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融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民族报发布时间:2023-09-29 00:16点击数:3303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文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无论是从历史演进,还是从发展特质、实践路径来看,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都是融通互进的关系,两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图片
演员在中国—中亚峰会文艺演出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彬摄


同步同源: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演进


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各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中华文明在地理、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历史过程,两者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重叠性、整体性和共同性。


中华文明的地理演进,与疆域开拓是同步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从秦汉到元明清,随着“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周期性重建与发展,中原地区与各地相互联通、渐次统合,中华文明在幅员辽阔而又自成一体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多民族共存的历史景观,经历了从多元演进逐渐走向一体的过程,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空间基础。


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同步的。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尤其是近代以后,国家面临危难、民族面临危亡之际,各族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增强,使中华文明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中华文明的文化累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融通是同步的。从古代农耕技术的推广运用到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催生起步,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华各民族适应空间、时代条件发展了多样的生产方式,随历史变迁而互鉴融通,共同创造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融通以及有机整体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精神递进,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凝炼是同步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中共同塑造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文明递进中历经社会形态更替,融汇各民族优秀文化,实现超大规模社会有效治理,应对自然灾害、内外战争等重大挑战,共同熔铸了融会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于一体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伟大民族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意识。


共有共享: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特质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发展特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活力。在数千年人类发展史上,出现过多种原生型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华文明家国同构、多元一体、礼法并重等特征,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贯通性维系、有机性结合、延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守自信的定力。中华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紧随历史发展步伐,推动中华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赓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世界多元文化冲击下稳如泰山、保持本色的根基所在。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追求团结统一的动力。数千年来,中国的“大一统”理念、政治社会组织、生产交往形态随中华文明发展趋势而不断发展。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合力。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华民族打破历史形成的“华夷之辨”价值分殊,不断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内蕴的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思想文化品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推动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增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携手共进的助力。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容纳多种文明形态共处共融的历史经验,坚持“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反对穷兵黩武与扩张征服。新时代的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华民族中正平和、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将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同向同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括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嵌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


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建设现代物质文明,就要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团结奋斗,使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现代政治文明,能够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整体利益,最广泛、最有效地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力量,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文明刻录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展望出中华民族的集体愿景,指引着中华儿女共同的追求,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共识提供了精神支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深刻的认同意识和社会归属感。建设现代社会文明,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宅兹中国,万物生养。美丽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现代生态文明,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华文明价值理念不断凸显,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为牢固,自强不息的中华文明有机体不断发展,开辟并引领着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简介:郑大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曹威伟,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