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张瑞鹏:《摆脱贫困》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来源:昆区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08-15 11:42点击数:12734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重温30多年前的这些讲话、文章,倍感亲切,既是一次被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和为民情怀洗礼的过程,也是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溯源之旅、一次党性修养的砥砺之行。透过学习这些讲话、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有了新的感悟;对习近平总书记政治思想层面的党性原则、为民情怀和崇高境界,实际工作层面的工作韬略、清晰思路和务实作风,讲话行文层面的宏阔视野、深厚学养和朴实文风,有了新的感悟;对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的融会贯通,有了新的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党和人民信赖的领袖,是在新的伟大斗争中确立起来的,也是在为人民服务的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要自觉从这一著作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图片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在中心位置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红线,《干部的基本功》《把心贴近人民》《为官一场 造福一方》等篇目对此作了重点论述,《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等则专门论述民生事业。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共产党的党性集中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同志在书中指出,领导干部的修养,“第一条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这个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其他都无从谈起”。我们党在和平执政时期,“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
    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把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最直接的办法。”“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救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
   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群众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习近平同志要求,在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积极想方设法,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努力为他们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好事、实事既包括扶持经济发展、抓好扶贫工作、帮助群众富裕起来等大事,又包括“远处僻土深山的群众买不到灯泡、肥皂这类针头线脑的小事”。
   以爱民清廉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到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习近平同志在书中指出:“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只要我们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我们必定会重铸我们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

图片

把握工作主题,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书29篇讲话、文章中有16篇集中突出论述经济建设,其余篇目也都涉及,各项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推进。书的“跋”中也讲到,这本书“论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个,即经济建设”。在对经济工作的指导上,习近平同志提倡“经济大合唱”,提倡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提倡大胆改革开放,提倡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把扶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书中许多篇目都涉及脱贫的内容。提出的举措,包括扶贫工作要贯彻改革精神,扶贫资金不搞撒胡椒粉,要增强经济实体造血功能;用开放意识来推动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实行开放和扶贫政策双管齐下;把扶贫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贫困地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特别是提出要首先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习近平同志在该书的“跋”中深刻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对于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旗帜鲜明表明立场。针对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治理整顿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势头的心态,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治理整顿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强调“治理整顿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是为了使经济更顺利、更健康地发展”。1989年政治风波愈演愈烈之际,在全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围绕如何分析社会思潮、如何对待民主和法治、如何看待和解决腐败、如何认识新闻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如何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两大功能、如何保持安定团结和弘扬社会正气等重大问题亮明观点,提出工作要求,在党和国家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见识和担当。

图片

深化战略思维,提出具有全局性统领性工作理念和要求

   在深入调研、吃透区情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个重大观点,也是全书的三大亮点。
    一是“弱鸟先飞”。宁德的基本区情是“老、少、边、岛、贫”。本书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是习近平同志在走遍宁德9个县后作的第一篇讲话。指出“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强调树立“先飞”意识,要充满信心,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并在许多领域创造先飞的奇迹;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做到“丰满羽翼”;指出弱鸟既飞,“当然力图飞洋过海,要向外飞,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在商品经济中见世面”;强调“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
   二是“滴水穿石”。书中《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从生命和运动的哲理,引申到发展规律、工作态度和人格修养,强调“三个需要三个不需要”,即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脱贫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拿出锲而不舍的干劲。习近平同志深情地写道:“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三是“闽东之光”。感染力极强的《闽东之光》一文,指出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要通过抓好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不仅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而且提高外界对闽东的信心”,使更多的人“向往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从时代高度提出高瞻远瞩、符合规律而又富有独创、切实可行的根本要求。
   这三个理念,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要求,而是对宁德发展规律和整体工作的科学把握,立足客观实际回答了宁德必须先飞,必须用非常之力飞,满怀信心飞,还要善于飞、持久飞、借力飞,齐心协力飞等重大问题,有机融合了党性要求与发展思路、战略思维与创新设计、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积极进取与科学务实、推动工作与升华境界,有机融合了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政绩观,为宁德人民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持久动力。

图片

坚持知行统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思考和谋划工作

   全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想问题、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运用基本原理,讲清根本问题,既有理论和政治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干部的基本功》一文,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最根本的靠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对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关系作了深刻阐述。强调领导的威信,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为人民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领导的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进而围绕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建立了地县领导基层现场办公、群众接待日、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等制度。
   《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人类为自身的生活需要,从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两方面开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讲到,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并结合闽东实际,从任务、方法等方面提出要求。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一文,从民族形成、民族心理、民族的敏感性复杂性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等方面作了深刻阐述,针对闽东畲族较多的特点,明确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方针,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继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要求。
   《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一文,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夯实农民共同富裕的根基等方面,阐述了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从多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还有不少篇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体现了对理论的转化运用和对工作的精深推进,使推动工作的过程同时成为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 

图片

强化责任担当,在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上高屋建瓴提出创新观点

   本书虽是针对具体工作的讲话和文章,但并非就一事说一事、就一时说一时、就一域说一域,而是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具体和一般、实际和理论的结合上深入思考,提出很多独到、深刻并具有普遍性前瞻性的思想、思路和论断,今天看来仍然甚至愈发意味深长、振聋发聩。
    1988年至1989年正是商品经济加速发展时期,一些方面还不够规范,领导干部受到的诱惑较多。书中不少篇目就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重要思想观点,如,“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 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还是手下留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丧失原则,我们就会在千百万人心上失去信任!”“为官之本——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讲奉献,为官之德——清廉,为官之义——明法”,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观点,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倡导,或多次强调,或作新的升华,或体现到决策部署中,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和举措。
   关于文化自信问题,可谓思之深、见之早、行之实。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我们已经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无论是在民族危亡,还是在民族昌盛时期,这种自信心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稳定的成分。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渡过了近代史上许多内忧外患的危机,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了令人钦佩的今天。”“有的人由于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家乡可爱之历史,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只知道艳羡人家,从而失去自信心。”同时,明确要求抓紧挖掘整理畲族文化遗产,抓紧修建畲族博物馆,建立或完善民族文化站、文化中心、山村俱乐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等。
   书中还讲到“市场为主导”,确立“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讲到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强调生态平衡,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倡导“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了”,提出森林是“三库”(水库、钱库、粮库)的绿色生态理念等,成为“两山”理论的思想源头;讲到“我们说要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这决不是喊几声狼来了,而是狼确确实实已经来了。社会主义阵地,我们一寸也不能丢”,等等,这些30多年前讲的话,在今天都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图片

善于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扭住经济建设、突出摆脱贫困的同时,对其他各方面工作也都作了深入研究和部署,突出强调要善于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
   具体到每项工作,习近平同志又强调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财政经济方面,强调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紧缩和发展的关系、增加财政收入与搞活企业的关系、多办事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对待富余劳动力方面,首先强调劳动力是一种崭新资源,然后从“三个对立”入手,指明了解决劳动力开发的着力点;在巩固民族大团结上,深刻阐明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指出扶持、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不是恩赐,也不是单方面的帮助,辩证地说,这是一种互相帮助,而且发展畲族经济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指出要处理好近期、中期、长期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计较一时一地一事的得失,应着力于增强后劲,着眼于最终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强调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办好教育方面,指出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数量发展和结构调整、普及和提高两个结合,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是实践问题,也是思路问题。习近平同志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对领导干部改进思想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给以启发。比如,指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解决“桥”与“路”的问题,“桥”即搭桥,为群众发展商品生产疏通渠道,架设桥梁;“路”就是确定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从中央和省里的总体部署,从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领导干部对为群众“办实事”要有辩证的理解,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要讲重点,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要提高办实事的水平,有科学思考和科学论证;要有大局观念,坚持按政策办事。习近平同志告诫青年干部,作出决策前兼听各种意见,找出其规律,谋定而后断;一旦作出决议,在解决问题过程没有结束之前,不作主体更改;要“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他要求办公室的秘书人员,在思想上要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不自以为是,在处理同领导的关系中,力求做到“参与而不干预、协助而不越权、服从而不盲从”。这实际也是一种统筹和协调。


(作者:张瑞鹏,山西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