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
包头市昆都仑区“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时间:2015-08-06 08:39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2717

包头市昆都仑区“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昆区将全面落实“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一、“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截至目前,昆区共实施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项目153,争取上三级科技经费6138万元;昆区本级安排科技项目104项,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23亿元,占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2%。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2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49.4%,获得包头市科技进步奖94项,占全市的39.2%包头市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该企业的高纯度无水氯化铈获得内蒙十大科技名牌产品,包头神润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自治区创新方法应用试点企业,并建成包头市稀土金属开发应用产学研基地。全区拥有科研院所11家,院士工作站5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41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专利试点示范企业4家。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被授予“国家钢铁及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钢铁和稀土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织全大型科普活动8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45万余份,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2家、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2处昆区先后荣获自治区科技工作先进基层旗县、自治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连冠,并作为自治区唯一旗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科教兴市考核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科普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称号7人次

二、“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我市“5421”发展定位,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创新型昆区为目标,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昆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合作研发、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加大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度,提高再创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坚持创新人才培育,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快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幅度提高城区公民基本科学素养。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全市率先建成要素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开放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投入逐年加大。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全市GDP的2%。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政府当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下决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全区科普经费投入达到人均1.5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

——科技人才队伍明显壮大。到2020年,全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900人以上,建设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培养一批具有杰出创新才能的学科、技术带头人,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支创新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左右,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比例达到80%以上,建立国家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4家,自治区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12家,创建包头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0家,建成2个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推广中心,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30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

——知识产权战略进展有效。到2020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900件以上,授权量达700件以上,申请量、授权量年递增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到申请总量的35%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5件,主要科技指标保持包头市乃至自治区领先水平,培育10家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

三、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科技投入的政策法规,多渠道保障科技投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领作用,依法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同级财政收入增幅。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联动机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加快形成符合科技创新产业化和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出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科技创新联盟,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与经济新常态下深度融合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的融合对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内科大、稀土院等区内外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和引导国内知名院校在我区建立科技研发分支机构、技术转移中心及各类研发平台,协同开发创新产品,在钢铁、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政、产、学、研、金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以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为基点,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完善科技经费使用绩效考核、科技评估与评价、科技信用等制度,健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和效益。完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项目需求、成果发布、项目研讨论证等长效对接机制,鼓励和推进成果供应方、需求方和产品用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创新创业和利益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围绕钢铁、稀土、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发展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中试基地,增强中试基地的活力和水平,突破成果转化瓶颈,实现科技成果从样品走向产品和产业的关键跨越。

   二)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水平

持区域一体化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稀土原材料产业基地和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完善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项目成果、科技人才、研发平台进入园区,有效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层次,引导园区成为科技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成果聚集的高地,建设创新型园区。支持园区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坚持“立足包头、服务内蒙古、辐射中西部”的发展思路,以建立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的集公共平台服务、战略咨询规划、领军人才集聚、新兴企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功能“六位一体”的新型研究机构为目标,推动包钢等大中型企业、园区企业与浙大工研院加强合作,研发新产品,实施高科技项目,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打造浙江大学包头工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内和自治区尖端的科技成果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80%建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45%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1000人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

   ()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园区向“产业集群化、产品系列化、功能专业化、品质高端化、品牌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际稀土钢及钢铁深加工基地、全国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加工制造基地、特色环保产业基地,使园区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先行示范区和包头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以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不断做强做优钢铁精深加工和稀土钢产业,通过上市嫁接、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产业延伸、协作配套等多种手段和途径,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延伸,重点发展稀土汽车板材、高强度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优质钢、特种钢比重提升。依托包钢稀土冶炼分离集中加工区、金蒙年产3000吨稀土抛光粉、岩峰年产4000吨稀土催化材料及稀土合成研磨抛光材料项目,不断延伸稀土产业链条,做大稀土产业功能区。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打造钢铁、稀土、机械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和引进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浙大的海事电话生产线、六自由度数控加工制造生产线和年产10万台数字泵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步伐。以高端研发团队、国际知名企业和新兴领域国际发明专利为重点,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先进生产力转移,引进培育新兴产业项目。

组织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创新、创业意愿较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项目实施、创新能力建设、中小板上市融资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到2020年,打造“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提高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高水平研发机构,牵头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鼓励生产型企业引进企业总部研发机构。

(四)促进现代服务业科技进步。

集成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为新兴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增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依托钢铁大街、阿尔丁大街楼宇项目,进一步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打造包头中央商务区。推动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入驻,建设金融商务集聚区,逐步实现金融业多元化集聚发展。结合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华蒙钢铁物流中心、鑫港源顺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后续建设,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培育电子商务产业,推动传统商贸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支持兴惠客、同城信等电商企业发展壮大,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跟踪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科技检索、专利代理、科技评估、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科技中介机构。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激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提高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支持专利成果产业化。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落实好《包头市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的实施意见》,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各种合作交流项目,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围绕农牧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在种养殖业、农牧业资源利用、特色支柱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保障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市园林科研所等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支柱产业,重点扶持结构调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快现代农牧业技术改造及产业提升,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支柱产业,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结构调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集观光、采摘、科普展示、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并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库和符合农村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库,注重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服务形式上由个人单项技术向团队集成服务延伸服务领域上由种养殖业、蔬菜、花卉等传统农业向农村各类加工业、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等工业领域延伸。

(七)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全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大政府的科普投入,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科普事业,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为发展科技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着力提高居民科学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全面结合起来,发展民生科技。结合自治区民生科技促进工程,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民生科技问题的研究,加快疾病防治、公共卫生、灾害预警、防火安全、中蒙药现代化等的研发应用;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治理、污水与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农村牧区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围绕促进消费需求,开展绿色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现代电子技术日常生活用品开发应用的研究;围绕乡村社区环境改善,开展村镇空间布局规划与土地节约利用、住宅节能环保技术、农村牧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农村牧区多发病和重大传染病控制技术的研究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的水平

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昆区。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揽科技工作全局的责任,以增加投入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公共科技服务职能,完善基层科技管理队伍,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全区科技工作整体水平。要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加强科技政策的研究制定及贯彻落实,为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平台。要加大对科技政策法规特别是各项激励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宣传和检查力度,确保现有政策充分有效实施。同时根据科技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昆区科技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环境,为全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通过搭建政策支撑平台,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我区创新体系建设。

(二)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意识,不断营造有利于科技投入的良好氛围。要切实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入抓好抓实,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强化财政科技拨款在引导科技投入多元化过程的调控能力。鼓励发展多种性质的风险投资组织和创业投资,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风险投资领域,探索建立昆都仑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或科技创新基金。到2020年,真正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融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健全科技评估与评价制度、科技信用制度,建立科技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科技计划实施和经费使用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加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到2020年,建成一批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开放的市级公共性重点实验室和行业、产业研究中心,使全区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性改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抓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扶持培育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我区设立技术创新机构或产业基地,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技术研发中心创新资源集聚的引领作用,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争取建设国家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4家,自治区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12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2%。

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包钢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大学的科技人才与技术优势。把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与优势学科结合起来,造就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人才。积极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和形式,提升合作水平。支持大中型优势企业与高等院校整合科技资源,联合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基础条件平台,开展重大难题攻关和实验研究。到2020年,组织实施30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创建10个产学研示范企业,

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人才创业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把中小企业培育成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以包头特钢产业园区“四大功能区”为重点,围绕包钢“板、管、轨、线”、园区钢铁和不锈钢产品,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机械加工、风电、冶金、汽车配件等精深加工企业,全力构筑一批新的发展载体,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自建或共建技术创新机构,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有计划的扶持20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集中力量建3个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集中力量,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项目支持,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成为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共建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申请专利,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钢铁、稀土、冶金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集群成为技术创新的发源地。构建以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研究实体为基础,以政府主导、政府和企业合作联动为核心,以投资多元化为基本特色的共性技术研发的新体制。对与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组织重点攻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广泛开展政府间和民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实施科技兴贸行动计划,促进我区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以多种方式大力吸引国内高新技术成果到我区转化,有效配置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接受技术辐射,共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企业创造、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权益。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状况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指标体系,指导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努力提高我区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使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保护创新的氛围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优势产业及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的产品标准。

(五)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加速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在创新实施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造就一大批与建设创新型城区相适应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我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要达到900人以上。充分发挥重要课题、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集聚人才的功能,加强钢铁、机械制造、稀土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人才流动,吸引境外智力。实施柔性的人才流动政策,形成内外开放的人才大市场。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双边交流与合作,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条件,与我区重点企业进行合作,以重大项目攻关带动人才聚集;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人才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凝聚和培养科技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技人员向产业流动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稳定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六)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科技中介机构,打造一批科技中介服务品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以满足我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

组织和引导专业技术力量发展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和群众科技组织等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融资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银行与企业对接活动。加快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完善昆区科技信息网、科技成果信息库、企业技术难题库、专利技术信息库、专家信息库等各类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

(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营造良好科普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科普进村户、科普进企业、科普进机关活动,重点围绕青少年、城镇居民、农民、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素质行动。继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和教育功能,加强科普网络建设与运用。加大政府的科普投入,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科普事业,形成多元化科普事业投入机制,推动公益型科普事业发展。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的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宣传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的成果。到2020年,使我区广大干部群众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我区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