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以争创示范州为引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升级版
2023-09-26 06:37

青山绿水,物阜民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多万各族儿女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安居乐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延边以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为引领,积极探索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打造延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升级版。


图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如画。新华网发


图片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延边,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各民族人民心手相牵的历史积淀尤为深厚,生死相依的深情厚谊浓逾骨肉。


1952年9月3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成为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1953年3月4日,延边州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会议,把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先河。


长期以来,延边始终将民族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进行谋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从未中断,并不断创新发展,“抓9月带全年”“六共七进在一起”等强有力举措,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面向党员干部实施“铸魂”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必修课程。


——面向青少年抓实“筑基”工程。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模式,抓好学校校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3支队伍,区分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良校风平台、宣传展示平台、创作创编平台,螺旋式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面向社会开展“强基”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居民公约、村民公约、行业公约等,纳入全州宣传工作要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嵌入心中、融入血脉、注入灵魂。


图片


“以发展促进团结,以团结保障发展”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和龙市南坪镇柳洞村的文化广场和休闲长廊里,每日笑声朗朗,诉说着这个边境小村庄蒸蒸日上、和乐安然的幸福生活。


“搬迁了、脱贫了,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啦!是党的好政策让咱住进了‘幸福里’!”新房亮堂堂、腰包鼓囊囊的朝鲜族阿迈(朝鲜族对老年妇女的尊称,意为“老奶奶”)崔南顺说起今天的好日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图片
柳洞村的老年人们在文化广场开展活动。图片来源:延边日报


柳洞村党支部书记姜虎说,近年来,柳洞村实施易地搬迁,发展了光伏发电、养牛、民宿等产业项目,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1.1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万元。柳洞村已“脱胎换骨”,从农民穷、产业弱的边境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钥匙”。近年来,延边州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各民族团结进步保障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落实“一主六双”发展战略,构筑“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格局。


——全力发展产业项目。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把发展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上,着力打造医药、食品烟草、新能源、旅游、医美等十大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开发开放。扎实推进延吉机场迁建等重大交通项目,支持延吉机场冲刺百万旅客吞吐量目标。推动长珲欧货运班列和“海洋班列”、内贸外运航线常态化运营。全力打造清洁能源进口、海产品进口、跨境电商等跨境产业链。


——奋力提升民生福祉。突出抓好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加强与吉大医院合作,推进多层次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以“绿美延吉”行动为标志,主动作为,推动全州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让全州城乡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延边大地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图片


“各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


“中华儿女同根同源,各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各族居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唱原创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用歌声传递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感。


图片
北山街道丹英社区活动室里,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图片来源:新华网


多年来,延边州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同时代共命运的全方位嵌入成为习惯,实现了从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为主的互嵌式社区向互嵌式社会的转变。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是延边州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写下的生动实践。


——创造交往交流交融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县市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大力推广互交感情、互学文化、互帮互爱、互传技术、互建和谐、互谋发展的“六互”模式,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打造交往交流交融载体。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七+N进”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实践活动、“延边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品牌。抓紧制定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体化、项目化、工程化,打造新时代延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升级版。


——营造交往交流交融氛围。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探索建立“1+8+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以点带面,连点串线,进一步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监制/肖静芳  统筹/王珍  编辑/丛蓉  制作/石建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