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沿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2023-10-11 03:27

图片


图片


前不久,中铁隧道局集团参加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的20名青年党员给我来信。信中说,50多年前,他们很多人的父亲或爷爷参加了成昆铁路难度最大的沙木拉打隧道建设,那一辈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把天堑变成了通途,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今天,他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承担了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重任,决心传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铁路早日成为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片
▲上图:1995年拍摄的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渡河峡谷内的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新华社发 曹宁 摄);下图:2020年6月19日拍摄的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几十万铁路建设者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建起了连接川滇的“钢铁长龙”;这是一条创造奇迹的铁路,它穿越了素有“露天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川滇交界地区,被联合国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这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铁路,为沿线的各族人民送走了贫困、带来了幸福。

这就是成昆铁路。它凝结了老一辈领导人、铁路建设者和运营者的心血、智慧乃至生命,创造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成昆精神

1952年草测,1958年动工,1970年建成通车。全长近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沿大渡河而上,顺金沙江而行,由成都至昆明,行经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据中铁二院原总工程师李泽民回忆,当年,东线、中线、西线分别踏勘草测,国家最终选定地质条件极复杂、最险峻的西线方案。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靠近即将建设的攀枝花钢铁基地;二是途经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三是经过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

而西线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几乎出现了暗河、泥石流等所有地质灾害现象,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的地段达500多公里。动工之前,为摸清沿线地质地形情况,在人迹罕至的千山万壑间,勘测人员仰望上方一线青天,俯瞰下方万丈深渊,像个“大”字一样攀在峭壁上,一步一步移动测量……

上世纪60年代,为响应毛主席“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一批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跋山涉水而来,投身到成昆线的建设当中。

当年的铁道兵蔡方鹿,专业工种是爆破。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上,他亲手点的炮不下5000个。蔡方鹿入伍第二年,金沙隧道大塌方,塌方的掌子面(坑道施工术语,即开挖坑道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越塌越大,最后塌成通天洞,山上的树木都塌进了隧道。蔡方鹿时任8班代理班长,接到“上山,爬到通天洞,堵住塌方口,与隧道抢险部队里应外合”的命令后,带领8班全体士兵在无路可走的陡峭山坡上,不分昼夜把水泥、沙石背上山,搅拌成混凝土,灌注到塌方口,终于覆盖住下塌的山体,止住塌方。

修成昆铁路时,机械数量少,基本靠人力。一杆风枪、一把铁锹、一辆推车,就是当时打隧道的工具。几十万筑路军民用青春、汗水和热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天堑变成通途。为跨越地质地形障碍,成昆线架设桥梁991座,开凿隧道427座,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四成多,18项技术和工程创中国之最,13项创世界之最。

1970年7月,成昆线正式建成通车。自此,满载着钢铁、煤炭、粮食、木材等货物的列车,便蜿蜒于群山峻岭之间,铁路沿线也随之崛起了一条“川西工业走廊”。

攀枝花,“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先有攀钢,后有攀枝花市。成昆线与攀钢并蒂而生,都是三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成昆铁路通车当天,攀钢炼出第一炉铁水。时至今日,攀钢集团仍有九成以上产品经成昆铁路运往各地。攀钢人说:“成昆线就是攀钢的生命线。”

50余年来,这条“钢铁长龙”不断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战。为确保成昆铁路安全运营,一代代铁路人选择了坚守。2016年,中铁隧道局集团的年轻人接过前辈们的旗帜,扎根于距沙木拉打隧道30公里外的新成昆线小相岭隧道,投身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立志为凉山各族百姓修好新时代的“致富路”。

当年,全长近6.4公里的沙木拉打隧道位于成昆铁路最高点,被称为“成昆之巅”。建成这一隧道,是成昆铁路全线贯通的关键。1964年,铁路建设者陈善全来到这里,每天和工友们重复同样的工作:把木料抬到洞子里,再抬到斗车上,然后用斗车运到隧道……这条当年全国最长的隧道,耗时8年打通,136位建设者为此献出生命。隧道口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写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0多年后,陈善全的外孙、中铁隧道局集团“90后”员工李恒和同事们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明志,要传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李恒等人的来信说:“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是欣慰。”

成昆铁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拉近了西南边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成为沿线各族群众的“致富路”“求学路”“希望路”。

5633/4次绿皮“小慢车”,从攀枝花站始发,到普雄终点站,途经26个站点,跑完全程353公里,需要9个小时。这趟“小慢车”,是孩子们的放心“校车”,是各族群众走亲串友的“公交车”,也是困难群众走出深山的“致富车”,更是一列民族团结的“连心车”。列车长阿西阿呷值乘“小慢车”20多年来,亲眼见证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从可歌可泣的筑路奇迹,到坚守实干的守路故事,再到与时俱进的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一代代铁路建设者以不懈的奋斗,续写着成昆精神的壮丽凯歌。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报》2021年11月16日05版,执笔:闫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