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开始
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人民网、学习强国
相继刊登
《包头市昆都仑区:“红石榴家园”开满“幸福花”》
全文如下↓↓
“赶紧走吧,今儿晚上有‘围炉夜话’,听说还有大‘明星’呢!”近日,在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十九小区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彩绘的大烟囱下,近百名社区居民聚在一起,围绕“榜样的力量”开展了一场既热烈又感人的分享会。
“我参加志愿服务20多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团结。从过去的‘齐心协力建包钢’到后来的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我们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所以才有了今天。”被评选为社区“民族团结之星”的杨桂芳动情地说。
社区“设施维护之星”郭荣绥说:“咱们大烟囱上画的就是当年全国各地支援包钢、建设包钢的火热场景,从风沙和严寒中建起来的包钢,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别看我七十多岁了,但是从包钢学出来的设备检验修手艺依然能为大家作贡献。”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十九小区四社区开展“围炉夜话”分享会活动。(来源: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十九小区四社区)
友谊十九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包钢集团家属区,这里居住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很多人都是当年随父辈从五湖四海来到包头的包钢建设者。
如今,那个火红的年代成为历史,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依然在流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扎根在昆都仑区各族人民心中。
“在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中,社区党委将原有废弃的锅炉房、大烟囱、运煤传输带等重新规划,改建成社区居民活动中心,打造起了‘红石榴家园’,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契机、搭建平台、创造场景。”友谊十九四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吴秀凤说。
2023年以来,友谊十九四社区依托“红石榴家园”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直播等活动百余场,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截至9月底,昆都仑区共建成102个“红石榴家园”,打造了友谊十九四社区等10个“红石榴家园”示范点、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等18个示范观摩点、阿尔丁大街等3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精品路线,与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研究》等5个研究课题,在白云路街道联合第三社区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在市府东路街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心。
“做直播、讲党课、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开设非遗课堂,我们旨在通过有声有色、有形有感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昆都仑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贺青说。
“1960年,来自上海、安徽等地保育院的3000多名孤儿坐上火车来到广袤的内蒙古,这些‘国家的孩子’在‘草原母亲’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这是爱国、团结、奉献、牺牲精神,更是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人间真情。”在钢铁大街第三小学五年级一班思政课堂上,王艺朴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思政课。(来源: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
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让昆都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有形有感有效。2022年,昆都仑区获评第八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市府东路街道办事处阿一社区获评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钢铁大街第三小学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个集体获评“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名个人获评“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昆都仑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国强说:“今年以来,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领各项工作,组织‘红石榴志愿宣讲队’讲解‘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40余场,在传统佳节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100余场,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全区各族群众在昆都仑的大地上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