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仑区人民政府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以团结促进步,以进步促团结
来源:中国民族报发布时间:2023-10-04 00:48点击数:425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之大者”,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建工作蓬勃开展,按照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总要求,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已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政治责任的重大工程,凝聚起广泛共识、汇聚起强大合力,促进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强化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更加鲜明


2021年6月7日,青海西宁,晴空万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亭巷社区,考察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强调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图片

文亭巷社区文化活动室里,社区的志愿者和孩子们制作灯笼,欢度元宵佳节。图片来源:青海日报


社区办的“关键小事”,是总书记关心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要创建一大批能起示范作用的社区、乡村、单位、学校、连队等”。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


……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会同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核心任务和评价标准,指导和推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时出台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或意见。


——国家民委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强调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融”的鲜明导向,调整完善创建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及时修订印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测评指标》,明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任务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确保创建工作始终围绕主线、服务主线。


——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出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工作职责、社会协同、宣传教育、法律责任、组织保障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藏拉萨市、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等12个州(市)发布了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一些县区也出台相关规章,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近十年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想引领更加有力、主线更加突出,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创建的过程成为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创新推进的实践,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增进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推进


2023年3月18日,北京,春意融融。由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对口援疆省份江苏联手打造的原创歌舞剧《玛纳斯》在民族剧院上演,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阵阵掌声。


图片

歌舞剧《玛纳斯》剧照。克州歌舞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观看了《玛纳斯》说唱展示,强调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克州歌舞团编导、演员图尔荪阿依·萨拉马提说。


3月28日,在繁华的北京西单商业区,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举行开放仪式。“蒙藏学校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此次参观是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师生们回溯学校光荣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增强了自豪感、使命感。”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党委常务副书记佟丽娟说。


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赵游梅摄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持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和推动各地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宁夏组织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从百年党史中寻找民族团结的“基因密码”,成立各级各类宣讲团43个,宣讲骨干近1000人,开展宣讲近1000场次;甘肃省兰州市举办“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镇社区、机关单位、学校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开展宣讲,营造人人维护团结、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精神力量。新疆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发挥好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牧民夜校、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等活动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建“马背宣讲团”“银龄宣讲团”“石榴籽宣讲队”等开展“点单式”“点对点”宣讲;陕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连续8年以“激扬青春,筑梦延安”为主题,组织各民族大学生赴延安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广泛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组织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西把“三月三”活动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宣传结合起来,实现活动、宣传、行动相互促进;西藏紧密结合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工作的内容、形式和载体。


——创作和传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理念的文化产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制作的《40年:来自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系列微视频在主要网络平台投放,以56个“小家”的幸福故事折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辉煌历程,展示了和谐自信的中华民族形象;国铁集团铁路文工团利用1000多个车站、3000多对动车组列车视频终端,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模范个人先进事迹等,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和宣传氛围。


——常态化举办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云南香格里拉市在游客众多的独克宗古城开展传统舞蹈循环展演,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共同建设文化交流大舞台、民族团结好平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连续23年举办昭君文化节,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海南海口市连续19年举办冼夫人文化节,打造了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品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十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不断健全,覆盖面不断扩大,感召力不断提升。载体方式多元、网上网下联动,各民族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各民族全面实现小康,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3月21日,浙江安吉县黄杜村,新茶吐绿。作为绿茶中的稀有品种,安吉白茶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与此同时,远隔千里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四川青川县、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也迎来了白茶丰产期。


图片

农民在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的“扶贫茶园”里给茶苗除草(2019年7月7日摄)。当地的茶园栽种有浙江安吉黄杜村捐赠的白茶苗。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努力带动更多地区走以茶富农、以茶兴业的绿色致富之路。”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


多年来,安吉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绿色共富样本,累计向湘、川、黔三省五县捐赠茶苗2885万株,种植面积达7974亩,在更多地方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持把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积极推动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与各行业系统职能职责深度融合,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固边兴边富民有机结合,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东中部地区利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平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民族地区提供支医、支教、支农等多方面支持。“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使西藏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各方面素质显著提升,西藏与内地各族师生联系更为紧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推动新疆医疗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翼”发展,各族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闽宁协作、沪滇合作、粤桂协作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让“双向奔赴”更加精准。


——民族地区立足实际,不断加大对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生态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宁夏近十年坚持把7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重点实施脱贫搬迁致富、“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等一大批惠民举措;青海探索和拓展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十年多轮草原补助奖励政策年均补助资金近20亿元,设置各类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超过14万个,生态惠民托起农牧民群众增收基本盘;西藏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21个边境县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边境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热情高涨。


——人民军队自觉服从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民族地区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发展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脱贫攻坚战中,全军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中有1245个处在边疆民族地区,1200多个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不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辛勤付出。西藏阿里地区光缆铺设、广西南宁机场扩建、云南高黎贡山隧道贯通,民族地区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中处处可见迷彩身影。驻民族地区部队与驻地群众开展富有特色的帮扶结对、军民联谊等双拥共建活动,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织越浓。


——国有企业聚焦主线,彰显担当。国铁集团在民族地区交通设施落后的地方开设公益“慢火车”,以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站站停靠的公交模式,为乡亲们开好赶集卖货、求学就医、外出务工、探亲访友的“生活保障车”。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主责主业,着力破解民族地区发展所需能源支撑的痛点难点,建强民族地区电网,点亮高质量发展的万家灯火。


守望相助,共享小康。近十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真正被转化为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同心筑梦合力更加强大


2023年3月24日,宁夏吴忠,黄河滔滔。在利通区金花园社区,王兰花老人又带领志愿者忙碌起来: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邻里解决琐事、化解纠纷,协助开展文明劝导、治安巡逻……随处可以感受到的志愿服务,如春雨润物,浇开了这个多民族社区团结奋斗的花朵。


图片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党员王兰花在社区工作站与居民通电话(2021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夏天来到我们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区创建和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兰花芬芳’志愿服务品牌,构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如今,利通区志愿者发展到10万余人,吴忠市志愿者发展到30.5万人,每5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说。


3月29日,湖北武汉,长江东去。在武昌区起义门社区,一场朗读比赛正在举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培训班的各族学员们以诗传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表达对“第二家乡”武汉的深厚情感。


近年来,起义门社区把创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服务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基地,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突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导向,推进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促进各民族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创建工作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不断巩固发展。


——国家民委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以及“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动各民族跨区域流动和本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齐头并进。仅2022年暑期,就有上万名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到内地交流学习,“三项计划”已经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抓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


——各地区各部门立足实际,探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浙江建设“浙里石榴红”集群品牌,把“石榴红”家园、驿站、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宣讲团建设嵌入各类基层阵地之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细胞工程”;江苏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有组织地吸纳民族地区劳动力到江苏就业,并鼓励和支持江苏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各级干部职工与各族基层民众结对认亲,推动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族群众作为创建工作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与新疆吐鲁番市新城西门村结成“姐妹村”,共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各族群众结成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宾弄赛嗨”户,完善团结互助机制,赋予民族团结传统模式新的时代内涵;黑龙江大庆市参加过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的老人们组成宣讲团,广泛宣讲各族职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事迹,让伟大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近十年来,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举措推动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情谊越来越深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随着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不断涌现。迄今为止,国务院累计表彰7届945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国家民委单独或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累计命名10批180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各地也命名了一大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模范表彰在推动形成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丰富各族群众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等方面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在新征程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将进一步汇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