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各族青少年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扣子”。昆区深入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积极推动青少年交流活动创新发展,为各族青少年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交流长卷!


以研促学,厚植爱国情怀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昆区各中小学围绕红色教育、民族团结、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等主题,前往北京、山东、广州、井冈山、银肯塔拉沙漠等地,组织开展“沙海寻梦 红色传承”“探寻农业科技 点亮未来之光”“寻找草原巴特尔”等主题研学活动,通过了解不同地区人文风情,引领学生感受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昆区钢铁大街第四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走进内蒙古军区干部休养所,聆听93岁的离休大校吴瑞祥老前辈的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内科大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王若飞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志 共铸中华魂”红色研学活动。同学们瞻仰历史文献、图片、珍贵文物,在心中播下红色传承的种子。友谊大街第二十小学的少先队员走进固阳县秦长城研学基地,开启了“探索秦迹长城 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之旅,队员们被秦迹长城的雄伟壮观所震撼,心中涌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崇敬之情,使长城这一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入青少年心中。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为期6天的“走进特区 问道科技”冬季深圳研学活动,从打卡世界名企到解密航天科技、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到探索天文台、参观深圳钢结构博物馆,从乘游轮走近港珠澳大桥到走进实验舱感受航天员训练,学生们在异地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在实景体验中磨炼了意志,在东西部交往交流中增进了友谊。
昆区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多渠道、多形式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交流服务。2024年以来,昆区组织开展14次研学活动,共9所学校5000余名学生参加,扎实推动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心手相连,共绘成长画卷

山海不为远,各族青少年一家亲!昆区各学校积极与其他省市青少年开展结对子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合作、联谊联心、济困帮扶等活动促进昆区青少年与其他省市及周边地区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昆区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参与自治区少工委与贵州省少工委联合开展的“红领巾爱祖国——内蒙古、贵州省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同学们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地见证神舟十九号直冲云霄、逐梦苍穹的壮观场面,并深刻感受到伟大的“航天精神”。钢四小与清华附小通过书信交流形式结对,一封封书信架起两地青少年的民族团结之桥,同学们在书信中共同成长、进步。包钢四中赴福建三明一中、上海罗甸中学进行文化、学业交流,两地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分享成长,促进交心交友、互学互鉴。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为甘肃尕集春雷小学、固阳县新城小学献上“新年爱心红包”,通过互助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在各族学子心中。


体育促融,绽放青春友谊

昆区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型赛事,以体育健身活动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各族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参与体育赛事增进青少年交往交流。
昆区90名师生参加第十五届内蒙古全运会,包六中田径队获得七枚金牌、四枚银牌、四枚铜牌,创两项内蒙古自治区最高纪录;昆区第九中学获得八枚银牌、两枚铜牌。在2024年包头市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中,钢铁大街第三小学、昆区第二实验小学、昆区第九中学等学校,分获各组别冠军。昆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钢铁大街第二小学校区作为包头市首家少年警校,在“卫国戍边 强国有我”内蒙古少年军校大比武中,与12个盟市的队伍展开较量,斩获军事五项团体一等奖,并被自治区团委授予“标兵单位”称号。昆区第九中学女子篮球队荣获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内蒙古赛区)第一名。包头市第九十七中学刘丰嘉同学入选中国中学生足球集训队。
在一次次参观走访、一场场交流活动中,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共同进步,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在心中不断厚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怀。