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是
习近平总书记
对内蒙古一以贯之的要求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审议通过的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
从7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发出了“七个作模范”号召
内蒙古日报陆续推出
8篇系列评论
激励动员全区上下
凝心聚力办好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件大事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合集来了!
↓↓↓
内蒙古是我们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决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嘱托内蒙古干部群众要“倍加珍惜荣誉,强化使命担当”,“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次在内蒙古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建设好模范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内蒙古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继续走在前列,在讲政治、顾大局、担使命上展现模范的样子,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心向党、心向中央、心向北京,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奋进新征程,更需要我们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是党中央部署的、国家需要的就坚决做、马上办、抓到位,一切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作模范,重在实践,贵在力行。要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擘画的发展蓝图、制定的行动纲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对今年考察我区时作出的新指示新要求,一项一项研究梳理,一条一条消化转化,紧抓快干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2400多万北疆儿女共同的事业。我们要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传承好内蒙古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使内蒙古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内蒙古发展新的篇章。
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光荣而神圣,总书记寄予的期望殷切而厚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并肩携手加油干、锐意进取抓落实,全力以赴让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永放光彩,让内蒙古的明天更加美好。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强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明确提出“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全区上下必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有形有感有效、久久为功做好各项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次在内蒙古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赋予其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既“管肚子”又“管脑子”,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既抓当前又抓长远。
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好的基础,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的传统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得好、亲如一家和谐稳定的局面好。今后,要继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完善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坚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各级各类学校、融进所有课堂;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上作表率。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地各部门要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多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在内蒙古大地上极其鲜明。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更好绽放,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再上台阶。各地要不断拓展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稳妥有序调整完善民族工作政策法规,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全区上下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闯出新路”的战略目标,落实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多作贡献。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扛牢我国治理荒漠化主战场、防御沙尘暴主防线的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落实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内蒙古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守土尽责,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和斗争精神,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深刻吸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统筹抓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风险防控工作,让全区各族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大局更加安定有序,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内蒙古能源资源富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充分释放国家“矿藏粮仓”潜能。讲大局、担使命,把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煤炭安全供应,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稀土+”协同创新,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长期以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持续做好“地、水、种和粮、肉、奶”文章,不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努力打造国家的重要“粮仓”;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狠抓种业振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牧业,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形成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让更多“蒙字号”农畜产品走进大市场、卖上好价钱,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希望。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如果把对外开放的文章做好了,内蒙古的发展就前途无量。我们要科学统筹通道、口岸和平台规划建设,持续提升各类开放平台功能作用;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在五大任务上展现新作为,必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我们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立足能源产业优势、战略资源优势、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文旅产业,提升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要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发展落脚之处,便是民生。近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就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从群众眼下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抓起,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决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实事落到实处,用心用情用力把好事做到群众心上,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扎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精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实现困难人群帮扶救助全覆盖。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民”字写大,把“民”事做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绝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粮仓因默默耕耘而充实,大厦因一砖一瓦垒砌而矗立,难关因攻坚克难而迈过,事业因真抓实干而成就……共同富裕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更不会从天而降。共同富裕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享有。我们要充分营造全民共同奋斗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激发全社会勤劳致富、奋斗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坚决摒弃一切“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投身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用辛勤汗水浇灌幸福之花,用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已在肩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补齐民生短板上持续用力,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善作善成,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久久为功,真抓实干、不懈奋斗,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定能在北疆大地尽情绽放。
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谆谆嘱托、殷殷期望,是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要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
“北大门”“护城河”,这是两个比喻,事实上,这扇“门”可不是一般的大,这条“河”可不是一般的长。8000多里的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守好“门”和护好“河”的责任极为重大、任务极其繁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探索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构建起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事关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事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办好两件大事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一以贯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高质量推进兴边稳边固边。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我们要统筹推进兴边稳边固边工作,确保边境安全稳定、边疆繁荣发展。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建设,深入实施“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努力把边境地区的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提上来,扶持边境旗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
守边护边首先要有人。我们要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研究出台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差异化和精准化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到边境地区安居置业、守边戍边。巩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局面,提高边境防卫管控能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推进“数字边防” “智慧边防”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构建起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
基层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底座”。我们要努力从优化机制入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发展“浦江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培育发展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工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党建强则治理强。我们要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为切入点,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群众广泛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工作体系,规范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组织运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真抓实干,方能不断向前。我们要坚持守土尽责,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力做好守边护边、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
越开放,越兴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这次亲临考察,总书记再次为内蒙古推进高水平开放谋篇布局,强调“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必然要求。内蒙古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得天独厚。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内蒙古发展前景可期、前途无量。全区上下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和国内区域合作领域,着力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把内蒙古打造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观念一变天地宽。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首先要推进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地理上的边疆,换个角度看,其实是开放的前沿。能不能站在前沿的舞台,就看有没有互联互通的开放决心,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各级干部要树立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增强开放发展意识,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谋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全方位开放,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切实做到“七个摒弃”,强化“改错就是改革”“理顺和健全体制机制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节约就是增长、就是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的理念,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一说开放,很多人就只想着对外开放、向北开放,忽略了融入国内大循环。事实上,没有国内大市场作支撑,我区的对外开放根本搞不起来。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关键要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国内区域合作,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借势发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推动区内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全国大市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开放向中亚、东北亚乃至欧洲和全世界拓展,加快构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格局。
新时代的内蒙古商机涌动、潜力无限,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投资创业的新沃土。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就要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大气力,抓好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各地各部门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尊商亲商、安商便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紧紧盯住“卡脖子”的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交通、物流等设施联网、补网、强链,全力打造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开放大通道,让广大客商投得放心、干得舒心、赚得称心。
“敢于世上放开眼,不向人间浪皱眉”。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站排头、作模范,就定能为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强基固本、蓄势赋能,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要求我们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我们要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破立并举、综合施策,推动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实践,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
作风好坏决定事业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不断完善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机制,大力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加快整治“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有解思维,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持续解决文山会海、台账泛滥、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要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严防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牢固树立资源富集但一点儿也不能浪费的理念,深化“五个大起底”,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浓厚氛围。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到我区考察,为我们加了油、鼓了劲,极大提振了全区上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干劲和信心。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转化为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奋进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深入挖掘两种精神的内涵意蕴和时代价值,使其成为内蒙古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推动两种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更好转化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地区形象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内蒙古、留在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我们就要全面树立和展示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全方位宣传展示内蒙古的比较优势、特色品牌、发展成就,宣传展示内蒙古人民热情、和善、诚信、肯干的鲜明特质,加强“北疆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内蒙古好人”的选树和宣传,把内蒙古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形象树起来,进一步提升内蒙古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是内蒙古必须办好的一件大事,是对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更自觉、更有力、更持久的呵护。全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打开发展新天地,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从7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发出了“七个作模范”号召,动员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办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以贯之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嘱托内蒙古干部群众要“倍加珍惜荣誉,强化使命担当”“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这次考察我区时,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要求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建设好模范自治区”。全面对标对表,把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整体把握、一体贯彻,必须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七个作模范”,每一项都是总书记对内蒙古有关重要指示精神中最核心的要求,也都是内蒙古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作模范的领域。全区上下要拿出与全方位模范相匹配的作风和干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进姿态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办好这件大事,是对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更有力、更深层、更持久的呵护,对于全方位展示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内蒙古的担当和作为,对于激励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方位建设,总的目标是把模范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推进过程中并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七个作模范”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其中,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是做好内蒙古工作的根本政治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项工作的主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走向共同富裕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发展目标,兴边稳边固边是内蒙古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必然要求,弘扬新风正气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七个模范”做好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就有名有实了。各级各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把握、一体贯彻、全面推进,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
模范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我们讲“模范”,不是和谁一较高低,也不是为了模范而模范,而是强调争先创优,按高标准把内蒙古的工作做得更好。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扑下身子抓落实、比学赶超争一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不遗余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模范自治区”的风采。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内涵很广,是“全方位”的要求。我们要抖擞精神,锚定模范的“坐标系”、拿出模范的“硬作风”、践行模范的“高标准”,全力以赴把模范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齐心协力让“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