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绽放石榴花
2023-10-01 17:56

开栏的话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内蒙古日报社特别策划、重磅推出“守望相助一家亲”全媒体大型传播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故事,以多角度、全媒体的形式,全面展现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生活。


图片
图片

  “我觉得五角枫树不能用平针绣,得用乱针绣才好看。”“这个丝线颜色更接近图片上的色彩,可以试一试……”一大早,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金星嘎查的绣娘们就聚在了郭淑红家中,在绣架前围坐成一圈。大家从花色各异的刺绣包袱里取出绣针、丝线、绣花撑,一起研究着订单作品。


  细细的银针牵引着彩色丝线在绣布上穿梭,活灵活现的图案渐渐显现:盛开的石榴花、火红的五角枫、一望无际的草原……针针线线,不仅绣着姐妹们的巧手灵思,也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学习刺绣之前,我打工种地,一年收入不是很高,现在每年至少增收3万块钱。”坐在绣架前的郭淑红是嘎查里唯一的一级工绣娘,说起自己的收益,她难掩内心的喜悦。


图片
图片

图片

  色彩明艳、风格独特的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清代,与汉、满、藏等民族刺绣技艺互相融合、互相影响,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郭淑红走进刺绣培训班之前,这项技艺对她来说还极为陌生。

  “我们嘎查几乎都是汉族人,大家对于蒙古族刺绣接触不深,刚开始积极性不高,就想着能不能利用农闲时间赚点钱。”郭淑红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场景。当时听说白老师要在苏木举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她第一时间报名并且动员了嘎查20多名妇女参加。

  郭淑红提到的“白老师”是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也是“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更是2.1万名绣工口中最亲切的“白大姐”“白会长”“白姨”。

  多年来,白晶莹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刺绣产业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指尖上的经济,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累计在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绣工1.8万人次。

  刚开始培训的日子,针法的繁复和线的细密让郭淑红感到吃力,但她并没有退缩。她每天都坐在刺绣桌前,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车间代钦塔拉苏木负责人乌云高娃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学习各种技巧和纹样。

  “蒙古族刺绣的针法千变万化,每一种针法都需要掌握相应地线的使用,每个学员学习得都很用心。”乌云高娃说,绣娘们的技艺日渐娴熟,一针一线间都充满了她们对蒙古族刺绣的热爱和坚持。
图片
  “我没有基础,但在培训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像乌云高娃老师一样的蒙古族姐妹,有不懂的问题我就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探讨,大家都特别热心地教我。”郭淑红说,她和这些姐妹因刺绣结缘,大家在微信群里除了沟通刺绣技巧,还会唠家常,交流生活中的趣事。

  刺绣对郭淑红来说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然而高度还原图片变成更为生动、立体的绣品诞生的那一刻,总能让她成就感满满。“从事刺绣这几年,我们的审美都跟着提高了,心情好了,大家也喜欢打扮,每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和以前不一样。”郭淑红说。

  “我们对各民族的绣娘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发订单、统一结算,宗旨就是让绣工们在‘四个统一’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发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表示,指尖上的技艺转化成为指尖上的经济,小小绣布也成为展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图片
  7月,大兴安岭深处的阿尔山市白狼镇,林海茫茫、郁郁苍苍。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幅幅由白桦树皮、苔藓、树叶等为原料绘就的花鸟图、风景图,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这便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

  浅白色的树皮上交错着一道道黄色的斑纹,白狼镇居民杨梦不断调整树皮方向,灵巧的手把握着剪刀,一幅白狼林俗树皮画从她指尖诞生。

  作为一名蒙古族姑娘,杨梦刚刚学习树皮画制作一年多,她的老师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红。

  “小时候我奶奶会在闲时将脱落的树皮捡来,做成生活用品。”李艳红对树皮画有着独特的感情,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手艺,也记录着过去的回忆。她说,白桦树皮层次分明、颜色渐变,是制作树皮画的绝佳原料。

  树木记录年轮,森林承载历史。勤劳智慧的阿尔山白狼镇人民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把柔软的白桦树皮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树皮画,是林区人民群众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如今,白狼林俗树皮画不仅丰富了林俗文化的内涵,还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参与制作树皮画的人员每月至少可收益2000余元,多劳多得。”阿尔山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彩云说,由树皮画制作的阿尔山伴手礼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

  学习过室内设计的杨梦,在制作产品之余学习树皮画产品设计,希望为非遗技艺推广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白狼林俗树皮画正在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我也希望设计一些接地气的产品,让树皮画融入百姓生活。”
图片
  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织碰撞下,孕育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和白狼林俗树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在兴安盟,从十几岁的少女到耄耋之龄的阿妈,从郭淑红到乌云高娃再到李艳红和杨梦,各族群众在交流和学习中精进了手工技艺,创造出指尖上的幸福生活。非遗聚艺、文化聚能、产业聚力,兴安盟把非遗保护传承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石榴花绽放在各族群众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