墅区“四个抓”举措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08-17 09:25


时间:2022-08-11 15:55:10  来源:admin

拱墅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交往交流交融,聚力共识共融共富,不断创新方法载体,以“四个抓”举措,积极打造民族工作特色品牌,推动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引领、增共识

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共识

拱墅区将学习宣传贯彻民族工作精神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把民族工作纳入大党建考核体系,通过“周调、月讲、季宣、年查”,强化督促检查,统一考核评价,不断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

2.jpg

同时将民族团结意识教育贯穿全程,率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家庭”的“三进”工作法,组织开展“运河·朗读者”“民族文化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风俗、先进典型和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自觉。

社团组织是凝聚民族工作共识的纽带。通过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会员联谊交友、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教、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辖区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可。

抓组织、强队伍

增强民族工作凝聚力

区校共建对于增强民族工作支持度有着重要作用。拱墅区委统战部先后与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开展城市民族工作人才共享、培训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聘请高校教授、省民宗委智库专家为“运河·石榴籽家园”顾问,组建“运河·石榴籽”宣讲团和“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合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浙里石榴红”示范项目。

城市民族工作离不开人才的影响力。拱墅区委统战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学习培训纳入区委年度主体培训班次,及时吸纳优秀代表人士加入区民促会等统战社团,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组织推荐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持续激发参与城市民族工作的热情动力。

抓创新、树品牌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新样板

拱墅区成立了浙江省首家由少数民族人士参与、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杭州同心民族服务中心,为在杭民族群众提供培训、实习、就业等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精心打造民族工作阵地“贤聚堂”民族家园,先后组织开展56场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涵盖20000余人次,促进了城市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同时将各族群众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区“66810”为民服务机制,制定落实一系列民族服务管理、矛盾调解制度,有效维护各民族群众权益。把城市民族工作着力点下沉到社区,通过建立微平台、微组织、微窗口、微联盟的“四微”机制,更加精准服务社区各族群众,走出一条促进城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创新之路,得到来杭调研的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肯定。

打造特色品牌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识,拱墅区委统战部精心培育新颜苑社区民族之家、贤聚堂民族家园等“石榴籽家园”,为分散在城市的各民族同胞提供加强交流交往、促进互学互鉴的实体化平台,不断赋予城市民族工作更多“家”的属性。

抓帮扶、重长效

探索“民族团结+网络共富”实践路径

数字化背景下,以数字助力共富是城市民族工作探索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拱墅区深入探索城市民族工作“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新方法,携手浙大城市学院共同打造“运河·朗读者”品牌,成立“运河·石榴籽”宣讲团,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共同富裕等主题宣讲活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同心共筑精神富有、物质富裕、文化富足之路。

打造“石榴籽e家”电商直播厅,全面开启“互联网+民族团结+精准帮扶”模式。举办“乡村振兴、爱心助农”直播带货专场,成功解决畲乡企业2万斤乌米饭滞销问题。组织“浙川山海情,民族共富行”跨年直播,带动民族地区商品销售50余万元,并通过直播为结对的恩施民族乡村销售富硒茶1500斤、富硒小土豆3万斤,唱响了民族共富好声音。

3.jpg

培育“同心少数民族培训实习就业基地”,为300余位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培训、就业问题;组织省非遗企业“小巷三寻”在黎平侗寨建立非遗产品开发帮扶基地,以共同培育品牌、人员、市场的“三育”合作模式,助力民族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景宁畲族自治县桃源村、安吉报福镇中张村分别签订“同心共富”结对协议,围绕产业互助、资源互通、项目合作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筹措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助力民族乡村道路、智慧居家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合力打造民族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新样板。

(供稿:拱墅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