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为此,中国民族报社、中共银川市委统战部、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推出“小宁大讲堂——中华文化符号”系列动漫短视频,今天播出第四集《交融互动的纽带——大运河》。短视频以期展现中华文化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创新与交融,在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融互动的纽带——大运河
03:23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全长近32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自北向南联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大运河联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不仅起着沟通南北、联络东西,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也有着巨大的意义。粮食、丝绸、食盐、瓷器、紫砂、木材、砖瓦、药材、茶叶、工艺品、书籍等顺着大运河而流通,直接催生了扬州、淮安、济宁等名城,繁荣了宁波、苏州、无锡、天津等重要城市,造就了大运河城市带和经济带。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性文化,在大运河上流淌、交会,融合为各具特色又彼此包容的文化百花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性的中华文化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充分展现运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凝聚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