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林:建设“四个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2023-10-10 0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为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崇高荣誉、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民族工作力量。



图片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小学,南通大学学生社团伯藜支教团面向孩子们开设特色课程。图为孩子们展示脸谱作品。新华社发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就要按照中央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四个家园”。


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生态环境层面的需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图片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广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命名1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辑录史料60余万字,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科大讲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开展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命名活动、“八桂楷模”选树宣传活动,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文化品牌,传承保护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兴安灵渠、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瑰宝,音乐剧《血色湘江》、壮剧《百色起义》、电影《秀美人生》、彩调剧《新刘三姐》等文艺精品斩获国家级奖项,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率先开展县域语言文字规范化乡村建设,建成全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数据平台,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出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建成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民族文化特色学校。


下一步,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确保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理念。要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共同分享整个国家进步的成果,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


图片

广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边境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为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广西民宗委供图


近年来,广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 加快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和地下管网“五网”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六,高铁营业里程西部第一,基本实现片片通民航、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在全国率先建成县以上区域全面覆盖“双千兆”网络,行政村100%通广电光缆,各族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将14个原贫困自治县(含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和8个边境县纳入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范围,在全国率先实施“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2022年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920元,同比增长12.6%。


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2022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额992.9亿元,连续多年排全国第一位。持续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金字招牌不断擦亮,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呵护好祖国绿水青山的生动局面。


下一步,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加大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扎实推进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建设,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也意味着各民族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近年来,广西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形势,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加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创新建设民族“同心文化载体”1231个,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质增效,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主体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民宗委升格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百千”工程和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22个地区和单位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南宁市民宗委被确定为国家民委城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基层联系点,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图片

广西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各族群众共度“三月三”。中华中路社区供图


下一步,要不断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和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扎实推进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也对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图片

广西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近年来,广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制定实施4项自治区、6项设区市地方性民族法规,12项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7项单行条例,出台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民族医药管理、传统体育等各领域,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下一步,要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为我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贡献力量。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