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星罗棋布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2023-09-27 08:0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革命文物。它们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承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见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两年来,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加强协作、积极作为,深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文物无言,但它们承载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图片

中共一大纪念馆内景。 新华社发


摸清家底

下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盘棋”


从南湖红船到渡江第一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中国革命的摇篮”到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革命先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革命遗存如星辰缀满广袤中华大地。摸清文物家底,是精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基础和前提。


图片

南湖革命纪念馆内的红船模型及多媒体场景重现。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内蒙古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3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可移动革命文物230件(套)。此次公布的革命文物在时间上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包括文件、印章、书籍、证章、用品等多种类型。


自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和利用工作。2022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同时,抗美援朝文物资源调查基本完成;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全面铺开。据统计,全国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其中革命历史类文物保护单位1.3万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着力推进革命旧址维修保护行动计划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计划,革命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先后实施了百灵庙起义旧址、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抗战烈士纪念碑、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一馆三址”等30多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保护利用工程却可以集中连片推进。目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已公布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涉及31个省(区、市)228个市1433个县,此举既是为了加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助推革命老区振兴,让革命文物进一步“活起来”,赋能地区发展。


活化利用

用好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


百年前,一群少数民族青年从蒙藏学校走出,四处播撒红色的火种。如今,蒙藏学校旧址重新开放,让观众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份份史料档案,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图片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展陈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是“彝海结盟”的重要见证。文静摄


3月29日,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正式开放,蒙藏学校旧址的展厅成了课堂,一堂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在这里开讲。3月30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200余名学生穿戴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走进展厅。


中国民族报

,赞33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李大钊的授课讲义《庶民的胜利》、乌兰夫使用过的怀表和毛毯……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同学们与革命先辈“对话”,接受精神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蒙藏学校旧址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打造了3D展映厅、情境体验厅,汇集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推荐的优质项目及驻场展演。


在中华服饰体验空间,站在一块数字“穿衣镜”前,观众挥挥手就可以“试穿”民族服饰。观众张爽特意带着女儿前来体验,母女俩举着手机不停拍照。“展览加互动的形式,不仅让历史‘活’起来了,更为我们呈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欣欣向荣的景象。”张爽说。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需要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让人们触摸到革命历史的温度与厚度。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全国革命历史类纪念馆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累计接待观众超28亿人次。


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在革命文物的传播上力求多元,通过开展云展览、主题宣讲、广电节目制播、红色展演等,积极拓展教育功能。目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已面向全国文博单位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100家。


文旅融合

让红色旅游更出彩、更红火


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红色景区、革命纪念地、烈士纪念馆等迎来大批市民游客,红色旅游不断升温。人们在参观中缅怀英烈、追忆历史、传承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在辽宁,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以“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系列活动,并开通“祭奠先烈 致敬英雄”网上祭奠,让更多人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和崇敬;在福建,龙岩市古田旅游区迎来旅游热潮,大批游客慕名前往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园等地参观游览;在宁夏,一支800余人组成的兰州首发旅行团登上“胜利之山”六盘山,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广场高唱国歌,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


,时长01:49


短视频:走进古田会议旧址。新华社发

近年来,各地在管理好、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同时,不断推进革命文物活化利用,通过融合红色旅游,融入地区发展、乡村振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赋能作用进一步显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大量革命文物分布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革命老区,因此,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从线下转到线上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网上展馆持续引起参观热潮。在成就展第五单元,一张小学生在贵州省遵义会议纪念馆参加红色主题研学活动的照片展现出红色旅游的勃勃生机。作为贵州的红色旅游重镇,遵义近年来的红色旅游发展日益红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遵义会议纪念馆近500万人次的年接待观众量蔚为壮观。


图片

遵义会议会址。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2019年,贵州被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重任,遵义红色旅游也随之进一步升温。遵义围绕长征文化实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30余个,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1935红色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红色旅游产业体系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的理念下,“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声名远播。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涌现新线路、新玩法,深度融合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形成了旅游新业态。遵义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红色旅游景区打破传统游览模式,为游客提供既有趣又有深刻内涵的项目,富有现代休闲气息的旅游元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


如今,大江南北,红色旅游已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样貌,体现出更加深厚深刻的内涵。广袤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正在成为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景区景点,在那里,红色精神,代代传承,永不褪色。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文静 实习生/孙凤莲

监制/肖静芳  统筹/王珍  编辑/丛蓉 制作/石建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