抓住包钢、二冶集团精干主体、剥离辅业的机会,立足现有,因地制宜,整合河西工业存量资产,积极发展钢铁、不锈钢配套和深加工项目。一是为包钢和华业特钢的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生产协作配套;二是按照调整布局“退二进三” 的原则,通过土地置换等途径,做好转产服务;三是加强延伸产业链,促进不锈钢产业集群乃至钢铁产业基地形成。
第二节 全力打造不锈钢特色产业园区
按照市政府整合利用华业特钢周边8000 亩土地、规划建设不锈钢产业园区的指导意见,在壮大华业特钢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入驻企业,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全面发展各类型的不锈钢深加工产品。
加强科学规划和引导,加大政策支持。按照工业园区化发展模式组织建立园区服务管理机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华业特钢不锈钢炼钢、热轧卷板、冷轧卷板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06 年初步形成60 万吨不锈钢坯、热轧中宽带、6万吨冷轧中宽带,促进不锈钢产业龙头的发展壮大,形成不锈钢产业核心。
加快不锈钢产业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项目的引进与发展,培育以华业特钢为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不锈钢制品加工企业共同发展的不锈钢产业集群。争取原材料供应、供电、供水、土地、场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不锈钢工业、民用制品及酒店用具、建筑装饰材料加工等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附加值。
按照集约化、高效益、低污染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不锈钢渣进行深加工,走循环经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工厂,减少水能、电能以及综合能源的消耗水平。“十一五”末期建成集炼铁、炼钢、不锈钢连铸连轧不锈钢制品加工于一体,年产销不锈钢 1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突破 300 亿元,管理科学、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国内一流不锈钢特色产业园区和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第三节 大力促进电力和建材产业升级
引导和支持以包头一电厂、包钢发电机组为主体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协助包头一电厂进一步扩大装机容量,支持包钢发电机组2×15万KW项目的建设。应包钢产量迅速扩张的趋势,以包钢2号和5 号高炉TRT 工程的顺利竣工并网发电为契机,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发电模式,有效利用大量过剩高炉煤气配比天然气进行余压发电,实现“铁电联产”节能环保新格局,推动电力产业升级。
综合利用冶金产业链上的废渣、电力产业链上的粉煤灰,大力构建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环保型建材产业集群。重点抓好蒙西水泥年产 100 万吨水泥粉磨站、草原水泥年产 75m³混凝土等项目的建设,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水泥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建材产业升级。
第四节 全面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发挥包头及周边地区农畜产品富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一是要培育发展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提升核心亮争力。继续大力支持燕京啤酒 (包头雪鹿)公司实施三期扩产技改项目,2006 年达到年产30万吨啤酒、10万吨矿泉水的生产规模。依托燕京啤酒技术中心,开发特色产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到2010 年实现年产啤酒50万吨能力,努力打造中国啤酒行业前10强企业。二是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力支持马铃薯深加工、呱呱叫食品等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食品产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和产业良性互动政策,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第五节 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包钢生态工业园、不锈钢工业园区和昆区南部新区建设,积板引入风险投资,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发展机电一体化、稀土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效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有利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配套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章 努力壮大服务业 构筑第三产业新格局
立足于服务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以建设包头中央商务区为核心,改造提开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兴服务业、积板培育现代服务业,建设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人流、物流、商流、货币流和信息流中心,倡导 “消费在昆区” 的理念,打造“呼包鄂”金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商务中心。
——扩张总量。到2010 年,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36 亿元以上,力争在《十五”末期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325 亿元,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 42%左右,比2005年翻一番多。
——优化结构。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扩大规模,创新业态,特色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扶持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金融保险、会展、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提高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创新体制。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到 2010 年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企业竞相发展、竞争有序、充满活力,与西部经济强区相适应的第三产业莲勃发展的新格局。
——增加就业。到2010 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 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上升到 45%,年均增长为13%。
第一节 加快神华中央商务区建设
神华中央商务区是末来唯一承担包头市商务活动的商务区。神华中央商务区以神华国际城为核心,东起市府东路,西至市府西路,北起钢铁大街,南至少先路为界定范围。“十一五”时期,大力推进以神华国际城为核心的商务区内正泰家居广场、光彩国贸大厦、阳光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第三产业详细规划,不断优化布局,构建集公寓、宾馆、饭店、商店、餐馆、休闲会所、会务中心、娱乐于一体的一流中央商务区,形成辐射鸟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区的商务区。到2010年,神华中央商务区经济总量达到40亿元,占昆区第三产业总量的 17%。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一、扩大商贸规模,提高服务层次
继续扶持包百—王府井商贸圈内包百、王府井、海德、东方明珠、鹿城新天地、中央大道等重点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重点商贸项目的全面运营。以包百一王府井商业圈为重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零售、批发等传统商贸业的层次和水平,完善整体布局,丰富商业业态,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到2010 年,把包百—王府井商业圈打造为业态丰富、管理先进的特大型商贸综合区。
二、打造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新局面
抓住昆区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莲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的需要,适应节假日消费与旅游消费的新时尚,以大众化经营为基础,开发特色餐饮,发展中高档宾馆服务业,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积极采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形式,重点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风味的特色餐饮业。在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进入中国500 家最具价值品牌企业行列,位列我国餐饮业新百强第二名的基础上,培育壮大以小肥羊为龙头的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积板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入驻我区,建设星级酒店,提升宾馆服务业水平和层次。着重打造餐饮、宾馆、洗浴等特色街区,正确引导和规范洗浴、娱乐业的发展。
三、加快运输物流业发展壮大
充分利用我区产业集聚和包头火车站、西站、北站以及110 国道的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构建起点高、容量大、辐射广的发展平合,形成环城区大物流带。建设和扩大钢材、建材、汽车、煤炭、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规模,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物流枢纽,培育建设西部地区大型钢材、建材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以鹿畅达物流有限公司.火车站周边地区为基础建设大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流基地推进物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鼓励建设公共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优化供应链管理。努力推动工业、商业、运输、货代、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使物流业成为我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按照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对区内土地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发展和壮大房地产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房地产开发和旧街坊改造,促进商品住宅消费,扩大商务用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满足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提高房屋建设的质量、功能和配套服务,营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居住环境。支持住宅产业示范小区建设,创精品小区,同时加快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对住宅小区、商务楼和各类房屋加强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现代化企业入驻。
二、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快餐、配餐、家政、维修、接送、托幼、养老、保健、文娱、保洁保绿、邮政等社区综合服务业,努力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补区服务业。发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化老年康乐活动中心等,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建成以区级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络。
进一步完善“社区示范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选择若千小区进行试点,通过创建亮点社区,创建服务品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不断扩大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全方位多层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积极推进机关、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兴办社区服务业,把社区服务业培育成重要的新兴产业。
三、积极发展旅游业
抓住近年来草原旅游迅速兴起,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接待条件,本着开发利用、合理布局、提升档次、创造精品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旅游服务。积极发展以包钢和华业特钢为主的工业旅游,以昆都仑河蓄水景观工程、阿尔丁植物园和城市广场为主的城市景观和广场文化旅游。将昆河生态旅游与包钢工业旅游相结合,形成水库—昆都仑召—昆河—包钢生态工业园区精品旅游线路。
支持各类旅游服务机构的发展,增强旅游业配套服务,提供周边景点旅游的延伸服务,即配套的住宿、购物、消费等。
第四节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
以神华中央商务区和南部新区为中心,高度重视并促进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开拓思路,大力引进金融、证券和保险机构入驻昆区,特别是要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开办金融业务。积极推进优势企业上市,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扶持典当、拍卖、租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培育壮大信息业。加强信息传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将昆区信息化建设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信息业、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形象相结合,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会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科技咨询、市场调查等生产中介服务,稳步发展房地产、代理、经纪、拍卖等市场中介服务。到2010年,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功能完备、独立客观、管理规范、高度自律的中介服务体系。
第五章 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推进南部新区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重点做好南部新区建设和“城中村” 改造,集中力量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区综合管理水平。到2010年,把昆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园林城区,显著增强城区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使昆区成为自治区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第一节 优化城区规划与布局
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区和现代化精品城区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容提质、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形成河西工业带和昆河以东中心区、南部新区、北部区的城区空间格局。河西工业带以包钢和华业特钢为主体,全面建设包钢生态工业园区,构建“河西工业走廊”;中心区以钢铁大街为轴线,北至莫尼路,南至富林路、民族公园周边大力提升已建成城区的品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聚集度高、辐射力强、功能完善的核心区域;南部新区以富林路以南和民族公园周边区域为建设范国,抓住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利契机,构建新的商务中心和高档住宅区以及科教创新区;北部区以莫尼路以北区域为建设范围,加快“城中村”改造力度,建设昆区北部大型经济适用居住区。
第二节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化融资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和基础环境,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满足城区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全面增强服务经济的承载力、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形成便捷、高效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十一五”未期使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米;加快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道路路面机械清扫作业,加强临街公厕建设力度,满足城区空间扩张、人口数量激增的需求;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工程,切实抓好城区绿色走廊和生活小区绿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现有广场、公园、街头景点、景观路和公共绿地品位,重点建设昆都仑河绿色廊道和民族公园等公共绿地,打造建设一大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到 2010 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 38%;加大旧街坊治理改造力度和新建住宅小区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质量和水平,“十一五”末期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 32平方米,住宅小区实现规范化物业管理达到 80%以上;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和管理城区,把市场机制引进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提高城市资源的经济效益和公用事业的服务水平。
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中心区进一步提升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部完成旧街坊改造,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全面提开城区综合品位;南部新区、北部区(北沙梁.西河楞)重点加强城市道路网络、绿地建设和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环卫、邮政通信等市政工程基础建设,为全面完成城市化奠定基础。
第三节 推进南部新区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按照自治区、包头市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要求,以和平村、胜利村、南排村“城中村”改造为切入点,首先实施昆区南部新区建设,到2010年,实现和平村、胜利村、南排村的全面城市化。南部新区建设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到2010年,南部新区总人口达到25万人。南部新区规划建设以高档商务购物为主导,现代文化、商务科技、现代物流、城市户外休闲生活等多种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商务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集生活居住、商务办公、高教科研、文化休闲为一体、具有现代都市气派的标志性新城区,努力打造成为展示包头城市建设新形象的特色精品建设区,构筑
包头城市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第四节 加快昆河及两岸综合治理
加快昆河综合治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昆都仑河城区范围 3.6公里进行全面治理,主要内容为堤防工程、蓄水工程、 景观工程和道路建设工程。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把昆都仑河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集防洪、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中心湿地公园,成为包头市万至自治区新的城市景观亮点。依托昆河湿地公园,在昆河东岸加快旧街坊改造,在满足大量经济适用住房需求的基础上,建设若千精品居住小区;在昆河西岸,以包钢(集团)和华业特钢为主导,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全面改善区域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第六章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加大政府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投入和扶持力度。
第一节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科教强区战略,努力建设科技强区。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中心环节,支持包钢、华业特钢、一电厂、雪鹿啤酒等驻区、区属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支持华业特钢与五二研究所、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科研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新建2~3个国家或自治区级技术开发中心。
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太度,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用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费),提高各类科技专项拨款的资金匹配,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人均科普经费支出大于1.5元。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法规,规范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入驻我区:高度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进步与开发模式,引导和鼓励集成创新,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支持昆区区域内大的科研院所不断发展,进一步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引进各种专业的高科技人才。对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才实行重奖.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反对和抵制伪科学,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落实科教强区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规划和发展同城镇规划、建设、城区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协调,城镇建设优先专虑学校建设。巩固和发展基础教育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例,结合城镇规划和建设、基础教育“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科学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实现南北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高素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信息化放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理顺包钢等驻区企业剥离办学和地方办学的各种关系,确保实现包钢中小学五年内圆满过渡、有效融合和协调发展。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促进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全面实现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教育名区
和创建自治区乃至国家中西部地区一流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统筹各级各头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继续保持自治区前列。力争实现义务教育“双高普九”,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继续保持自治区领先优势,扩大优质高中的比例,使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优质普通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年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使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人才比例达到4:6,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包括成人、中小学、幼儿在内的各类教育,探索多种途径发展教育的新模式。坚持“优先、重点”发展的原则,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中高级人才。推进包括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老龄教育等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大于 450元;确保小学生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85%以上。
第三节 突出抓好社区建设
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精神,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服务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卫生专业化、社区文化系列化、社区环境整洁化、社区治安保障化,改善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现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确保社区居委会“两室”用房面积,提高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工资待遇:加大社区公用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社区开展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社区建设资金确保不低手 2000万元,用于社区软、硬件建设。
重视社区建设在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保障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巩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成果,加快我区社区建设步伐,在巩固提高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每个街道办事处再培育 1-2个高标准示范社区。
第四节 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
一、建设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改造区文化馆,建设与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大型文化馆。全面整合区域内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存量资源,优化增量,提高各种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板建设先进适用、 反映地区特色的大型文化设施,重点在昆区南部区规划建设大型文化项目。
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强文化事业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和普及广播电视数宇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研究和制定促进本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文化产业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图书馆建设达到一级馆标准,每百人公共图书藏书量大于 180 册;业余群众文体活动团队数量大于 16 支/街道;在档案馆已经达到自治区特级馆的基础上,加强馆库建设、信息化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全区档案资源信息化。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0%。坚持以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和社区体育为重点,抓好“身边组织、身边场地、身边活动”建设,构建群众体育活动平合。结合地区特点,发展民族体育。重点发展我区群众基础好、竞技水平高的体育项目,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大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开放利用率,抓好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及文体娱乐活动中心等体育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使体育设施达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 “四个一”标准。大力开发体育产业,不断扩大体育市场规模。”十一五”期间,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大于0.2 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大于 10人/万。
二、加强医疗卫生事业
加强区域卫生机构规划和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结合国有企业剥旁辅业,整合城区卫生资源,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展特色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医疗救治的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认真总结防治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的经验,贯彻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和改善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提高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到 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 100%,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实现人人享有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卫生保健,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保证医疗陈旧设备更新率达到 25% 以上,公共卫生技术人员接受在职培训人数比例超过 12%,社区每3~5万居民拥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
第五节 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
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价和调控体系。重点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认真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和计划生育政策性奖励经费的财政预算制度。继续稳定全区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出生率预期控制在 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控制在 5‰以内,全区总人口达到75万左右。
全面贯彻《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六节 拓宽就业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强化政府在促进群众就业工作上的职能。重视和鼓励多种形式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基地,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灵活性强的非正规就业。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作用,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快劳动力市场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合建设,发挥各类中介组织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服务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就业促进基金对城市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实施就业援助,完善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全面推进覆盖城区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最低生活保障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失地、不失保、不失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分类施保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费的核定、征缴与管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综合救助制度。健全以生活救助为基础、社会互助和政策为补充的城市分类施保综合救助制度。重点解决低收入和特困群体及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重视做好扶危济困工作,积极开展失业救助,加大政府对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投入,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提升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能力。
“十一五”期问,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大于 70%,贫困率小于 3%,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大于 95%,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大于1.8张,确保依法直选的社区委员会大于 80%的选民参与选举。
第七节 建立健全社会应急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等监管保障体系,形成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专场整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遏制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激励,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等公共应急体系。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状态下水、电、食品、药品等物资安全供应完善公共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和演练,确保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和市场的稳定有序。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公安、消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和民政等部门联动的城区应急中心,初步建立起覆盖城区、监控严密、保障有力、救助及时的公共应急体系。
第八节 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注重扶危济困工作,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大力拓宽城镇居民收入渠道,形成以工资性收入为主,非工资性收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收入格局,促进收入增长。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对克扣和恶意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以及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单位,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各项政策性调资,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适度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到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实现年均增长 17%,达到30000元。
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餐饮、服装和住房消费,加快发展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卫生保健消费,鼓励和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进入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新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第九节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促进经济社会顺利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全面进步。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积板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特别是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具有昆区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继续抓好国防教育,加快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铸牢和谐社会的基础。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城市的建设成果。
“十一五”期间,“窗口”单位、街道社区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覆盖面达到98%。
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民主政洽的建设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相适应。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依法行政,保证人大、政协、监察、司法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专家顾问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投入,切实做好科技强警和政法部门建设工作,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切实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昆区的建设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强化社会洽安防范和管理,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第七章 推动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在全区选择若千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在资金、电力、技术、人才、用地、进出口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使这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重点培育若干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优秀民营企业。
要强化融通资金和信用担保工作。着力抓好银企对接工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民营企业和项目,争取信货资金的支持。要抓好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职能,鼓励并支持服务机构的建立,促进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筹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法律援助、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员工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服务。
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负担的监督管理。在全区选择几家民营企业作为市级“民营企业负担监测联系点”,在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经营者中选聘若千名监督员,建立通畅的联系渠道,维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等合法权益。
第二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政府对企业的千预主要限制在环保安全执法、引导社会投资、维护当地市场秩序、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鼓励各行业组织各类行业协会等领域,让市场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要按照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建立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公正康洁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通过政务公开,建立企业及其行业协会与政府有效沟通的平合,打通企业监督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渠道,形成新型良好的政企关系,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彻底公开各种收费,并建立乱收费的申诉受理机制,依法依纪处理各种乱收费行为。
第三节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抓住国际国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世界 500强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深入调查了解我区现有存量,特别是包钢分离辅业及二治、综企等企业的资产现状,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有目的地进行专项招商,力求在重点项目的策划、引进上取得突破。创新招商方式,实行网上招商、定向招商,推进以商招商。积极利用自治区、包头市的各种招商平合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形成招商网络,切实提高招商质量、效率和水平。完善落实招商责任制和奖励制度,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的招商积极性。加快包括法制、政策、服务、信用和人文环境在内的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力度,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第八章 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包头市昆都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着力营造实现规划的良好环境,研究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于由政府超主导作用的产业和领域,研究制定专项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切实落实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保证。加快建立和健全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编制条例》,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围绕总体规划的目标、方向、任务积极运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各项措施,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方向流动,引导各类产业向规划方向发展。建立健全政府对规划实施的评价监控机制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有效保障政府对规划的动态调控。
强化规划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规划实施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大力营造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国。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
附录:包头市、昆都仑区“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
市、区对照
指标名称
包头市
昆都仑区
2000年实际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2000年实际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2004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05年增速
年增递增%
2010年预计
年增递增%
2004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05年增速
年增递增%
2006年预计
2010年预计
年均递增%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28.4
608.3
800
23.8
20
1860
18
77.8
219.1
287
29.5
23.6
350
775
22
二、人均生产总值(元)
11186
25404
32000
21
20
67640
16
19144
39628
51150
26.8
20.9
61380
127277
29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3.95
406
560
38.3
60
1200
15
32.03
77
106
35.3
27.0
122
213
1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7.6
177.5
290
15.4
19
450
16
30.1
53.5
94.9
15.8
25.8
114
236
20
五、财政收入(亿元)
27.32
73.3
102
39
30
254
20
1.52
10.24
10.5
27
31.9
14.2
36
28
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436
11508
13218
18.6
19
26400
15
12309
14308
18.9
16740
3137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