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夫人抗倭:若有战,召必往|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08-02 13:13
图片

图片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图片

大型新编历史壮剧《瓦氏夫人》剧照。(中新社发 骆文刚 摄)

“若有战,召必回!”如果说这誓言是对当代退役军人拳拳爱国之心的生动诠释,那么“若有战,召必往,敢战能胜”,则是明朝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忠贞勇毅、誓死维护祖国利益的真实写照

瓦氏夫人是明朝中期广西田州(位于今百色市田阳区)土司岑猛的夫人。嘉靖年间,瓦氏夫人率俍兵从广西田州顺右江而下,经邕江、西江抵梧州,又经广东佛山北上,翻大庾岭到江西赣州,转水路过南昌、湖口入安徽,一路跋山涉水数千里至浙江嘉兴抗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成就了一段保家卫国的传奇。

田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田州岑氏土司素有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田州俍兵多为居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因骁勇善战而受到中央王朝器重。从北宋崇宁到明朝嘉靖年间,田州岑氏有8位土司应诏率兵出征,有的被封为“武略大将军”。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评价俍兵“可死而不可败”,讲的正是瓦氏夫人带领的抗倭俍兵。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患猖獗,明军久战不利。1554年,嘉靖皇帝启用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浙江、福建、山东、湖广诸军,剿灭倭寇。张经曾在广西任职,深知广西俍兵强悍能战,上书朝廷请求调俍兵赴江浙御倭,获准后从广西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等五州调俍兵。

当时,田州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困难时期。自岑猛被诬谋反身亡后,田州降府为州,地盘缩小,内部不稳定。瓦氏夫人的孙子、前任田州土司岑芝,应诏出征海南,战死未满一年,随其出征的俍兵因在外征战3年多而疲惫厌战。袭职的岑芝长子岑大寿年仅6岁。当时,家族上下均反对应征。

年近六旬的瓦氏夫人从国家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请命亲自率兵出征,被任命为“女官参将总兵”,率兵员1.3万余人到广西梧州候调。最终朝廷准调4100人、战马450匹,田州幼主岑大寿及其弟岑大禄随征。

作为抗倭大军中唯一的女将,瓦氏夫人面临着来自封建社会的种种偏见和压力。途经苏州时,郡守以祖宗旧制为由不许俍兵入城,远道而来的俍兵不得不露宿枫桥。在漕泾之战中,瓦氏夫人遭倭寇埋伏,血战突围,损失惨重,手下二十四将战死一半……

困难,不能阻挡瓦氏夫人为国效忠的决心。正如她到浙江嘉兴见御倭统帅张经时所说:“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在此后的9个月中,瓦氏夫人率兵在江浙战场上先后参战10余场。王江泾之战歼敌1900余人,被誉为明朝抗倭以来的第一大捷。此战,瓦氏夫人受命尾随倭寇并堵住其退路,立下大功。

在漕河泾之战中,瓦氏夫人率兵打退倭寇的多次反扑。战后,当地百姓纷纷犒劳俍兵,称颂瓦氏夫人为“宝髻将军”。因抗倭有功,瓦氏夫人两次受到皇帝诏赏,被封为“二品夫人”。

1555年,朝廷止征俍兵。瓦氏夫人率领余下的俍兵耗时3个月回到田州,立庙祭祀随征阵亡将士、修官塘与民同乐。不久后,瓦氏夫人去世,葬于田州城东。

瓦氏夫人为守护国家和人民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八桂大地上,保家卫国的传统从未中断。近代以来,有抗法名将冯子材、刘永福抗击外国侵略者;抗日烈士庞汉桢,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以身殉国;红色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一门17人牺牲……

位于今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隆平村那豆屯的瓦氏夫人墓,1994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田阳区雷公屯的雷公祠里至今供奉着瓦氏夫人像。人们不断通过壮剧、唐皇(一种民间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传唱瓦氏夫人的英勇故事。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时代流转,精神永续。无数中华儿女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奋力拼搏,为国效力。这种精神力量如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正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报》2021年7月27日05版,执笔:韦颖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