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草原人民迎来吉祥日子
2024-08-11 00:51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的诞生地。这里距离位于北京的蒙藏学校旧址超过1000公里,一样传承着共同的红色基因。

  1919年,蒙藏学校青年学生荣耀先等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在《晨报》发出宣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1923年,乌兰夫、多松年等蒙古族学生进入蒙藏学校接受新思想,并逐步成长为党的民族干部。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开启了内蒙古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进步的伟大征程。从此,草原人民迎来了吉祥的好日子。

图为位于北京西单的蒙藏学校旧址全景。

  2023年6月,“统战新语”曾在北京探访重新开馆的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追忆100年前一群少数民族青年热血沸腾的岁月。一年以后,“统战新语”随采访团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在红色遗址遗迹中再度回望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受百年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取得的伟大成就。

  重温激荡岁月

  1913年,蒙藏事务局开办蒙藏学校。这是近代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专门学校。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下,荣耀先、乌兰夫等人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

1923年,在蒙藏学校学习的内蒙古进步青年合影。图中前排左五是乌兰夫,第四排最右为荣耀先。

  20世纪20年代,这所学校诞生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这其中的蒙古族青年迅速成为骨干力量,他们的一生也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统战新语”此次来到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及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重温历史中有关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激荡岁月。

图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又称“五一会址”。

  乌兰浩特罕山脚下、洮儿河畔,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一座古朴的二层小楼成立。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诞生。一面青砖墙上的“五一会址”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走入会址小楼,一段时长8分钟的黑白影片记录了当时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盛况。视频中,来自内蒙古地区部分盟市的农牧民代表、妇女代表等参会人员,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干粮,穿越辽阔的草原和沙漠,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带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的期盼,投下庄严一票。

  今年94岁的乌力吉图曾是当时的警卫团战士,与战友们共同保卫“五一大会”召开。“那天街上锣鼓喧天,到处都在扭秧歌、贴标语,会场里掌声热烈,各族群众都在呼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各民族大团结万岁’,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乌力吉图回忆。

图为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

  自治政府成立后不久,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组建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最初工作的办公楼于乌兰浩特市兴安北大路静静伫立,当年这里还称王爷庙街。这是一栋始建于1934年的二层小楼,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发展壮大、领导内蒙古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见证。

  1947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在此办公。当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斗争。内蒙古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在这里决策并组织实施,办公楼成为当时内蒙古民族解放和经济建设的指挥部中枢。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东到西,横跨2000多公里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守望相助,共同为守护和建设吉祥草原努力奋斗。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兴安盟的办公旧址经修缮后对外开放,通过参观展览,游客可回顾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牧区民主改革、剿匪斗争等一系列伟大事业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每逢假期都会有不少青少年研学活动在这里举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好比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副馆长方巍对“统战新语”说,旧址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在红色旧址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传承。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复刻当年蒙藏学校大门的原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该纪念馆建成开放。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建成。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座全程反映和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历史进程的纪念性展馆,馆藏1392件展品,其中还有当年蒙藏学校大门的复刻品。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内蒙古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名为“天降奇兵”的主题雕塑前,9岁的樊玥晨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进行讲解。

图为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景。

  该纪念馆也于近年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

  近年来,兴安盟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策划并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在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基础上,兴安盟又被确定为打造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试点。

  构筑精神家园

  北京西单的蒙藏学校旧址院内,一棵高8米、近400年树龄的大枣树见证了共产主义的火种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间传播。与蒙藏学校旧址一样,乌兰浩特的三处地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光荣革命历史,红色的电波在内蒙古永不消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党的民族工作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内蒙古民族解放的历史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没有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兴安盟红色文化研究专家任翔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是兴安盟历史的隽永底色。近年来,兴安盟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红色基因铸牢民族团结,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天,兴安盟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548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703亿元、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排名全区前列。任翔表示,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馆长赵晓伟表示:“我们将继续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