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细
“改革”+“创新”一个城区由大到强的“基因密码”
时间:2019-06-26 16:49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4854
    从安徽省经济总量第一城区,到综合实力第一城区,再到5个全国 "百强城区" ,合肥市包河区实现连续跨越。
    全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45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蝉联第1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59位、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强区分别位居第33位、第40位……伴随着安徽合肥市跨越发展的强劲步伐,从合肥市郊区一路走来的合肥市包河区实现了从安徽省经济总量第一城区,到综合实力第一城区,再到5个全国 "百强城区" 的连续跨越。
改革成为发展 "密钥"
    提起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很多人印象深刻,都知道它是创造乡镇企业辉煌的 "安徽第一镇" 。经过多年发展,曾经的 "第一镇" 已逐步由传统概念的郊区转为都市中心地带,进而成为高铁新时代的 "主窗口" ……常青街道的大发展、大变样,只是包河区以改革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这一切,43岁的夏海啸感触颇深,他所在的常青机械厂的发展,也是最好的证明。
    夏海啸2002年进入常青机械厂工作,那时厂里只有百来人。 "我记得刚来工厂时还是在石棉瓦厂房里工作,地上还不是水泥地面,加上那时使用的手持焊产生大量焊灰,工作一天回到家身上都是灰和土。" 夏师傅说,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厂房已经是标准化厂房,工作环境变好了、机器革新了、吃住福利完善了,我也从工资几百元的技术工人变成了管理着几百名员工的分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能与工厂一起成长、成熟,我感到很骄傲。"
    从老郊区到新包河,包河区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背后的原动力还是改革。
    2017年,合肥市包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72亿元、增长8.7%;服务业增加值670.85亿元、增长10.2%,总量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4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5元、增长9.3%。今年,包河区GDP有望突破一千亿元,届时将成为安徽首个千亿级城区。
创新为发展再添 "助燃剂"
    宋云桂是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琼临居委会主任,与传统印象中的 "居委会主任" 不一样,她完全由群众投票选举产生。 "其实,我们这个居委会,不承担任何行政事务,居委会成员不坐班、不拿工资,平时主要是带着居民参与到楼组自治、邻里互助、民主协商等各类活动中来,在活动开展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宋云桂介绍说。
    居委会去行政化,是包河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创新。早在2013年2月,滨湖世纪社区成立之初,包河区就将社会治理创新的 "种子" 埋了进去,突破传统街居管理体制,探索全新的大社区治理模式,将其打造成合肥市首个街道级大社区。社区创造性地建立了 "一委一会一中心、一社多居网格化" 治理架构。 "从组织架构上,明确了党、政、社、民的职能定位,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运转的机制。"
    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瑞鹤告诉记者,这一探索在全国引起关注,被称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 "合肥世纪模式" ,更被学界誉为中国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 "小岗村" 。
    社区治理创新只是包河区作为合肥发展 "试验田" 的缩影。街道级大社区管理体制、率先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率先推行部门项目预算公开评审……包河人在改革上向来争做示范、勇当表率,把 "创新" 作为发展的关键。
    在经济体制领域,包河区全面率先推行部门项目预算公开评审,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和金融等领域改革,大力推进产城一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在行政管理方面,先后组建街道级滨湖世纪社区、方兴社区,创出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合肥高铁南站 "编组执法、综合执法" 模式迎来香港警务署学习考察,区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城市建管和生态文明体制上,成功探索出滨湖新区建管一体化、大社区、大综管、编组执法等创新模式,城市管理走向品质化、精细化。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塘西河、派河两座藻水分离站相继建成运行,水环境治理走出新路子。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声名鹊起,大湖、古镇、森林、湿地、花海景观次第展开,成为环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标杆和示范。
    此外,包河区还设立全国首个 "社区新媒体工作室" , "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 受到中央文明办高度肯定;农民工文化驿站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和教学案例。
勇当创新转型升级龙头
    夏日合肥罍街的夜晚,沉浸在足球世界杯的氛围里,满街飘逸着龙虾啤酒的香味。在这条街入口处的阿胖龙虾店里 "人满为患" 。 "每天客流总量能达到3000多人次,上客高峰时,一般等台子都要个把小时。" 老板张劲一边忙着收拾桌子,一边告诉记者。
    作为合肥市第一家大规模室内龙虾店的 "开创者" ,张劲和他的阿胖龙虾是罍街 "日益繁华" 的见证者。
    2013年,包河区委区政府主动作为,为合肥市民倾心奉献了独具地方传统的罍街。历经数年发展,罍街已成为安徽省最大、最具有特色的惠民夜市,汇聚了合肥本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知名小吃与老字号餐饮。 "罍街可不仅仅是‘吃龙虾喝啤酒的地方’,它还是合肥人夏  夜的回忆,更是合肥餐饮文化、街区文化的一个符号。" 张劲说。
    作为全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双重核心区的包河区,近年来强力推进 "文化强区" 战略,积极发展多元融合方式, "文化创意+科技" "文化创意+金融" "文化创意+旅游" "文化+特色小镇" ……产业规模和效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技术革新基础上,包河区创新理念,深耕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四个文化产业板块,培育出了规模可观的文化市场。AS1980文艺街区、罍街、后街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已逐步发展成为合肥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推动了城市区域复兴与空间优化。
    目前,包河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数、实现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各项主要指标,均约占全市文创产业的1/3。预计到2020年,包河区文化产业有望实现主营收入超千亿元,创意文化产业届时将成为合肥的又一个千亿产业。(来源:中国改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