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志|国境线上 · 游牧生活的守望者
来源:道中华发布时间:2023-10-12 02:31点击数:4994
题记: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新疆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开发祖国边疆,共同维护边疆稳定。玉其塔什位于新疆乌恰县,是我国西北部边境地区的高原草甸。每年入夏时节,各乡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们都会如祖辈般,吆喝着牲口,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玉其塔什草原,开启为期两个月的草原游牧生活。摄影师赵登文从2012年开始,关注祖国西部边陲柯尔克孜族牧民朴素、平凡、真实的生产生活样貌,用镜头记录玉其塔什夏季牧场上的牧民们创造美好生活,守土固边、建设美丽家园的图景。他所跟拍的摄影作品成为记录国境线上的游牧生活守望者的影像文献资料,获得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金收藏奖”,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每年夏季冰雪消融,潺潺溪流、涓涓泉水灌溉在玉其塔什这片高山牧场上,成为生命的源泉。每到6月,柯尔克孜族牧民像祖辈一样,赶着牛羊,拉开了盛大的游牧生活,赶往玉其塔什,在这里生活两个月。▲玉其塔什高山牧场。(摄于2016年7月11日)
牧民们以一种候鸟式的生活方式,用马蹄和双腿丈量世界。一路上,牲畜在牧民的指挥下穿过层层山峦,沿着河边的牧道向山区进发。曾经牧民用骆驼和牦牛驮着毡房及生活所需,现在开始用机动车,数天之间,牧民与上百万计的牲畜会抵达玉其塔什。▲赶往牧场的途中遇到湍急水流,男主人抱起小马驹通过浮桥。(摄于2015年7月18日)▲劳作至夕阳西下,日落前一对夫妻正在挤马奶。(摄于2016年7月14日)▲牧民对牲畜精心护养,日常会在溪水中给羊儿洗澡。(摄于2017年7月12日)抵达玉其塔什高山牧场后,牧民们首先要建造新的家园。搭建毡房——这可是“新生活”开始最为重要的事项,事关安居,更关系到家庭体面:家庭成员的聪明智慧、勤劳能干都体现其中。▲男女老幼各司其职为“新家园”建设辛勤劳作着。新毡房已经初具模样。(摄于2019年6月22日)▲欢喜中的人们为建造新的家园做准备。(摄于2018年6月9日)▲地席是毡房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一户牧民全家上场,共同用传统手工技艺编制地席。(摄于2018年6月9日)▲羊毛毡用于搭建毡房,起到防风保温功效。牧民们正用原始的方法擀制羊毛毡。(摄于2018年6月7日)▲妇女们席地而坐,忙着缝制搭建毡房所需的羊毛毡。(摄于2017年7月12日)▲老人为搭建毡房编制花毯。(摄于2018年6月8日)安定下来后,牧民的一切生活就一如既往的开始了。男人们骑马放牧、生产劳作,女人们编织毡毯、制作各类美食,在玉其塔什的短暂的游牧生活被过得有滋有味。▲老人们正在擀线,为编织花毡做准备。(摄于2018年6月9日)▲简单的住所需要色彩艳丽的室内装饰和布置。编织彩色的地毯、挂毯是妇女们日常的工作。(摄于2018年6月9日)
▲正逢暑假,放假的孩子们成了家里最好的劳动帮手。(摄于2013年7月15日)
▲羊毛是牧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晾晒羊毛的劳动孩子们也会参与。(摄于2016年7月14日)▲草原清晨,挤羊奶的一家人。(摄于2019年6月19日)▲牧场上支起大锅,炊烟升起,开饭的时间就要到了。(摄于2016年7月12日)牧场的生活中,有婚嫁,简单朴实却不乏浪漫;有待客,虽不盛大却满满热情与独特;有节庆,天地相连中人们的欢愉更显自然真切……
▲马奶子酒是牧场待客的必备饮食。男主人正在酿造马奶子酒。(摄于2021年7月13日)▲妇女晾晒最有营养的奶制品,用来款待宾客。(摄于2016年7月13 日)
▲草原上用独特风味的大块手抓羊肉来招待宾客。(摄于2021年7月16日)▲来访的游客与牧民一道欢歌笑语,共同见证牧场上的节日欢乐、牲畜兴旺。(摄于2021年7月16日)▲牧场上过节,牧民们以地为席欢聚一起,和谐的氛围融入在天地相连的草原美景中。(摄于2016年7月11日)“玉其塔什”柯尔克孜语意为“三个石头”,即环绕草原的三座巨大的山峰。关于“三个石头”有西天王母的擎天玉柱之说,有女娲娘娘遗落补天石之说,还有来源于“玛纳斯”英雄史诗的说法。无论何种说法,“玉其塔什”都深深关联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田园诗歌般的草原风光,与兴疆固边的柯尔克孜牧民一起将祖国边陲装扮得美丽多娇。摄影师简介:
赵登文,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新疆摄影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