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大讲堂“中华文化符号”系列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故宫
2023-10-01 19:02

如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民族报社、中共银川市委统战部、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推出“小宁大讲堂——中华文化符号”系列动漫短视频,今天播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故宫》。短视频以期展现中华文化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创新与交融,在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皇宫建筑群。它的规划布局体现出轴线布局、中心对称、前朝后寝等传统特征,既雄伟壮观又有平衡和谐之美,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礼乐复合”文化理念,见证了14世纪之后满、汉、蒙古、藏等民族在建筑艺术上的融汇交流,称得上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及处理国家政务的场所,其历史命运与王朝盛衰密切相连。虽经历多次宫中大火、地震、瘟疫等灾难以及“土木堡之变”等京师危机,但在明清500年间,这里始终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故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收藏有180余万件(套)珍贵文物,较早的有红山玉器、殷商甲骨、战国秦汉铭刻等,较晚的有宋元善本和明清档案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


故宫内还有大量具有汉、满、蒙古、回、藏等民族风格的服饰,以及记载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文献和档案,是明清时期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作为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宫有着独一无二的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曾经的明清皇宫向普通百姓开放。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