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师生在典映中华展阅区阅读。韦颖琛供图 近日,设在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典映中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以下简称“典映中华展阅区”)正式对外开放。典映中华展阅区集中展示了广西、北京、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用少数民族古籍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打造少数民族古籍成果展示新平台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不仅记载在“二十四史”等汉文古籍中,也记载在《西南彝志》等少数民族古籍里。少数民族古籍记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典映中华展阅区就是展示近年来这些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新平台。 典映中华展阅区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以下简称“国家民委古籍室”)指导下开展建设,由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该展阅区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主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设立展阅区,是希望广大师生通过这些典籍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感悟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说。 在各地的支持下,典映中华展阅区汇聚了416种1793册图书,涵盖诸多文种,涉及2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国家民委组织编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以下简称“铸牢”书系)首批成果、《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已出版的52个民族卷等精品图书。 “铸牢”书系是《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注重选取记载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少数民族古籍。其中,《瓦氏夫人抗倭故事歌影印译注》讴歌了明代巾帼英雄瓦氏夫人带领各族将士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托忒文《西游记》以四大名著的翻译流传,反映了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在文化上的交流互通。 “这些故事现在读起来仍然十分鲜活,历久弥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伯君认为,少数民族古籍内容与汉文史料互证,从不同的视角呈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过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的研究阐释,可为汲取历史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参考。 寻找少数民族古籍阅读推广新路径 典映中华展阅区的建设虽然刚刚起步,但它在少数民族古籍阅读推广上所做的努力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2023年12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共建的“书香八桂 典映中华——广西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阅区”对外开放。时隔半年,典映中华展阅区建成开放,成为全国高等院校首个集中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并提供阅览服务的平台。 进入“十四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国古籍工作队伍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出版了一大批古籍整理成果,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更好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局,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在宣传、推介和使用上下功夫。“广西几家单位、院校合作共建典映中华展阅区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间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可供其他地区借鉴,有利于推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开展。”国家民委古籍室业务处处长杨硕表示。 实际上,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就对古籍宣传推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 《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主题,会同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系列成果展,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打造若干个有影响的品牌综合展、专题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大众看到、接触到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是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关键一环。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王美桂对此深有感触。经常和读者打交道的她发现,过去一提起古籍,大家想到的都是繁体汉字竖排的线装书,或者是字画、经卷之类,对少数民族古籍的认知非常匮乏。“展阅区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师生们在这儿能比较全面且直观地看到少数民族古籍长什么样,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有下一步的理解和影响。”王美桂说。 探索跨学科古籍人才培养新模式 不只是展示、宣介和推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典映中华展阅区的设立目的还在于推动古籍工作人才培养。 2021年,广西民族大学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硕士、博士招生方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的高端人才培养。2022年9月起,该校在全校范围内为本科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识课。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启军表示,典映中华展阅区的文献不仅极大丰富了馆藏的民族古籍文献和地方文献资源,还将对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以及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科技史、经济学、管理学、图书情报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尤其对相关跨学科研究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跨学科研究人才正是民族古籍工作所急需的。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各方力量,组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五支队伍”,即一支古籍工作管理队伍、一支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一支市县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支专家学者队伍、一支编辑出版和数字化工作队伍。 “‘五支队伍’目前虽有120多人,但相较于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保护、利用的工作量,还远远不够。”韦如柱表示,期待更多有志于古籍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展阅区,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早日加入古籍工作的队伍。 据悉,典映中华展阅区将被建设成特色古籍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为少数民族古籍事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