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作为北狄分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为何效法周礼、崇尚儒学?
来源:中国民族报发布时间:2023-10-03 16:06点击数:3953

约在公元前8世纪,在冀中平原崛起了一个由鲜虞部族建立的政权。鲜虞是白狄的一支,早期在今陕北晋西一带活动,后来迁徙到今太行山地区。鲜虞部族的名称就来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部族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鲜虞部族日益发展壮大,成为白狄诸部首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中山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一跃成为“方五百里”的千乘之国,于列国争霸中崭露头角。


图片

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山字形器。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


作为北方狄族的分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仍然保持着明显的游牧民族文化特点和风俗,一派“大风飘谷,桑麻遍野,牛马杂牧,农畜并茂”的景象,社会风气也颇为开放。


中山国统治者秉持原始的山神崇拜观念,最能代表其文化特色的山字形大铜翣高度近1.2米,重56.6公斤,造型庄重,立于木柱之上,排列在帐前,作为仪仗陈设,突显了君王权威。翣是贵族彰显身份威仪的器物,列国君王普遍使用,中山王也不例外。为充分体现自身特色,他命人将铜翣首制作得很大,并且呈方正规矩的山字形,富有神秘感和震撼力。此外,还有祭拜山神的陶俑模型,奇巧别致。


图片

中山墓葬考古现场。来源:石家庄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


197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勘探中山国都城——灵寿故城。该城面积约18平方公里,在城市功能、布局和规划等方面,与其他诸侯国都城无二,勘测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官署区、手工业作坊区、居住区、王陵墓葬区等区域,分布合理,规划整齐,堪称冀中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故城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燕国、赵国的刀币,说明中山国与燕、赵等国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贵族墓葬中常见陶鼎、陶豆、陶壶,这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盛行的礼器组合,可见华夏礼仪早已在中山国贵族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认同。在很多墓室里还随葬有石圭,这明显是受中原地区流行的石圭入葬风俗的影响,印证了各民族行合趋同的大势。


公元前328年,年仅16岁的太子图片(音cuò)继承王位。由于祖桓公、父成公两代君主励精图治,图片王即位时,中山国正值鼎盛时期,在战国纷争的形势中,图片王开创了新局面,使得中山国与燕、赵、韩、魏“五国相王”。他平定燕国内乱,趁机占领了燕国大片疆土,就连周天子都派人给图片王贺功。兼并争霸、树立武功,是战国诸侯追逐的目标,图片王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图片王还是一位效法周礼、崇尚儒学的彬彬君子。


图片王效法周礼表现在用鼎制度上,图片王墓中出土了多件青铜鼎,可细分为升鼎、陪鼎、细孔带流鼎三种。其中,最能代表墓主身份的礼器当属9件升鼎,它们虽为拼凑的一套,但尺寸依次缩小排列,内盛有猪肉、羊肉和肉羹等熟牲肉。除青铜鼎之外,还出土了各种青铜器具,有铜鬲、铜甗、铜豆、铜簠等配套的食器,铜壶、铜鐎等酒器,铜盘、铜匜等水器,功能齐全、礼仪完备,与同时期中原诸侯国君的礼用器物一般无二。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鼎、方壶和圆壶。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


“郁郁乎文哉”的人文精神,是周文化的内核,整个周代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青铜器铭文,即金文。中山王图片墓中出土的铜鼎、方壶和圆壶,皆有长篇刻铭,被誉为“中山三器”。尤其是铜鼎铭文,字数多达469字,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毛公鼎,是目前所见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长度第二的器物,是异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国之瑰宝。


“中山三器”铭文的内容,主要是赞颂图片王的功勋伟业和良行美德,强调儒家的忠信礼义,文辞雅驯,古韵十足,很多字句辞例与《论语》《诗经》《礼记》《周礼》《左传》等儒家经典高度相似,由此可见中山王图片崇尚儒学、尊崇儒家的执着和品味。铭文内容不仅洋溢着大道人伦的思想,而且铭文的书法水平在当时也堪称一流。铭文字体接近三晋文字,修长匀称,素雅明快,装饰意味浓厚,颇具悬针篆色彩。


图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山王墓中出土的玉石串饰、龙形青玉佩、龙形墨玉佩。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


除了文字材料之外,中山王图片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玉器。如果按照广义宝石类的概念统计,加上水晶、玛瑙、石器,多达1000余件。这在同时期的诸侯王墓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玉器既有专门用于陪葬的,也有随身佩戴的,其中有很多是中山王生前喜爱收藏的,它们的形制纹饰及使用方法与中原地区基本相同。


中山国地处燕南赵北之地,深受中原文化熏陶。中山王图片的外在行为、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深受中原文化濡染,中山国也与各诸侯国拥有共同的文化底色。“地薄人众”“悲歌慷慨”,是汉代学者对今河北地区古国民风的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称这片区域为中山国,但到了东汉时期,班固撰《汉书·地理志》时,在中山国的前面加上了“赵”。从这一微妙变化亦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地区早已视中山国为浑然一体的家邦。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文物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