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闵言平 发布日期:2021-03-23投稿收藏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锦文化中心,苗族和瑶族妇女在练习刺绣。 廖子渊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是北魏王朝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石窟汇合南北艺术,聚集东西文明,谱写了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的壮丽史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这一重要论断,精辟阐明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新时代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动力来源,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出文化更加繁荣、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保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一种文化能不能立起来、强起来,关键取决于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文化方向的最深层要素。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始终,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要坚持兼收并蓄、互鉴融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文化共同汇聚形成了多姿多彩、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儿女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之所以繁荣发展,就在于其互鉴融通的内在品质。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就要继承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的优秀传统,使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和壮大中华文化,共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各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善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更好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与时俱进,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新时代文化产业体系,助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不断加强各民族文物古籍的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互鉴融通,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包容性和共同性,让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绚丽多姿,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