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包头市昆都仑区“七大行动” 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来源:昆区统战发布时间:2024-07-07 21:51点击数:2601
图片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位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因地处昆都仑河两岸而得名,总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79.5万。作为“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承载地,昆都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1579”工程为抓手,全面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篇章。

——实施头雁引领行动,为建设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化政治保障。

深化政治自觉,将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开展民族工作专题学习360余次,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17万人次。把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巡察工作和政绩考核,坚持“月调度、季汇报”。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挂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民委委员制度和民族工作三级网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日常调度、督导考核、跟踪问效、总结报告5项工作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层层落实。

——实施培根铸魂行动,为建设文化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思想共识。

深化教育培训,建立“八学机制”(领导带头学、分层分类学、专题辅导学、组织活动学、融入实践学、营造氛围学、理论测试学、督促检查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制作“石榴籽”微课堂等350余节。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凝心聚力跟党走”“乡村振兴歌盛世”“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36场,受益8万余人次。

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制作《民族团结赞歌》、创作历史长诗《洒落的金日》、国画《岁月如歌》,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获评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印象乌兰计》荣获中国村歌大赛二等奖。全区53所学校100%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学校”标准。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为建设经济共富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经济基础。

以“两新”导向、增量意识为牵引,办好两件大事和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绿色硅都”等重点任务,位列2023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21位、全国新型城镇化百强区第45位。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北方启川科创园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基地。141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116个“跨市互办”“跨省通办”,“智慧+政务服务”昆区品牌巩固提升。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打造“印象乌兰计”文旅品牌,乌兰计三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成立兴农创艺草编工坊,人均增收15000元左右,让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实施民生改善行动,为建设社会互嵌共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社会合力。

惠民生办实事,深入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享品质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智慧教育建设,获评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8个样本城区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全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创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服务基地”。全方位推进“三项计划”,打造市级创业园孵化基地20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14042人。连续三年开展“六一微心愿”“金秋助学”“爱心筑梦”等主题活动,实现心愿435件。

开展“同在蓝天下 携手共成长”“一触千年 对话文明”等青少年文化研学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跨省区开展“籽籽同心共交流”体育、艺术等活动15次,3000余人参与。开展“弘扬美德传家风,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活动,卜尔汉图嘎查被国家民委认定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实施法治惠民行动,为建设平等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重要保障。

市域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信访代办服务机构全覆盖,实施“无人律所+法律服务机器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出“法润红石榴”等普法品牌,开展“倾心为民筑平安”民族政策主题宣传活动20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扎根。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览”、基层治理“一网统管”、数据资源“一网同用”,为各族群众及流动人口提供落户、就医、就学、就业等优质服务,全面落实“零门槛”落户和来昆区就业创业各族群众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荣获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国百家创新案例”。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为建设生态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绿色支撑。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持续巩固“无废城市”建设成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20个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对20家重点碳排放单位进行监测。完成153栋、60.5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创建61家低碳节约型机关、23家绿色校园。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推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5个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森林抚育9000亩、人工造林3400亩,草原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16.4%。

——实施示范创建行动,为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用好“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资源,现有包头博物馆、“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周恩来总理剪彩的“自治区不可移动红色文物”——一号高炉现场展厅、友谊19社区“钢魂”展厅、钢32社区“历史的记忆”展厅、建行包钢支行“金融援建”展厅,形成“四馆四厅”红色文化阵地。整理出版《红色包钢印记》《红色传承——包钢共产党员的足迹》等书籍,录制专题片《红色力量》。

开展百家示范选树、百场宣传教育、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场文艺汇演、百支宣讲队伍、百支红石榴志愿队伍、百个文创作品和百个景观小品“九个一百”创新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8个、市级147个。打造“我帮你进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关心关爱新市民志愿服务新品牌,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蔚然成风。(郭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